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聯合國合作發展論壇澳大利亞高級別研討會15日繼續在布里斯班舉行。與會者就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參加研討會的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應當遵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切忌以“綠色經濟”之名搞“綠色壁壘”。
沙祖康說,綠色經濟的概念首先是發達國家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大發展后,經歷了社會危機和環境危機,后來又加強社會福利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治理。從這個意義上講,發達國家已經經歷了從經濟發展到社會發展再到環境保護的周期。但由于發展階段不同等原因,發展中國家對綠色經濟持有不同意見。
他說,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尚未進入工業化階段,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標準發展綠色經濟,確實存在困難。沙祖康認為,發展中國家面臨著“三座大山”,一是經濟要發展,要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二是社會要發展,要促進公平公正;三是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
沙祖康說,在漫長的工業化過程中,主要是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造成了諸多環境問題。因此,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發達國家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忠實履行承諾,在資金、技術轉讓等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過渡,這是發達國家的責任。
談到全球金融危機對可持續發展議題可能造成的影響,沙祖康說,某些發達國家確實面臨金融危機造成的困難,但危機所造成的困難是暫時的,而可持續發展是長遠的,發達國家不應因暫時困難而逃避應負擔的責任。
沙祖康提出,下個月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發達國家至少應當重申其20年前做出的承諾繼續有效,而且還要提出一個實踐框架,確保努力執行,否則將會失去世界人民的信任。
談到碳稅問題,沙祖康說,他注意到澳大利亞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法案,但碳稅在國際上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發達國家不能把涉及碳稅的國內法強加于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這將對發展中國家造成發展風險。不少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還沒有起步,處于高排放階段,如果對發展中國家強加碳稅,等于扼殺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機會,使之永遠停留在不發達水平。發達國家有必要正視發展中國家的合理權益,不應繼續打著綠色經濟和減排的旗號,搞綠色壁壘,在貿易、國際援助等諸多方面設置先決條件,從而使相關國際談判陷入僵局。“我們此次在澳大利亞開會,希望在這個問題上得到一些答案,”他說。
談到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所做努力,沙祖康說,數十年來,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提高能源使用率,實施大規模植樹造林,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為發展中國家,我認為中國在促進減排方面,堪稱世界楷模,”他說。
沙祖康說,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個國家的利益緊密相關,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相信中國在確保發展的前提下,會本著對中國人民負責,對人類負責的態度,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