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今天發布調查報告,公布我國自2008年6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限塑令”實施的進展情況。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時至今日,“限塑令”實施已近四年。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聯合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組成調查組,對北京、廣東和浙江地區的20個連鎖超市和17個農貿市場調查發現,國家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在市場上仍隨處可見,而農貿市場、流動攤販更是成為濫用塑料袋的“重災區”。
法晚記者通過暗訪發現,北京地區的超薄塑料袋大部分來自河北雄縣,盡管當地政府進行了整治,但一些小作坊仍在偷偷生產。調查報告
農貿市場 超薄塑料袋比例達七成
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地區的限塑情況好于廣東和浙江地區。被調查的北京地區10個農貿市場中,八成使用市場監制的塑料購物袋,且標示信息較齊全。
連鎖超市對“限塑令”的執行情況好于農貿市場。被調查的北京、廣東和浙江共20個連鎖超市,均堅持執行塑料購物袋收費制度。
調查人員還把從20個連鎖超市收集的24種塑料購物袋樣品進行了厚度測量。
結果顯示,20個連鎖超市中6個超市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25mm,即三成超市使用的塑料購物袋厚度達不到標準要求,為超薄塑料購物袋。
而針對農貿市場的樣品測量結果顯示,這個比例高達74%。
對路邊攤的塑料袋調查顯示,路邊攤濫用不合格超薄塑料袋現象嚴重,顏色更是五顏六色,合格塑料袋幾乎難覓。
現場探訪
怕誤生意 菜販主動提供超薄袋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淀仁和四季、錦繡大地,石景山老山早市、模式口、豐臺天家、岳各莊等農貿市場和西八里莊、看丹橋、三路居、潘家園等地近200個早點攤,發現這幾家市場和近200個早點攤都無一例外地向消費者免費提供塑料袋。
特別是早點攤,向消費者提供的是早已被嚴格禁止的超薄塑料袋。據多個早點攤攤主透露,他們每天都要向消費者免費提供50個以上超薄塑料袋。
仁和四季市場的一名菜販介紹,2008年6月“限塑令”剛開始實施,他們也確實執行過不免費提供塑料袋的規定,結果遭到了大部分買菜人的抵制,有的買菜人甚至因為塑料袋收費而不買你的菜。于是,商販又逐漸恢復了免費提供塑料袋的作法。
超市仍堅持購物袋收費
超市在禁止向消費者免費提供塑料袋方面,要比農貿市場、早點攤等做得好,在記者走訪的10多家大小超市中,沒有一家免費提供塑料袋。
不過,記者發現,大部分超市的收銀員,在結賬時都會主動地問消費者:“要購物袋嗎?”在超市發鐵家墳店,收銀員推薦的塑料購物袋有大中小3種,大的(寬36厘米) 售價4毛錢;中的(寬33厘米)售價3毛錢;小的(寬26厘米)售價2毛錢。而記者從塑料袋廠家了解到,這3種塑料袋的成本只有售價的一半。
源頭追蹤
買超薄塑料袋像“地下接頭”
記者從早點攤了解到,攤主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和不合格塑料袋均購自岳各莊市場周邊的黑窩點。
早在2005年12月和2008年6月,本報記者為了揭露黑窩點販賣超薄塑料袋的違法行為,曾兩次到岳各莊市場周邊暗訪,并協助豐臺工商執法人員一舉查獲超薄塑料袋100萬個。5月6日早晨,記者根據早點攤攤主提供的線索再次來到岳各莊市場周邊尋找超薄塑料袋。
緊鄰岳各莊市場北墻外的胡同,早點攤的超薄塑料袋就購自這里。那里有七八所院子,院門全部緊閉。敲開其中一個院門,得知記者要買塑料袋,一名中年婦女直接拒絕,稱沒有后將院門關上了。
據早點攤攤主介紹,其實大家都在賣,但其中有門道兒。攤主提醒:“見到院子里的人一定要說熟人介紹的,找門前放著白花盆的院子。”
記者再次來到該市場北墻外,沒費勁就找到了放白花盆的院子。提起是熟人介紹的,對方馬上熱情地將記者讓進院子。院內的一間屋里堆放著用十幾個編織袋裝的規格不一的超薄塑料袋,賣袋子的是一名操河北口音的女子。
女子告訴記者,他們是河北雄縣人,這些塑料袋全部來自雄縣。并且告訴記者,現在雄縣的古莊頭村、龍灣村、道三村仍有人大量加工生產超薄塑料袋。
記者問賣塑料袋怎么跟“接頭”似的,對方說工商執法人員經常來查,還采取暗訪的辦法,讓人防不勝防。
產地調查
超薄塑料袋 仍在偷偷生產
距離北京120公里的河北雄縣的龍灣村、道三村和古莊頭村,是當地有名的塑料袋生產“專業村”,北京的超薄塑料袋絕大部分出自這里。5月8日,記者以訂購塑料袋的名義來到龍灣村,在村里轉了半天,竟沒有找到一家加工生產塑料袋的廠子。
一家小商店的老板說,因為縣里執法人員經常來村里明察暗訪,現在已經沒人敢公開加工超薄塑料袋了。其實,龍灣村和道三村加起來有四五十家制袋廠,依然在利用再生料加工塑料袋,他們都不掛牌,生人根本找不到。
記者對老板說打算訂購塑料袋,請他幫助聯系。老板隨即撥打了一個電話。很快,一輛小面包車開到店門口。路上,司機介紹,他們在北京六里橋有銷售點,如果要的量大,他可以讓銷售點的人送貨上門。車停在一所院子的門口,院內的一間屋子里,堆放著大量已經裁切好的超薄塑料袋。
司機從中抽出一卷袋子說,按噸批發,每噸1.2萬元,40厘米的袋子約90萬個,每個袋子1分多錢。
在道三村的一家制袋廠內,車間里堆滿了各種顏色的塑料袋,一名女子正在機器前進行裁切,就在記者打算上前看看時,被從外面跟進來的人攔住。對方蠻橫地說:“出去!出去!這兒不做塑料袋!”司機介紹,村里加工超薄塑料袋的都是夜里開工,白天休息,生人不讓進院,生產出的超薄塑料袋也只賣熟人。
加工門檻低 打擊難度大
河北雄縣工商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限塑令”實行以來,雄縣工商部門采取措施,嚴禁、嚴查加工生產和銷售超薄塑料袋的行為,大大遏制了超薄塑料袋的加工生產和銷售。
該工作人員指出,由于超薄塑料袋有市場,且加工生產工藝和設備簡單,于是,在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人關起門來,躲在家里偷著干,給執法造成一定的困難。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表示,塑料袋的生產工藝及流程相對簡單,導致不合格產品泛濫。
生活服務
“三步走”辨別塑料袋
董金獅表示,許多不合格塑料袋的原料來源十分復雜,可能是由廢棄的塑料藥瓶、一次性針筒、塑料桶等回收的廢塑料粉碎而成,也不排除企業在生產中添加工業碳酸鈣等工業級原料,生產出的塑料袋往往帶有刺鼻的異味和大量雜質。
有的企業為掩蓋廢塑料本身的雜質給塑料袋染色。
食物,特別是高溫油炸食物一旦與不合格的塑料袋接觸,會加速塑料袋化學物質的分解,使有害物質析出,人體食入后會引發疾病,影響人體健康。
那么如何判斷塑料袋是否合格呢?
首先看外觀,觀察塑料袋上是否標注了生產企業名稱、QS標識及編號、“食品用”字樣等信息,再透過光線看塑料袋是否有雜質、黑點和油污,若有則不要用其裝食品。此外,合格塑料袋表面平整光滑且有韌性,用手指捅不會破,不合格的塑料袋則粗糙、發黏,用手指一捅就破。
還可以用明火燃燒的方法鑒別。若易燃且在燃燒過程中有蠟味似的氣味,同時產生像蠟燭一樣的滴狀物質,則是合格塑料袋;若不易燃,在燃燒過程中冒黑煙,同時產生刺鼻性氣味,則是不合格的塑料袋,表明有廢塑料,刺鼻氣味是有害物質燃燒的味道。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