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開始,中國風電行業進入復雜的“調整期”,由于風電發展無序、電網建設相對滯后以及新能源發電自身存在的問題,給下游風機設備制造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方面是行業標準缺失、準入門檻過低、價格戰導致中國風電設備廠商如雨后春筍般的誕生;另一方面是產能過剩帶來的行業發展困境,隨著利潤的不斷下滑,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兼并重組或含淚退出的厄運,行業深寒“凍傷”設備企業,競爭加劇、市場萎縮、業績下滑似乎成為這個時期風電設備制造商“繞不開”的夢魘。
事實上,在國家力挺新能源發電的背景下,各大風電投資蜂擁上馬,僅以上半年為例,1~5月,五大電力集團以及國華電力經發改委審核通過的發電項目共有138個,而其中,風電項目占比達95%。
另據 《風電發展 “十二五”專項規劃》,今后將重點建設河北、蒙東、蒙西、吉林、甘肅、山東、江蘇、新疆和黑龍江等9個大型風電基地,到2015年,裝機總計達到7900萬千瓦以上。以內蒙古為例,截至7月底,內蒙古自治區發電總裝機為7688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已達1597萬千瓦。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風電市場經營狀況仍在不斷惡化,2011年,國內眾多風電類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整理的20家中國主要風電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顯示,整個風電產業鏈上六成企業出現利潤下滑。
中國能源網也有消息稱,由于亞太和歐洲核心風電市場疲軟,尤其是中國、印度、英國和德國陸上風電市場不景氣,今年上半年,全球風電機組訂單較去年同期下降30%。2013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將呈下降趨勢,預計較2011年減少5%。
與太陽能光伏產業類似,我國風電行業在國際市場上同樣占不到便宜,美國再度對中國可再生能源產品發難,當地時間7月27日,美國商務部(DOC)對原產于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作出反傾銷初裁決定,決定對中國輸美涉案產品采 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征收20.85%~72.69%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前,DOC在本案反補貼初裁中已決定征收13.74%~26%的臨時反補貼稅。至此,中國涉案企業初裁合并稅率高達34.59%~98.69%。這對國內風電設備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內憂外患的雙重困境讓國內風電設備企業如履薄冰,即便政策利好頻頻顯現,但稍有不慎,仍有“破傷風”的危險。
客觀來說,目前風電全行業仍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雖說兩大電網正在積極開展智能電網與新能源輸電線路建設,但短期內下游裝機需求爆發增長的可能性尚待觀望,對于設備商而言,原有的商業模式、產品組合及市場策略恐難再支持盈利的持續增長。
設備商必須向系統集成或EPC的商業模式轉變;整機商以或收購、或參股等方式向上游延伸將是大勢所趨;市場策略上的突破主要是看海外市場,基于跨國并購的復雜性考慮,在海外設有機構或在海外上市的具有資金能力的國內廠商收購海外競爭對手應該有優勢。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