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通過開展資源評價、組織特許權招標、完善價格政策、推進重大工程示范項目建設,培育形成了可再生能源市場和產業體系,可再生能源技術快速進步,產業實力明顯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可再生能源巳步入全面、快速、規模化發展的重要階段。
水電開發有序推進,裝機規模快速增加。水電是目前技術成熟和最具有經濟性的可再生能源,在“十一五”時期保持了穩步快速發展,三峽、拉西瓦、龍灘等大型水電工程陸續建成投產,五年投產裝機容量約1億千瓦。到2010年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16億千瓦,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2010年水電發電量6867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6.2%,折合2.3億噸標準煤,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水電的快速發展為保障能源供應、調整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風電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技術裝備水平迅速提高。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連續多年快速增長,2009年以來,我國成為新增風電裝機規模最多的國家。到201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3100萬千瓦。2010年風電發電量500億千瓦時,折合1600;5-噸標準煤。風電裝備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已具備1.5兆瓦以上各個技術類型、多種規格機組和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基本滿足陸地和海上風電的開發需要。
太陽能發電技術進步加快,國內應用市場開始啟動。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的帶動下,我國已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制造產業,2010年光伏電池產量占到全球光伏電池市場的50%。在光伏電池制造技術方面,我國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光伏電池效率不斷提高,晶硅組件效率達到15%以上。非晶硅組件效率超過8%,多晶硅等上游材料的制約得到緩解,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光伏發電制造產業鏈。在大型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和“金太陽示范工程”推動下,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開始啟動,規模化應用的格局正在形成。
太陽能熱利用日益普及,應用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太陽能熱水器沿市場化道路快速發展,在廣大城市和農村建筑應用廣泛,“家電下鄉”進一步擴大了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地區的應用。我國真空集熱管具有較強技術優勢,中高溫集熱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具備產業化發展的條件。到2010年底,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使用總量達到1.68億平方米,年替代化石能源約2000萬噸標準煤。
生物質能多元化發展,綜合利用效益顯著。生物質發電技術基本成熟,大中型沼氣技術日益完善,農村沼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木薯、甜高粱等非糧生物質制取液體燃料技術取得突破,木薯制取液體燃料開始了規模化利用,萬噸級秸稈纖維素乙醇產業化示范工程進入試生產階段。到2010年底,各類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總計約550萬千瓦。2010年沼氣利用量約140億立方米,成型燃料利用量約3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萬噸,生物柴油利用量約50萬噸,各類生物質能源利用量合計約2000萬噸標準煤。
地熱能和海洋能利用技術不斷發展,產業化應用潛力較大。淺層地溫能在建筑領域的開發利用快速發展,到2010年底,地源熱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積達到1.4億平方米。高溫地熱發電技-術趨于成熟,但高溫地熱資源有限。 中低溫地熱發電新技術和新應用取得突破,今后發展潛力很大。潮汐能利用技術基本成熟,波浪能、潮流能等技術研發和小型示范應用取得進展,開發利用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已有較好的技術儲備,未來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2010年,水電、風電、生物液體燃料等計入商品能源統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為2.55億噸標準煤,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約占7.9%。計入沼氣、太陽能熱利用等尚沒有納入商品能源統計的品種,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為2.86億噸標準煤,約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8.9%。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