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通知。通知指出,十二五期間,家用電器行業必須加快研發空調、冰箱等高效壓縮機及驅動控制器、高效換熱及相變儲能裝置,各類家電智能控制節能技術和待機能耗技術;重點攻克空調制冷劑替代技術、二氧化碳熱泵技術;推廣能效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節能家用電器設備;加快半導體照明(LED、OLED)研發,重點是金屬有機源化學氣相沉積設備(MOCVD)、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大尺寸襯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與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關鍵設備、核心材料和共性關鍵技術。
據了解,繼5月16日國務院正式推出節能家電補貼政策以來,低能效、高能耗的家電產品淘汰趨勢大漲,節能概念產品順時而上,朝氣風發。6月中旬,長虹空調就曾宣布,長虹空調三級能效產品6月份將全部停產,而在7月份,也將完成部分二級能效轉一級能效的生產改革。
節能補貼滿月市場不“感冒”
然而,市場調查卻顯示,自6月1日國家相關節能家電補貼正式開補以來,節能產品并未迎來追捧熱潮和銷售高峰。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消費者對節能產品不再感冒,除去近幾年家電補貼政策嚴重透支消費以外,更為直接的因素仍在于節能產品價格過高。相對于動輒數千元甚至萬元級的節能家電,僅僅數百元的補貼額,必然難以撼動消費者本已透支的錢袋。
對此,資深家電觀察家、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向HEA記者表示,節能補貼開補一月以來,市場冷淡的現狀與此次節能環保的政策層面的關系不大,根源仍然在于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新政上臺一月有余,節能概念家電產品推廣受阻。暫定推廣期僅為一年的節能補貼政策,留給家電行業和企業走出寒冬的時間卻僅為數月。對于空調、冰箱等銷售時令性非常強的的家電產品,7—9月份的旺季無疑在全年銷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洪仕斌指出,相比于以往的家電下鄉和上一輪節能惠民政策,本次節能環保補貼新政利好指數更高,市場遇冷除去房地產市場限購,新房家電購置需求低外,更多方面仍在于消費者錢袋緊縮,消費需求不旺。
智能彩電仍無明顯上升勢頭
與節能產品市場遇阻命運相似的莫過于時下與節能概念同樣大熱的智能概念彩電產品。3月份伊始,四川長虹率先在全國推出長虹CIRI語音智能電視,在整個彩電行業引起不小的震動,緊接著,創維、TCL等彩電大牌也爭相推出系列云電視產品,整個二季度,各大彩電企業均在主打“云概念”彩電產品,智能電視和云電視概念之爭也是此起彼伏。然而,市場信息顯示,從國內彩電廠商推出系列智能云電視開始,市場反應始終冷淡,并未如以往3D電視、智能電視上市時一樣火爆。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電視標準不一,表面上炒作概念,實質仍是激烈的同質化競爭。盡管中國電子視像協會曾聯合多家企業共同推出了《智能云電視行業標準2.0》,但由于目前市場上的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云電視等概念產品紛繁復雜,諸多應用功能看起來美,用起來卻不那么美。面對如此眾多的產品種類,消費者“云里霧里”者居多,甚至部分賣場導購人員也無法清晰地解釋相互之間的差別,使得標準下的智能電視產品銷售現狀仍然大打折扣。
國家雙能規劃存隱憂智能家電技術標準機制取得初步進展
與智能化概念不同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和機構對于節能產品技術和能效檢測等方面非常完善。此次節能家電補貼對企業和產品要求也是近乎苛刻,受益最大的無疑是技術領跑型的優勢企業,這對于目前正缺乏智能技術國家和行業權威標準的彩電企業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據了解,從7月1日起,首個智能家電行業標準《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將正式實施,它將家電智能化技術應用等級劃分為5級,其中1級為最高級,在國內尚屬首次,這也是家電行業在智能標準制定領域走出的關鍵性一步。借鑒節能能效標準,智能家電檢測、評價的結果執行百分制,送檢家電確定其智能化等級后,發放智能化等級標識,并貼于產品自身明顯處,且在包裝箱上標注。
[page]
專家:雙能統合為期尚早單一創新發展仍為要務
目前,節能概念家電產品受困于整體消費不旺、補貼杯水車薪、價格昂貴等因素,即使部分產品有旺季的預期利好因素,但整體市場前景仍不明朗;同時,智能化家電產品受制于概念模糊、功能眾多卻實用性功能差等現實因素,市場反應冷淡局面或將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條件下,節能和智能技術雙雙面臨市場認可危機。
然而,國家此時在十二五節能環保規劃中提出要發展智能化控制的節能技術產品,卻并不為業內人士所看好。盡管參考時下歐美、日本等家電產品已實現全面智能化和高度節能化的國家和地區,未來國內家電產品在節能基礎上實現全面智能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就目前國內市場智能與節能技術仍然有待于進一步升級而言,貿然將雙能統合規劃,恐非上策。
對此,洪仕斌表示,節能和智能技術分別作為家電產品的硬件和軟件,目前在各自單一品類層面都沒有做得非常突出的情況下,貿然結合發展可能影響目前單一技術研發的創新性。時下,國內關于節能技術主要的方向仍然在耗電控制上,企業在節能材料使用、二次循環零部件研發生產上仍有不足。因此,即使作為未來家用電器產品的主流趨勢,智能技術與節能技術的結合也必須在各自單一技術領域發揮到極致的情況下,未來雙能的融合才能走得更好。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