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國際糧食市場波動和即將到來的危機,G20在8月27日召開緊急電話會議,討論應對方案,并將于9月下旬舉行有關糧食安全的國際會議。
據悉,有關生物燃料政策的國際討論,是這兩次會議的焦點之一。一些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的生物燃料政策持反對態度,希望這些經濟體取消有關政策導向。
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生產的玉米等谷類作物中,有40%的玉米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為汽車供能。在2009年美國出產的谷物、玉米中,有1.07億噸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與汽油混合為機動車提供動力來源,這個數字占美國糧食生產量的四分之一,而這些糧食足以養活3.3億人。
位于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范勝艮日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相對于干旱造成的玉米減產,現在更大的問題是美國國內的生物能源政策因素。生物燃料在美國的新能源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玉米變乙醇”可以提高農民收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障美國能源安全。從2007年起美國政府就開始倡導生物燃料的生產,但此舉卻推高了全球糧食價格,這在2008年年初的世界糧食危機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達席爾瓦日前也指出,發展生物燃料不應影響到糧食安全問題。在目前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糧農組織建議有關國家不應再用玉米或油料作物來生產生物燃料。
圖為研究人員展示由玉米制造出的生物燃料。
受世界石油資源、價格、環保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日益重視生物燃料的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以玉米、大豆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目前已形成相當規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