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具有風資源持續穩定、風速高、發電量大、不占用土地資源等特點,且海上風電靠近經濟發達地區,距離電力負荷中心近,風電并網和消納容易。因此,發展海上風電已成趨勢。
海上風電發展現狀
我國海岸線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里。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技術可開發容量約2億千瓦。目前,我國近海風場的可開發風能資源是陸上實際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的3倍,其風能儲量遠高于陸上,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到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三峽”的建設將使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大部分分布于江蘇沿海及潮間帶,容量超過800萬千瓦。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我國風電發展的重要方向。
國家能源局已責成沿海各省根據自身的資源狀況,制定各省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目前已有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和福建等多個省市區提出了各自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其中江蘇、浙江相對于渤海灣地區的風功率密度較大,同時無強臺風,適合大規模建設海上風電場,成為海上風電場大規模建設的排頭兵。江蘇省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0萬千瓦的風電場,其中海上風電場700萬千瓦,浙江省總規劃為100萬千瓦。
2009年1月,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海上風電開發及沿海大型風電基地建設研討會,會后印發《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工作大綱》,明確工作范圍、工作原則、工作內容、組織管理和工作職責等。
200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南通組織召開了海上風電開發建設協調會議,并印發會議紀要,對風電的開發規劃工作進行了進一步安排和部署。
2009年11月26日,上海市海上風電場規劃報告進行審查。經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評審,審定的上海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為:共規劃8個海上風電場,包括東海大橋、奉賢、南匯、崇明、長江北支、橫沙島、金山和深遠海域風電場。規劃期至2030年,總容量595萬千瓦。2010年完成東海大橋風電場建設,容量10萬千瓦;2011—2015年,規劃新增裝機容量40—60萬千瓦;2016—2020年,規劃新增裝機容量85—105萬千瓦。
2010年8月31日,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風電場全部34臺華銳風電(601558,股吧)SL3000風電機組,順利完成海上風電場項目240小時預驗收考核。拉開了海上風電大幕,創造風電史上多個第一。該項目位于東海大橋東側的上海市海域,距離岸線8-13千米,平均水深10米,總裝機容量102兆瓦,全部采用華銳風電自主研發的34臺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預計未來年發電量可達2.6億度。
2010年10月8日,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四個項目招標,總裝機容量為1000MW,全部位于江蘇鹽城,共包括濱海、射陽、東臺和大豐四個風電項目。中標以上項目的風電場運營商都是央企子公司,分別歸屬大唐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國家電網公司和國電集團。而為四個風電項目提供風機的整機廠商也圈定,華銳風電拿下濱海300MW、射陽300MW兩個項目,金風科技(002202,股吧)獲得大豐200MW項目,上海電氣(601727,股吧)則獲得東臺200MW項目。
本次海上風電項目,濱海、射陽、東臺、大豐四個項目的中標電價分別為0.7370元/千瓦時、0.7047元/千瓦時、0.6235元/千瓦時、0.6396元/千瓦時,和陸上最高風電標桿電價0.61元相近。
此前,國家能源局已向遼寧、河北、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11省份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申報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page]
發展海上風電并非一帆風順
從世界范圍來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海上風電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海上風電已經成為歐洲國家未來發展風電的主要方向。然而,相對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場建設不僅技術難度大,施工困難,而且還要面臨海上浮冰,臺風等一系列不可控制因素帶來的風險。
國家能源局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第二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的招標準備工作,總建設規模將在200萬千瓦左右,較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擴大一倍。對于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挑戰。
(一)政策方面
目前所采用特許權招標上網電價政策,價低者中標的權重較高,這必然會讓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為了能夠拿到海上風電招標開發權、經營權和業主資格,不惜壓低電價,最終不利于海上風電的發展。
(二)成本方面
由于海上風電機的設備要求高和施工難度大,投資額比陸地風電高約70%。而海上風電機的選型要求功率一般都比較大,常規成本同比核算,功率增加一倍,造價可降低20%。由于較高的輸電和設備安裝成本,海上風電項目的成本是一般陸上風電項目的2.5倍左右。國內陸地風力發電工程造價平均為8000元/千瓦,其中風力發電設備造價約5000元/千瓦,而海上風電的造價在2萬元/千瓦左右。
從風電發展的趨勢來看,風機價格不斷下降是行業規律。海上風機制造起步相對較晚,價格也遠高于陸上風機價格。但是隨著新一輪海上風電開發熱潮的興起,新一輪的海上風機價格戰也有可能爆發,風機設備制造商如何在價格和質量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點將會成為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三)技術方面
海上風電機組面臨挑戰。海上風電設備所需防腐蝕技術更為復雜,要求更高,發電機系統可靠性要求更高、單機容量要求更大。現在歐洲已經實現了5兆瓦以上的風機生產,我國3兆瓦甚至更大容量的風機技術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核心零部件如變流器、軸承、電控系統等仍然依賴進口,雖然我國現在在整機制造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并且制造能力也排在世界先進行列,但在一些主要零部件方面還需要依賴進口,這樣無形中大大增加了風機制造的成本。維修水平相對落后,因為我國開發海上風電的時日尚短,對風機的維護和維修方面缺乏經驗。
(四)配套設施方面
電網建設相對滯后,2010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約為4183萬千瓦,并網容量約為3107萬千瓦,在電裝機容量方面首次超過了美國,但是發電量只有500億千瓦時,仍低于美國。
一般來講國外先進水平未并網容量不會超過10%,而中國一般高達30%以上,影響了風電效率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并網難的根本原因在于電網建設跟不上海上風電發展速度,直接導致電網難以消納新增風電。風電在電網中的比重超過5%,就需要以智能電網進行調控;比重達到8%—10%以上,如果沒有水電或燃氣發電進行調控,則將危及電網安全。
(五)海上氣象參數觀測方面
近海陸地氣象站所測的風速風向受地面粗糙度及大氣穩定度影響,不能直接代表海上風況,海上風能資源缺乏長期、準確的實測資料。測風塔等基建設備落后,據目前國內風電建設項目審批要求,擬選風電場測風時間必須滿一年,因此測風工作必須有一年的提前量。但是我國因為風電的發展太快,基本沒有遵循這些原則,目前氣象數據都是直接通過氣象局來采集的,這樣的數據精確度低,針對性差,缺乏科學性。
(六)安裝維修方面
海上施工難度較大,由于海水深度不同,海底結構難以把握,對風力發電機的安裝、運營維護要求都很高,一旦發生故障,海上風電場的運行和維護常常比預期的要困難得多。因為可到達性差,致使風機的可利用率較低;運行和維護的總成本(包括運行和維護的直接成本和損失的發電量)可能高于預期。
(七)臺風威脅方面
更令人擔心的是,海上風場將遭遇臺風的威脅。2006年桑美臺風登陸浙江,最大風速78米/秒,導致浙江蒼南風電場28臺風機倒了20臺,整個風場幾乎報廢,造成毀滅性打擊。現在的風場規劃雖然大多在長江以北受臺風影響較小的區域,但防臺、抗臺仍然是海上風電開發必須攻克的難題。我們必須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向臺風影響較大的區域推進。[page]
海上風電當穩健發展
然而,由于我國海上風電開發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的技術和經驗都相當缺乏,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很多困難和阻力。我們在困難面前既不能畏首畏尾、停滯不前,也不能不顧客觀條件,盲目地、大規模地推進,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我們應當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循序漸進、探索前行。
(一)打造自主品牌
發展海上風電機組自主品牌必須與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相結合,不能搞自我封閉。要發揮政府財政補貼的作用,在加大海上風機研發投入和海上風電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基礎上,采取定向采購等措施爭取國外轉讓技術。
要加強海上風機制造公共技術平臺建設。以現有制造企業及研究機構為依托,成立國家海上風電研發機構;在近海地區建設5萬千瓦的國家試驗風電場,用于海上風電新產品研發和試驗。
選擇幾個10萬千瓦級風電場實行定向采購,并采取補助方式支持國內企業自主研發適合我國海上風能資源和環境條件的風機,應以經濟成本最優化為目標,力爭建成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海上風機制造企業。
(二)解決并網問題
國家應加強海上風電開發和電網建設的統一規劃,統籌考慮風能資源、電網消納能力、受電市場、電網規劃,制定全國海上風電開發規劃。
海上風電場建成后,發電企業要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海上風電場的運行管理,在電網的統一調度下,實現海上風電場與電網的協調運行。
海上風電的良好發展前景促使“圈海”運動愈演愈烈,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風電企業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尋求與國內電力企業合作,形成戰略聯盟,共同開發海上風電項目。由于海上發電同樣面臨著最終并網發電的問題,加強與電力集團的合作,解決風電入網的各種技術問題,消除后顧之憂。加快電網建設。國家對海上風電的開發要有一個長期整體的規劃,先開發電網發達的地區,讓風機安裝好就能發電,避免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三)產業鏈垂直一體化
風電的發展本身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既然我國在陸上風電有了成功的經驗,我們沒有理由不充分利用這些現有資源來發展海上風電。海上風電規?;?、快速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降低成本,達到此目的,可以通過資源的整合來完成。大的整機企業通過收購主要零部件企業實行自給自足,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可以增強企業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與此同時風電開發商和制造企業的強強聯合也是一種有效手段。
(四)加快配套設施建設
測風塔是用來采集風電場微氣象環境內的風、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信息,然后根據測量的數據選擇適合安裝的機型。據目前國內風電建設項目審批要求,擬選風電場測風時間必須滿一年,因此測風工作必須有一年的提前量。我國應該重視測風塔的建設,為風場的建設提供準確的觀測數據,這樣會提高風場運行效率,也會減少風機的故障率。
(五)加大風機維護和維修方面的投入
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風電技術人才,以延長風機使用壽命,縮短風機維修時間。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對策科學,我國的海上風電就能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