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行走在許多城市的路上,會不時的發現一些發電的風車在空中旋轉,成了很多地方新的風景。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各地紛紛上馬風電項目。與此同時,圍繞著風電利用的爭論也伴隨始終,特別是今年以來,風電上游產能過剩、下游需求疲軟、并網難等一系列問題集中凸顯,風電行業考驗期真正來臨。一時,號稱清潔能源而被看好的風力發電陷入了“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局面。
生態影響爭論不斷
盡管風電能源沒有污染,但近年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漸漸被人們關注。在山西某縣,也陷入了風電利用的漩渦,當地一發改委官員自嘲地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雖然地處山西,但我們這既沒有煤,也沒有油,我們只有賣風啦。”
然而,自從山頭上立起幾根風力電機以后,山腳下的縣城卻再也不能平靜。首先是安裝風車時,對山上的植被造成了破壞,加上企業不注意維護,使當地本來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
當地居民還發現,風車的使用也使降雨量比以前減少了,因為風車會把山頭的云層打散,雨都下到別的地方去了,而雨量的減少也使風沙更加猖獗,現在只要一刮風,整個縣城就會陷入風沙的包圍中,對此,當地居民認為風車的存在是造成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江蘇某縣采訪時也聽到過這樣的抱怨,當地一政府官員告訴記者:“我們縣是沿海濕地保護區,有很多國家級保護動物,然而,自從濕地保護區附近引進了風力發電項目后,巨大的‘風車’成了奪命的武器,很多鳥類出現死亡現象,很多人懷疑是風車的葉片將鳥類打死了。”
這樣的抱怨記者在山東等地采訪時也有耳聞,很多環保人士一度將風車發電列為敗家子工程。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員透露,在當地為數不少的風電場下,“幾乎寸草不生”,這一現象在風電場入駐之前并沒有出現。
有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最大的“風車場” 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東部的阿爾塔蒙特山口,207.2平方千米的區域內有7000多臺風力渦輪機,這些渦輪每年約殺死1766至4271只鳥。
記者了解到,除了對鳥類的傷害外,目前也有專家開始關注風電對區域內生態環境的影響,例如在風電場周圍的植被和氣候變化,甚至在風能被巨量截留后,會不會潛存著“蝴蝶效應”等等,這些疑問都有待進一部證實。
對此,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自然界的能量中存在一定的“場”,而當人們利用不同的能源轉變產生新能源時,也將產生新的場,比如風力發電周邊將產生一定的磁場。但這個過程中是否將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確切的論證。
業內專家表示,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當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活動頻繁地變成大規模建設風力發電場基地時,則會對大量鳥類造成致命的影響。
產能過剩 需求疲軟
就在業界還在爭論風電產業帶來的環境問題時,近幾年一哄而上的風電產業自身也出了問題。隨著競爭加劇、業績下滑、市場不景氣等問題接踵而至,中國風電行業似乎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國內外經濟危機風云突變之中,中國風電行業近兩年每況愈下。
據國內20家主要風電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統計,2011年銷售總收入同比增長11.3%,凈利潤同比下降19.4%。而從風電零部件及配件生產、到風電整機制造、再到風電場運營,整個風電產業鏈上出現利潤滑坡的企業高達60%。風電設備龍頭企業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業績領頭“變臉”,利潤縮水逾7成。
2012年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已公布半年業績預報的12家涉及風電行業的上市公司中,9家業績預報同比下降。其中,金風科技、華銳風電預降50%以上;部件廠商大連重工、九鼎新材等企業預降30%-80%。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風電設備出口近日又遭遇到美國“雙反”壓制。據美國商務部7月27日公布的對華應用級風塔雙反案的傾銷初裁結果,包括華銳在內的多家風電企業被征收高達20%-73%的傾銷稅。
與此同時,全球風電市場也并不景氣。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風電機組訂單較去年同期下降30%,主因是亞太和歐洲核心風電市場疲軟,尤其是中國、印度、英國和德國陸上風電市場不景氣。管理的不確定性、風電補貼削減以及電網連接問題,這一系列因素抵銷了新興風電市場的可觀前景。預計2013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將繼續呈下降趨勢,較2011年減少5%。
據了解,自2005年以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年翻番,已經從7年前的126萬千瓦快速攀升至2011年的6273萬千瓦,猛增50倍,排名全球第一。
但是,這些風電電量并未有效利用,“棄風”現象嚴重。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約有100億千瓦時的風電電量由于被限制并網而遭損失,達到了歷史最高值。按照供電標準煤耗330克/千瓦時測算,這些損失的電量折合標準煤超過330萬噸。
8月2日,國家電監會發布的《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同樣顯示,占全國風電發電量86.8%的東北、華北、西北“三北”地區,風電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907小時,同比降低266小時;棄風電量達123億千瓦時,棄風率約16%,棄風電量對應電費損失約66億元。
以內蒙古為例,目前共投產風電場94座,其中44座運行時間達到每年2000小時以上,年運行不滿1000小時的有13座。而根據業界標準,每年運行時間超過1900小時的風電場才能實現盈利,這意味著過半的風電企業將出現虧損。
供電不穩 并網困難
談起對風電的利用,山西忻州一電力公司負責人直搖頭,他苦笑著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那玩意太難伺候了。”
據了解,與火電等一般常規電源相比,風電發電因風大風小而變化,是隨機的,預測非常難。同時,由于國內風電發電量大的地區用電規模小,需要高電壓遠距離外送,而我國目前跨區域的電網還相對比較薄弱,風電大規模跨區域遠距離輸送存在一定困難,也影響了風電高效利用。
電網接入技術是制約風能發展的重要因素,風電間歇式發電特點對電網容納能力提出挑戰。我國僅2010年一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就達到1800多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突破了4400萬千瓦,而電網跟不上風電裝機的快速發展。風電上網對電網的穩定、備用和長距離輸送均有很高的要求,且具有規模負效應,即風能發電量越大,對電網要求越高,成本也越大。
有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電網的建設速度遠遠滯后于風電的發展速度,應該加快風電跨區調動。風電是中國能源發展的趨勢之一,要實現風電發展的長遠規劃,還是要依賴三北的風電基地。沒有三北地區,就無法實現發展目標。而建設一條從三北地區通向三華地區的輸電線路,是風電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