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既定規劃,風電行業首份并網國家標準《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應在今年6月1日起執行,即在此之后,所有風電場所使用的各種風機都必須滿足該標準所限定的并網要求。
不過,日前國家能源局以會議紀要的形式下發通知,將新國標中提出的低電壓穿越、電能質量和有功/無功調節能力等三項并網要求進行了一到兩年的延期,同時取消電網適應性和電氣模型驗證兩項強制并網要求。
這部醞釀并修改了近三年的文件,在正式發布僅四個月后,再次進行“修改”。對于“修改”的原因,一方面是風電開發商和整機制造商排隊待檢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是新國標存在正在研究驗證中的、不成熟或無標準可依的技術方法和要求,會帶來標準無法執行的問題。
目前國內只有國家電網(微博)(下稱國網)下屬中國電科院的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具備上述新國標強制性標準檢測資質,而且,僅去年一年,該基地的檢測收費就被曝或達數億元。不僅如此,通過型式試驗的機組,原則上不必進行現場抽檢。但實際情況是,型式試驗后,國網還將進行現場抽檢,而且,國網下屬東北電科院、華北電科院等單位已著手或具備移動監測的設備購置和能力。
國標執行延期
今年6月底,國家能源局下發《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印發風電機組并網檢測工作協調會議紀要的通知》,針對風電新國標發布后機組并網檢測遇到的實際困難進行了“標準”調整。
按照《通知》要求,目前必須進行的五項強制性檢測中,電網適應性和電氣模型驗證兩項檢測內容在相關標準出臺之前,將不作為強制并網要求,電網企業不能以此條件限制未檢測風電機組的并網運行。
與此同時,《通知》稱,考慮到目前檢測能力不足的現狀,低電壓穿越的機型改造檢測完成時間從2012年6月1日延長至2013年6月30日。而且,凡在能源局批復認可的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通過低電壓穿越能力各項測試并取得相應憑證的機型,電網企業應準予其并網運行,而對于因檢測能力不足無法完成現場檢測的風電機組,電網企業不能拒其并網運行。
特別是,對于業界爭議最大的1兆瓦及以下的風機是否應進行低電壓穿越測試,能源局也給出了明確的官方觀點:1兆瓦及以下的風機可不進行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改造。
另外兩項,檢測電能質量和有功/無功調節能力檢測完成時間則延期至2014年底。
五項強制性檢測,三項延期,兩項取消,這意味著,醞釀并修改了近三年的風電行業首份并網國標,在正式發布僅四個月后,即遭遇了普遍性的行業困境,將進行大范圍的調整和“修改”。
究竟哪里出了問題?一位接近能源局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一方面是風電開發商和整機制造商排隊待檢問題嚴重,另一方面是新國標存在正在研究驗證中的、不成熟或無標準可依的技術方法和要求,會帶來標準無法執行的問題。
“機組檢測周期太長,其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需要重新測試。”一位風電業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目前,從電網系統看,以低電壓穿越檢測設備為例,全國范圍內僅有10套,其中能用于型式試驗的只有4套設備,其他設備只能做抽檢使用。”
以低電壓穿越檢測為例,上述人士介紹稱,“完成一個型號的機組低電壓穿越檢測需要多長時間完全是聽天由命,因為即使機組排到檢測位,如果不能盡快出現小風、中風和大風的話就得一直等待,如果順利,完成一個型號的機組測試,一般都需要3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時間。”
低電壓穿越是指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一定的電壓跌落范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并網運行。
“實際情況是,在張北試驗風電場,多臺機組在一條線上檢測,這就意味著有機組在做低電壓穿越試驗時,所有其他試驗都不能進行,而且,全國范圍內只有一套設備能對電網適應性這一指標進行測試。”上述人士表示,五項檢測項目中,個別項目測試時間很長,比如電能質量測試的時間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
一位風電開發商則表示,“現在的問題是老項目在改造在排隊,而很多投產的新項目,有些地方要求一定要做并網檢測,現在我們很多項目做不了就等在那里。”[page]
揭底國網“檢測”
按《風電機組并網檢測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并網檢測機構應是國家授權的有資質的檢測機構。
但實際上,目前國內只有國家電網的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可以完成上述五項針對機組的檢測項目。“像低電壓穿越檢測,我們目前只有三種途徑完成檢測,一種是直接運輸風機到張北基地進行測試,一種是直接請電科院攜帶移動檢測設備到風場檢測,另一種則是在電科院無法提供測試設備時我們租用德國勞氏船級社(GL)等其他國際檢測機構的設備,請電科院的人員到風場進行檢測。”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整機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本報了解,目前國網張北風電試驗基地僅有10套低電壓穿越檢測設備,其中只有4套用于基地的型式檢測,其余6套則用于提供移動檢測和日常的抽檢。
“設備難以滿足數以百計的風電機組的檢測,所以才會出現排隊現象。”上述風電整機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的機型在張北根本排不上隊,即使是移動的設備我們也靠不上邊,我們只能租用GL等機構的設備,請國網的人來檢測。”
而對于為何不直接請其他國際知名機構進行檢測認證,該負責人表示,“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這些機構還沒有得到能源局批復認可,另一個是其他機構的檢測結果不一定能得到國網的認可,作為企業我們不會為少花這點錢而冒時間和成本的風險。”
“就我所知,國網給張北測試基地的投入大約是3億元,然而僅去年一年基地的檢測收費就達到了2億元左右。”該資深人士表示,“像一套低電壓穿越測試設備,成本大約是800萬元左右,但是僅一個機型的測試有的就收費高達200萬元。”
對于測試如何收費,一位風機整機商向本報記者介紹稱,該企業的風機針對國網檢測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電能質量的檢測,一個是低電壓穿越的檢測。
前者主要是企業自行采集某一型號風機的數據,然后交由國網電科院進行數據評估,費用大約在一萬元左右。
后者低電壓穿越費用則稍高。檢測分預測試和正式測試,在企業向電科院提出某個機型進行低電壓測試后,電科院會先對風機進行預測試,在預測試合格后進行正式測試。“不管是哪個測試,都會先后對90%、75%、50%、35%和20%五個電壓跌落深度進行逐個測試,在某個點測試失敗,就會重新測試,直到合格為止,再進行下一個點位的測試,國網的低電壓穿越收費是5000元/次點。”
“按照不同電壓跌落深度和功率的不同,一臺機組需要測試的工況點最少在40個,這中間任何一點不通過,都需要重新測試,直至通過。”上述資深人士表示,“就我了解,有一個廠家的某型號風電機組光低電壓穿越就測了200多次,都沒有通過。”
該人士還表示,張北基地型式試驗的各項測試費用加起來大約100萬,機位年租賃費達200萬元,“然而這不是風機開發商和風機企業抱怨最大的,企業抱怨最大的是國網還會對已經完成檢測的風機進行現場抽檢”。
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開發商對本報記者印證了該說法,并表示現場抽檢的測試方法不盡合理也是拉長檢測周期的重要因素。
按照國網發布的風電場低電壓穿越現場抽檢的測試方法規定,每個風電場抽檢一臺風電機組,共進行8次測試,只有連續8次都合格才算通過,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測試失敗,就判定整個風電場低電壓穿越能力不合格。
“問題是這不是國家強制規定的內容,而是電網企業的行為和要求。”上述資深人士表示,“現場抽檢的費用各省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在50萬~80萬左右,加上型式試驗的費用,一個機型的檢測費最高可達400萬元,這對本來就處于寒冬的風電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此,上述資深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從風機事故頻發的角度看,對風機進行嚴格的抽查和強制性檢測無可厚非,但是目前有幾個問題值得商榷,一是強制性進行低電壓穿越測試是否具有國際普遍性,是否有必要?一個是風機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是風機的電網適應性原因?另一個是國網電科院并非獨立的第三方,公正性如何保證?
記者在《通知》中看到,國家能源局對于電網的抽檢也有了明確的官方態度:對已在國家能源局批復認可的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完成低電壓穿越等檢測內容的風電機型,不再進行現場抽檢工作。
但是,上述資深人士稱,目前國網的現場抽檢仍在進行,國網下屬東北電科院、華北電科院等單位已著手或具備移動檢測的設備購置和能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