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做客互聯網,談國家電網公司促進風電科學發展。
白建華表示,風電利用率是個世界性難題。世界各國一直在進行非常艱苦的努力和探索,到現在為止還在進行一系列的科技攻關和相應的研究,就是為了把風電大規模并網以后提高它的利用率。風電大規模接入以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困難。
第一個特點,風電不同于常規的電源,通俗一點來說是靠風吃飯,就是有風的時候風電廠就可以發電,沒風的時候就發不了電,這是間歇性的。風電大小是一個隨機的,我們需要它發的時候,有的時候發的大,有的時候發的小,就是這個風大風小是變化的。想預測它非常困難。風電非常獨特,比一般的常規電源有更的特性。
為了解決這個困難,為了把風電利用好,國家電網公司做了很多的工作,建設了數值天氣預報,還有在14個省建立了風電廠的預測系統,目前我們預測的準確度達到了85%,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了。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在經營區的26個省,對570個風電廠已經建設了“風電實時監測網絡”。
第二個特點,風電出力和電力需求通常是相反的,就是說,白天大家都需要電的時候,系統需要電比較多的時候,它可能是風電出力比較少,到了后半夜的時候,大家用電少了,這個時候風電反而出力很大,電網要跟隨這個變化進行調整。這就需要常規電源有很好的調解性能,但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相對比較差。比如說大家都知道西班牙風電發展比較好,它的水電、氣電、油電比較好,達到了47%,隨著風電的波動,這些電源可以做到靈活調節。
西班牙靈活調節電源比較多,而我國的靈活調節電源比例偏低,抽水蓄能、燃氣發電等靈活調節電源的比重不到5%。火電特別是調節能力較差的供熱機組比例較高,風電分布集中的“三北”地區以火電為主,東北超過80%,華北超過90%,且一半以上是供熱機組,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到了冬季供熱期間,供熱機組調節能力很低,而“冬季”卻是“三北”風能資源最好的季節,因此目前靈活調節電源缺少的狀況,很難適應大風期配合風電發電變化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蒙東和蒙西風電的日發電量創了新高。其中,4月26日,蒙西電網那一天風電的發電量占到了總發電量的28%,通過蒙西和華北電網的聯網,華北電網消納了蒙西100萬千瓦以上的風電。還有蒙東在5月14日,當天的風電發電量占到了總發電量的72%,東三省通過跨省聯網接納了蒙東電網二分之一的風電。這兩個例子說明了在現有電網狀況下,我們充分挖掘電網潛力,盡可能多的消納風電。
第三個特點,風電發展比較快、規模大的地方市場規模卻比較小,這是影響風電高效利用的另一個問題。歐美這些國家,他們早期開發風電都是分散開發的,它就利用分散的風能資源,把風機建立在電力用戶附近,這樣有利于就近消納。但是我國風力資源好的地區,電力市場規模小。這些地方發出的風電,很多自己用不上,需要高電壓遠距離外送。但是我們國家目前跨區域的電網還相對比較薄弱,這給風電大規模跨區遠距離運送帶來了一定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困難,國家電網公司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跨區電網進行風電輸送,盡可能加大風電的消納規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