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峰會)將于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這次大會是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和2002年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后,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舉行的一次大規模、高級別的首腦會議。以下是一些與會國家的立場:
——中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表示,中國希望大會秉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各國強化政治意愿,全面落實1992年和2002年達成的協議,制定明確具體的實施計劃,落實發達國家資金支持、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等方面承諾。中方希望大會通過一份高質量的成果文件,體現各方政治意愿,面向行動,切實解決廣大發展中國家關切,指導未來國際合作。
赴里約參會的中國籌委會代表團團長杜鷹表示,為了有效應對未來挑戰,中方認為最終通過的主席案文或大會文件必須堅持三大原則:一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是文件能否落實的關鍵;二是要堅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保護三大支柱相互平衡和協調的原則;三是世界要朝著綠色經濟的道路發展,但應該允許各國根據各自的情況走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美國: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表示,對美國而言,發展問題是個大問題。美國將發展問題與國防、外交一道列為美國對外和國家安全政策的三大支柱。發展問題密切存在于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中。
談到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斯特恩表示,對美國而言,將其作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防火墻”是完全不能令人接受的。即便它過去曾有意義,但在當前這個劇烈、迅速變化的世界中,它已經不再有意義。美國認為,應該“通過一種與快速變化的世界相適應的態度看待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談到發展中國家呼吁成立可持續發展基金,美國助理國務卿克麗·安-瓊斯表示,她不認為美國會在大會中支持成立基金。
——俄羅斯:作為本次峰會的主題之一,綠色經濟也是俄羅斯最關注的話題。俄官員和專家表示,俄羅斯在發展綠色經濟上不能被動等待。
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謝爾蓋·東斯科伊表示,俄政府的跨部門工作組在呈交“里約+20”峰會的報告中表達了俄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觀點。比如,必須建立生態經濟發展的新觀念,包括建立以提高能效為基礎的新生產消費模式,不給自然資源和大氣系統制造額外的負擔,經濟增長的前提應當是在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等。
俄羅斯聯合國環境署促進委員會專家維克托·烏索夫認為,“里約+20”峰會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國際社會共同認識到發展綠色經濟的必要性。他說:“俄羅斯的立場是,必須達成協議。如果沒有共同努力,每個國家表面說一套,背地里做一套,那么就不會有任何成果。”
——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外交部發言人阿比布拉耶夫說,哈薩克斯坦代表團將向“里約+20”峰會提交兩個提案:全球清潔能源戰略和“綠橋”合作計劃。
“綠橋”合作計劃由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于2010年7月在阿斯塔納國際經濟論壇上首次提出。這一計劃的宗旨是整合歐洲和亞太地區各國、有關國際組織和社會團體以及國際商業界的力量,切實優化經濟發展模式,敦促各國向“綠色經濟”的方向轉變。
——南非:參加“里約+20”峰會的南非水利與環境部持續發展首席政策顧問恩泰歐表示,南非政府比較關心的是綠色經濟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包括利用有限資源增加就業、減少貧困、推進社會公平和確保環境保護等。
恩泰歐認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綠色經濟定義上存在分歧,歐盟呼吁確立“路線圖”,但南非等非洲國家持反對態度;此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機構定位上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肯尼亞:肯尼亞環境與礦產資源部多邊環境協議主任理查德·姆旺丹度說,肯尼亞的當務之急是實現經濟的增長與發展,但也必須要意識到環境對于經濟所起到的作用,并把環境保護納入整體發展計劃中。肯尼亞呼吁國際社會優先考慮食物、水資源和能源安全領域的投資,同時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協作與協商。
肯尼亞計劃在未來廣泛開展“環境外交”。即在外交場合游說有關國家和地區向肯投入環境保護資金、技術等相關方面的支持,以加速實現肯尼亞的綠色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以色列:以色列在水資源、農業、食品生產、森林化、去沙漠化和其他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以色列外交部17日在一份聲明中稱,以色列前往里約參加峰會的代表團陣容空前,成員多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業人士,旨在大力展示成就,分享成功經驗。
聲明說,以色列將在峰會上設置展區,展示以色列在綠色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對外援助領域取得的成就。峰會期間,以色列將在環境農業和消除貧困以及解決市政用水問題上與其他國家進行重點交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