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以生態建設推進轉型跨越

2012-06-25 10:03:47 學習時報   作者: 王建鳴  

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黃石市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老工業城市,也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因礦設廠、以廠建市,長期以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較為突出。近年來,黃石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三大戰略”為統領,以促進經濟生態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為目標,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強化生態重建,引領資源型城市全面轉型。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重塑產業發展模式。近年來,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堅持“高新化、集約化、低碳化”三化并舉,奮力開拓產業發展新路徑。

一是堅持高新化提升。黃石市針對傳統資源型產業比重大、能耗高、排放多、污染重的問題,始終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內涵提質,推進傳統產業高新化;另一手抓新型產業培育壯大、拓展增量,不斷完善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創新環境,大力培育電子器件、新能源、現代物流、先進制造、食品飲料等八個“百億元”新興產業集群。

二是堅持集約化發展。樹立節約集約發展的理念,既突出提高產業集中度,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又突出提高資源利用率,大力發展產業園區,努力促進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

三是低碳化引領。以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為契機,以低碳能源、低碳產業、低碳應用示范為突破口,探索資源型城市低碳化新模式。

強化恢復治理,重建生態系統。近年來,圍繞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努力在節能減排、地質災害治理、生態修復治理等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打好節能減排硬仗。面對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黃石市堅持多管齊下、突出治本,大力實施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循環減排、管理減排等四大減排措施,全面完成省定各項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圍繞結構減排,累計整治關閉了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五小企業”1000多家;大力推行“退二進三”,關閉和搬遷了中心城區的300多家工業企業和經營網點。圍繞工程減排,制訂實施了5年滾動工業污染源限期治理計劃,累計投入技改資金60億元,完成了工業污染排放治理項目300多個,其中世界規模最大澳斯麥特爐——大冶有色銅冶煉節能減排工程竣工,成為我省“十一五”節能減排標志性項目。圍繞循環減排,大力實施了10個重點項目、10家重點企業、10項重點技術推廣循環經濟“310工程”。圍繞管理減排,通過大力開展清潔生產、加強環保設施運行管理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環保設施效能,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狠抓地質災害治理。黃石地質災害十分嚴重,歷年開礦采掘形成的地質災害隱患點295個,開山塘口400多處,工業尾砂庫153座,占全省2/3。結合黃石實際,積極探索項目、技術和開發相結合的地質災害治理新思路。在推進項目化治理方面,積極搶抓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以及國家“百礦換新顏”、石漠化治理政策機遇,成功實施了全國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板巖山危巖整治工程、全國重點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銅綠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一批重大項目,爭取到國家、省級地質災害治理項目29個。在運用先進技術治理方面,積極引進和吸收日本、德國高陡邊坡治理技術,成功研發出適合黃石實際的平臺植綠法、客土噴播法、飄臺燕巢法、綠色覆蓋法等四大治理技術;同時積極借助3G—TD電子政務國家級應用試點機遇,在地質災害易發點配置了智能化無線實時傳輸設備,有效提高監測效率效果。

三是著力恢復生態環境。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思路,大力實施“四大”生態工程,著力恢復自然生態環境。實施生態修復工程,規劃實施了湖泊治理、山體生態修復、開采礦山治理、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四項子工程。實施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森林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逐年提高;投資5億多元實施了沿江和環磁湖景觀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長江黃石段、磁湖、大冶湖等主要水體水質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近3年建成投產7座污水處理廠、黃金山垃圾焚燒發電廠、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等大型環保設施,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2.05%和95.34%。實施城鄉環境整治工程,加大對工業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和工業噪聲等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力度,對餐飲業油煙污染、環境噪聲污染、揚塵污染和機動車尾氣污染進行了綜合整治,在全市實行機動車“綠色”標志。實施農村環境保護工程,開展以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等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創新體制機制,重構生態建設保障體系。近年來,黃石市從更新觀念入手,超越傳統的資源觀,強化生態成本觀、環境大局觀、綠色政績觀,著力創新生態建設系列體制機制,構建起了保障生態建設制度體系。

一是創新資源開發利用機制。圍繞盤活存量、拓展增量,堅持把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積極探索創新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方法和新機制。依托科技,深度開發礦產資源,積極引進和發展金屬礦山深部探礦技術。近年實施了16個省部級危機礦產找礦項目,新增資源儲備價值約 700億元,其中兩個項目被國土資源部列入全國地質找礦十大成果;同時,大力開展低品位、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勘查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變廢為寶,全面整合土地資源,針對可供開發的后備資源不足和大量工礦廢棄地閑置浪費的矛盾,積極搶抓“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的機遇,積極爭取全國第二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城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工礦廢棄地與建設用地補償平衡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思路,將大冶、鐵山地區的工礦廢棄地統一規劃、連片治理,規劃建設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30平方公里的省級工礦廢棄地綜合開發試驗區。

二是創新生態建設投入機制。針對黃石生態保護欠賬多、負擔重、投入大的實際,近年來,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努力破解生態建設資金難題。創新生態補償機制,率先在全省推行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并以此為契機,加強礦山整合,引導資源向大中型企業集中,扭轉了長期以來礦產開發“老板發財、百姓受害、政府買單”的被動局面。創新資金融貸機制,通過市城投公司成功發行10億元企業債券,向亞行爭取貸款1億美元,用于四湖生態治理、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建設等七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與國開行簽訂了99億元的開發性金融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合作備忘錄,成為國開行支持城市轉型專項貸款試點城市。率先開展科技項目貸款貼息和專利權質押貸款,鼓勵企業搶抓黃石比照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陽新享受比照西部大開發等政策機遇,用好增值稅轉型政策,3年來,全市企業稅前抵扣8億多元,完成工業投資670億元,有力促進了企業技術改造升級。

三是創新生態監管考核機制。黨委政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導力量,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基礎性環節。近年來,堅持不斷改進和完善監管考核評價機制,努力形成有利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用人導向和工作導向。首先是完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出臺了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總體規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及構建生態建設指標體系;其次是建立了環境準入機制和項目集約用地考核機制;根據省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適時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考核,切實解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考核還不夠到位的問題。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黃石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生態建設 推進 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