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合格率已升至83%,但未披露抽查方法;飲用水新標如不嚴格執行,反而易被操縱。
2012年1月31日,廣西柳州市民譚女士在家中囤積自來水。雖然政府一再宣稱水質沒問題,但譚女士還是擔心今后幾天出現停水。
5月7日,本刊發表封面文章“自來水真相”,獨家披露了官方一直未披露的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下稱住建部水質中心)2009年城市自來水水質普查數據:中國縣級以上(含縣級)城市的4000多家自來水廠中,出廠水質不達標的,至少為“1000家以上”。而業內專家稱,水質不達標的水廠數可能達50%左右。
該報道在全國引發強烈反響。多家媒體或轉載或引述報道主要內容,同時開始追問本地水質現狀。在新浪、騰訊和搜狐等網絡門戶的微博中,“自來水合格率”成為最熱門的新聞事件,引發數以百萬計的關注和熱評。
5月10日下午,住建部公布了全國自來水水質調查核心數字,水質中心主任邵益生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承認2009年針對全國4457家城鎮自來水廠的水質普查,合格率僅為58.2%。
邵益生同時強調, 2011年住建部水質中心組織了新一次的抽樣檢測,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已達到83%。但是,邵益生沒有介紹2011年全國抽檢的操作方法,包括樣本數有沒有達到2009年調查的4000余家,調查方式如何規避通行的水廠自檢自測水質做法,以及最終如何得出合格率83%的數據。新華社消息中,也并未談及這些具體細節。
與公眾迫切希望了解真相相對應的卻是,各地自來水廠也紛紛通過本地媒體向公眾澄清,堅稱各自水廠的出廠水質是合格的。
學者還指出,由于現有檢測制度存在漏洞,將于今年7月1日強制實施的飲用水安全新標準,看似將指標從35項增加到106項,但其中有更大空間可被利用,從而讓地方機構和相關部門更輕易將水質打扮成“合格”。學者稱,在水質監測能力嚴重欠缺、第三方監測制度未能確立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各地方機構仍將對水質狀況自說自話。
兩次水檢
從住建部公布的數據來看,兩年之間,中國城市自來水水質合格率由令人觸目驚心的58.2%,高速提升至83%,提高了近25%。以住建部公布的縣級以上自來水廠4457家計算,2009年有近1900家水質不合格,2011年就剩近800家不合格。兩年之間,1100多家水廠水質實現達標。
在新華社的報道中,邵益生解釋了這種飛速提升的原因。2009年,住建部“組織國家水專項有關專家編制并發布了《城鎮供水設施改造技術指南》”。而之后,各地針對自來水達標問題,紛紛采取“升級改造水廠和管網、強化運行管理、更換水源等措施”。
不過,有學者指出,兩年之間,中國城市水源地污染狀況沒有發生改變,仍然接近50%,要想將近50%的污染水源水處理為合格自來水,水廠起碼得上馬深度處理工藝。但兩年之間,中國水廠的深度處理工藝并未大幅增加。
一位接近住建部水質部門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盡管水源污染嚴重,至2009年底,在全國縣以上4000多家自來水廠中,98%仍使用傳統工藝。目前,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鄭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廠實現了深度處理。預計到2012年7月1日飲用水新標強制執行開始,采用深度處理的水廠,比例只會再多一個百分點而已。”意即,兩年之間,深度處理工藝最多由2%上升為3%。
在采訪中,業內人士最感到憂心的,就是2006年末新飲用水標準頒布,標準已與歐盟接軌,但這套標準沒有牙齒,沒配套懲罰措施,因此不為地方政府和水廠所懼。2006年末迄今的五年多時間,地方政府和水廠在水處理工藝升級和管網改造方面,罕有實質性舉措。
多個信源向財新記者透露,迄今為止,中國最全面最徹底的水質檢測,就是2009年的住建部普檢。為了規避自檢自測現象,2009年的檢測被迫采用了交叉檢測:“這個省可派那個省,那個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2009年以后,沒有聽說過住建部采用大型‘交叉互檢’的方式測水質。”一位知情的業內人士說。
5月9日,民間組織“南京天下公”委托江蘇志仁律師事務所律師封頂,向住建部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自來水不合格城市名單。該申請以特快專遞方式寄出,預計三日內送達住建部。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住建部應在收到申請后15日內回復申請人。
封頂律師告訴財新記者,由于住建部5月10日公布了新信息,他們正在考慮重新起草信息公開函件,加入新的公開申請,要求公布2009年和2011年兩次檢測的檢測手段、檢測指標、選取樣本的方式,以及具體哪些水廠水質不合格,存在什么問題等。
“南京天下公”負責人程淵透露,他們還計劃在全國多個城市申請公開水質監測數據。
悖論再現
盡管住建部水質中心畫出41.8%的出廠水質不合格的圓圈,但在消息公布后,沒有一家自來水廠愿意跳入其中。
財新記者搜索各地新聞發現,一線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水務單位,均已對媒體作出回應,稱本地自來水出廠水質全部達標。南京、杭州、長沙、成都等半數以上省會城市,截至本刊發稿前也作出回應,結果同樣是水質達標。寧波、蘇州、嘉興、青島等數十個三線城市,也均回應稱本地水廠水質達標。縣一級的城市水廠發出的“辟謠”信息,則無法完全統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表示,他對地方水廠近似于賭咒發誓般的水質達標表態早有預料。“這么多年來,除非當地居民抓住水質不合格的現行,如水質發黃有異味等,否則水廠絕不會承認水質問題。”
事實上,類似情況早有先例。2012年2月7日晚,江蘇省鎮江市政府應急辦發布通告,承認水源苯酚污染造成飲用水異味(詳見本刊 2012年第6期“鎮江水污染:遲到的通告”)。之后官方又證實,水源苯酚污染由一艘韓籍貨輪泄漏引起。而此前的2月3日下午,鎮江居民就普遍發現自來水中漂白粉過量,向水廠提出質疑。
但在2月3日至7日長達四天時間中,鎮江官方一直強調:監測數據顯示,取水口以及取水口上游1500米處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三類水標準,“揮發性有機物未檢出”。
“這種說法,不就是明知有問題,還在說謊嗎?”一位知悉內情的學者評價說。他表示,地方政府擔心被行政問責,也出于維穩需要,近幾十年一直聲稱水質合格。正是這種假象,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中央政府高層的決策,導致近十幾年供水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
新標漏洞
40多天后即2012年7月1日,中國將強制實施飲用水新標。有學者告訴財新記者,他們擔心的情形是,一段時間內,新標不但帶不來水質改善,反而利于地方將水質打扮為“合格”。
舊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于1985年由衛生部組織飲水、衛生專家制定,規定的水質指標為35項。2006年末,中國推出有106項水質指標的新標。新標規定,水質全部指標最遲于2012年7月1日實施。
新標的推出,一度被飲用水學界寄予厚望,因為該標準已與國際接軌,與歐盟水質標準接近。如能落實,中國將真正實現直飲水。隨著強制執行時間的臨近,眾多學者卻無法樂觀,甚至認為該標準可能被反向利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告訴財新記者,中國幅員遼闊,北方以地下水為水源居多,南方則以地表水為水源居多,各城市水源地中污染物不盡相同。因此新標準并沒有強制各地檢測全部106項指標,而是除40多項常規指標外,其余60多項非常規指標“由當地縣級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協商確定”。
此規定的宗旨,就是要求地方在強制執行前排除沒必要檢測的項目(主要是本地水源中沒有的污染物),以求增加檢測效率和節約檢測成本。
目前,強制執行時間已臨近,王占生等學者了解到,除極少數地方按規定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材料要求減少檢測項目外,大多數地方未上報材料。“在法律上,沒上報的地方,意味著將執行106項全指標。”住建部水質中心總工程師宋蘭合證實了上述情形。
該現象曾讓眾學者不解,因為按理說新標比舊標嚴格,上報信息減少檢測項目對地方有利。學者近期調查發現,地方不上報材料大有玄機。
原來,表面嚴厲的新標準有一規定,水廠水質合格率計算按照《城市供水水質標準》執行;按后者規定,除部分必檢項目,其余水質指標95%合格,水質即算合格。王占生解釋說,地方愿意留下那些不必要的檢測項目,就是為了讓分母龐大一些。“過去用35項作分母,現在用106項作分母,反倒有利于地方。前者只要兩項不合格,就達不到95%,后者即便有五項指標不合格,水質整體仍可算作合格。”
宋蘭合進一步認為,如此一來,新標是否嚴于舊標,都有待檢驗。“其實‘95%’本身沒問題,關鍵是水廠被強制要求的全指標檢測每年只有兩次,這樣‘95%’就沒太多意義,反倒讓地方上有了做手腳的空間。”
真相難“測”
多位學者共同認為,造成自來水水質真實情況難以了解的根本原因有三個。一是對水廠水質監測次數太少,這主要是監測能力不足導致。在全國35個重點城市中,僅有40%城市有能力檢測106項全指標,地級市、縣級市全部需要送檢,大批縣市水廠連常規指標檢測能力都不具備。
二是自檢自測現象普遍。中國僅兩三個城市的水質監測單位獨立于水廠,其余監測單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質中心的國家監測站和地方監測站,均由地方水廠內部水質監測室擔責,“兩塊牌子,一班人馬。”
三是水廠水質對公眾不透明,沒有倒逼機制。當前局面是,水廠水質報給自來水集團,集團再報當政府建設部門;雖然各地衛生部門也有一套水質檢測系統,但水質數據主要在本地衛生系統內報告。兩套系統都由當地政府控制,數據基本不對公眾及時公開。
事實上,在少部分重點城市,官方會定期在媒體上有限公布水質數據,但指標數不足十項。“過少的項目并不能說明水質達標,更關鍵的是,這些指標是科學指標,老百姓看不懂,水廠和官方都沒有解釋。”一位受訪專家說。
住建部水質中心宋蘭合認為,鑒于自來水質對每個人都影響巨大,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像建設PM2.5監測網一樣,專門投入一筆錢,建設各地的水質檢測設備,增加檢測能力。
更有學者建議,中國急需建立第三方檢測機制,像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澳門一樣,由第三方和水廠每天共同抽取水樣,化驗后及時向市民公布水質。不僅如此,官方要讓水質指標變得親民一點,讓公眾看得懂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