根據芬蘭統計局發布的1990~2008年交通運輸數據顯示,年,赫爾辛基公共交通的使用量與1990年的使用量保持不變,維持了100千米/人的使用率。然而,私人汽車的使用量有所上升,從1990年的100千米/人上升至2008年的120千米/人。赫爾辛基人在工作時大都選擇步行或是搭乘公共通勤工具,在節假日一般才會選擇私家車出行。
除了便捷的公共交通,“綠城”赫爾辛基還在很大范圍內推廣自主供電、集中供暖等環保措施,顯著減少碳排放量。但在赫爾辛基大學城市生態學一名教授看來,有著這一套交通和供熱系統等并不意味著赫爾辛基就是一個最優化的低碳城市。
一座“零碳”城市的建設并不是像堆砌墻一樣簡單。它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了利用自身優勢,把握建筑能耗系統的設計再造、交通的布局、能源政策以及產業的布局等。那么人們不禁在心里打一個問號:芬蘭怎么建設“零碳”城市呢?
就算有再綠的建筑、再低碳的城市,如果市民生活不低碳,那么一切低碳也會變為高碳。因此對于赫爾辛基在零碳城市建設中,更重要的是對人們消費模式的探索。也就是說,人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轉變相當重要。對于赫爾辛基這樣原本有著低碳基礎的城市而言,要人們經歷一次“零碳”的洗禮并不是什么難事。
要建設零碳城市的赫爾辛基面臨著來自政策方面的挑戰。“零碳”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和個人都是一個新鮮事,沒有一條成熟路徑。顯然,真正實現“零碳”還需時間驗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