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周邊居民強烈反對而陷入長期停滯的中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近期出現“集體解凍”跡象。
2012年4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對垃圾焚燒項目建設提出了量化要求:到2015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要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48%以上。
此前的2012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文上調了垃圾焚燒發電的上網價格,規定垃圾發電全國統一標桿電價為每度0.65元,于2012年4月1日起執行。
這些利好政策,點燃了相關產業層面的熱情,也引發了學界和民眾的新一輪關注。
源于垃圾圍城
“垃圾圍城”日益嚴峻。
特別是在“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日益稀缺的土地與垃圾量的持續增長,二者矛盾尤為突出。
據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會副主任陳玲介紹,近年來,首都垃圾產生量每年以8%速度增長,按此速度,預計2012年全市垃圾年產生量將達914萬噸,到2015年將達到1152萬噸。
廣州日產垃圾約18000噸;南京日產垃圾5000多噸……此前,業內曾有預測,2030年中國城市垃圾年產總量將達到4.09億噸,2050年達到5.28億噸。
目前,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是進入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但是,新建填埋場亦需占用大量土地資源。隨著城市擴容,城市人口劇增,“這一路線,越來越難以為繼”,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會固廢處副處長衛潘明介紹稱。
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內多家垃圾填埋場后,發現實際填埋量普遍超過規劃填埋量;超負荷運轉,成為垃圾填埋廠面臨的又一難題。
垃圾填埋廠產生大量甲烷,直接排空后,加劇氣候變暖;另外,即便使用國際上最先進的防滲膜產品,也無法徹底解決垃圾填埋后的滲濾液問題。
“約80%的垃圾填埋場存在地下水污染。”中國環境科學院趙章元研究員告訴記者。
垃圾圍城的壓力,衛生填埋的弊端,加之政策層面的利好,三重因素之下,各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始密集上陣。
2012年4月28日,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在其官網發布一則信息,其內容是“南京江北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開始第二次環境影響評價公示。
同一天,南京另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江南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也舉行了公眾參與聽證會。
廣州,這座曾因居民強烈反對而在2009年擱置了垃圾焚燒項目規劃的城市,近期也重新忙碌起來。
廣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徐健韻4月底向當地媒體透露,目前,當地規劃的6座垃圾焚燒廠中,花都、番禺的垃圾焚燒廠正在做選址的規劃環評;增城、從化、蘿崗的垃圾焚燒廠正在選址;城中心區的垃圾焚燒廠已經選址在興豐。
北京市提出,在今年年內,要將垃圾焚燒比例提高到20%;今年10月,位于門頭溝區首鋼魯家山礦、號稱“亞洲最大”的生物質垃圾焚燒發電廠有望試生產,預計年處理生活垃圾100萬噸。
衛潘明介紹稱,到2015年,北京市實現垃圾焚燒、生化處理和衛生填埋的比例應達到4:3:3。屆時,北京的生活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1萬噸。
二三線城市也開始發力。近期,就有湖南的株洲,福建的連江、龍巖,安徽的合肥、六安、阜南,貴州等地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或準備建設。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聶永豐認為,2008年至2015年,是“中國垃圾焚燒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令業內矚目的是,目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密集開建,并未伴生2009 ̄2010年間的反對事件高發現象。
產業利好
2012年5月3日,光大國際在其官網宣布,該公司投資7.5億元,在寧波市開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其中一期項目計劃于2013年底建成投運。
這是進入2012年以來光大國際拿下的第4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是其布局的第16個項目。此前的項目,主要分布在江蘇、山東、廣東等地,設計總規模1.46萬噸/日,總投資73.08億元。
據其官網資料,國家發改委上調垃圾焚燒發電價格到0.65元/度后,將對光大國際產生利好。目前其山東省項目的平均上網電價低于0.6元/度;江蘇省13個項目的平均電價在0.6 ̄0.65元/度之間。若上述項目實行統一標桿電價0.65元/度,公司受益必將增加。
該公司2011年度年報顯示,環保能源各項目2011年共處理生活垃圾2442000噸、固體廢物46000立方米,提供上網電量共5.53億度,分別較2010年增28%、21%和24%,環保能源業務貢獻盈利較2010年增加了40%。
華光股份、南海發展等國內環保板塊上市公司的市場部人士均向本刊記者表示,對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持看好態度。
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2009 ̄2010年的垃圾焚燒之爭,曾經成為熱點。
最為激烈時,作為“主燒派”專家代表的聶永豐,和“反燒派”專家代表的趙章元,都曾收到過人身威脅警告。
兩方爭論的核心內容有兩點:一是垃圾焚燒爐的熱值如何保證,以二噁英為代表的焚燒污染物,究竟能否有效控制?據美國EPA研究結果表明,二噁英等物質在850℃以上高溫下停留超過2秒,即可分解99.99%。二是在前端垃圾分類、污染物信息公開等政府監管尚難全面到位下,是否應該上馬環境污染風險極高的焚燒項目,作為未來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路徑之一?
正處于公示期的南京江南、江北等垃圾焚燒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說,現有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能夠確保爐膛溫度保持在850℃。
而引發公眾憂心的則是,辦法雖有,但在執行中究竟能否達到切實之效?
黃小山,即反對北京建設阿蘇衛焚燒項目的知名網友“驢屎蛋”,曾在2010年初隨北京市政市容委赴日考察,“如果我們的焚燒廠,可以像日本東京的那樣干凈,那我肯定不反對焚燒”。
黃對記者描述,東京垃圾焚燒廠就在城區中,衛生條件極好,污染物指標監控完全,二噁英等敏感污染物數據,也及時向公眾公開。
黃小山也認可“焚燒作為一項成熟技術存在的合理性”。但中國上馬焚燒項目,同樣需要若干的前提,包括立法、標準、準入門檻、公益性定位、民眾參與、有效監管、程序合法等等。
徐海云,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主張中國走垃圾焚燒路線。但采訪中,他對記者坦陳,“中國現有的垃圾焚燒廠,無論從技術還是運行管理水平,仍然參差不齊”。
相關環境信息的公開也受到關注。由幾個年輕人組成的“民間垃圾焚燒小組”,從2011年12月開始,向全國31個省市(除港澳臺地區)環保廳/局以及國家環保部,申請“2011年二噁英重點排放源企業名單”。截止到2012年4月23日,有19個省市環保廳/局(含國家環保部)給予該小組回復。
目前,廣州、四川、青海、河南、貴州和陜西6個省市公布了二噁英排放企業名單。“但具體到這些排放源的二噁英排放信息,公眾尚無從知曉。”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史博士后毛達說。
堅決反對垃圾焚燒的趙章元最大的擔心,在于“管理不到位”,“設備再好,若無到位的監管,也會走樣”,“沒有良好的監管,垃圾焚燒就會潛在風險”。
垃圾焚燒廠如何有效監管,是多數人的共同擔憂。
雖然身上分別被貼上了“反燒”和“主燒”的標簽,但這并不妨礙一個飯局的開始:黃小山和徐海云,在北京一家湘菜館共進晚餐,邊吃邊聊垃圾。兩個人發現,在諸多“敏感”問題上,兩人觀點并非相左,反而非常一致。比如,“垃圾應當先進行充分分類、資源化利用后,最后一步是進行焚燒處理”。
黃小山的口號是“垃圾不分類,堅決不焚燒”,如今他辦公司、做網站,還是緊緊圍繞垃圾分類的主題;而徐海云,對這個觀點表示支持。
趙章元認為,大力倡導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在中國完全來得及,大批企業的積極性有待調動;“垃圾資源化產業聯盟”已于2011年底啟動,但目前仍面臨資金不足等困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