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國家補貼取消、利潤率下降……中國風電行業從去年起步入寒冬期,如今仍在“洗牌”,江蘇建設 “海上三峽”的腳步也趨于艱難。5日下午,在南京舉辦“第五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江蘇省相關部委辦局、企業、科研機構等300多人直面危機、探尋風電的突圍之策。
位于如皋的江蘇九鼎天地風能有限公司最近在謀劃轉移企業發展的重心,將從風電裝備制造轉移到風電運營上。總經理馮永趙告訴記者,近幾年盲目求大,前期投入太多,資金周轉不靈 ,企業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從2008 年的每千瓦單位售價能達到6200元以上,現在下滑到3500元,基本上每年下浮1000元,利潤率不到10%。”
江蘇可再生能源協會風電專委會主任施新春介紹,目前我國現在每年新增的裝機容量只有1800萬千瓦,但整個市場釋放的產能高達3000萬千瓦,1200萬千瓦的產能白白浪費。
風電行業的龍頭——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樂平透露,江蘇陸上資源已經飽和,要想打造千萬級瓦的風電基地,主要是海上。在沒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龍源振華為 了降低成本研發了一項世界領先的技術——單樁沉樁:“這個國外目前還做不到,跟歐洲單樁來比,整個風機基礎的造價下來了20-25%。”
盡管如此,如果不解決并網和市場消納的難題,風電產能過剩的枷鎖將長期存在。施新春表示,現在國家正在調整政策,鼓勵集中開發和分散式開發相結合,鼓勵在風資源不是很好但經 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這樣可以有效消納產能。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