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白城風電:在焦慮中等待

2012-09-19 14:15:44 能源評論   作者: 牛秋梧 等  

風電裝機高歌猛進

無邊的綠色簇擁而來,道旁樹、玉米林、廣闊的草場,散落其間的牛羊、馬匹,若隱若現的房屋,一如電影中常見的歐洲鄉間,讓人怎么也無法與“八百里瀚海”,“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樣的說法聯系到一起。

司機開玩笑說,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太真實的白城。這里地處內蒙古、黑龍江、吉林三省區交界的白城,因為屬我國北方干旱地區,風沙大,土地鹽堿化嚴重,擱在一般年份,沙土飛揚、鹽堿遍野才是真實的寫照。但由于近幾年、特別是今年雨水多,黃沙和鹽堿地都被草蓋了起來,所以我們看到的就“只有綠色、沒有白色”了。

其實他說的并不全對。我們也看到了白色,一座座在鄉野中以不規則的形狀排列開來的風機。它們仿佛時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我們行馳其間的,是白城的地盤,也是風電的地盤。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草案)》擬定的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中電聯確定的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里面都有白城基地。據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魯海威介紹,之所以選擇白城作為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是因為白城在90年代末就開發過風電,是全國最早“吃螃蟹”的地方之一,二則因為當地風資源及風電場建設條件比較好,海拔較低,空氣密度大,風速比較穩定,鹽堿荒地多,開發成本相對較低且適合集中開發。

“十一五”以來,吉林省的風電裝機容量以年均82.7%的超速發展,白城絕對功不可沒。從1999年吉林省首個風電場——通榆同發風電場3.06萬千瓦并網發電,截至目前,白城風電并網發電規模達210萬千瓦,占整個吉林省305萬千瓦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的近70%;在投產累計28座風電場中,白城占了17座。2011年,白城全年風電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億元。

但是,這樣一份優秀的成績單,離白城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最終開發目標依然很遠。根據《吉林省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白城最終裝機容量可達1709萬千瓦。白城能源產業辦公室提供的數據則顯示,白城可開發風電場面積為6865平方公里,風電裝機容量可達2280萬千瓦。

為了達到既定目標,繼續保持風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吉林省雄心勃勃地加快了把白城風電基地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步伐:吉林省新能源“十二五”開發規劃要求白城市在“十二五”期間增加725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屆時風電裝機容量將接近1000萬千瓦。按照這一規劃,十二五末,白城風電產業產值將超過200億元。

業界的集體迷思

本來風電機組裝機規模越大,其盈利能力也就越大。但是,由于“棄風”現象的嚴重,實際的情形是,白城風電企業普遍虧損。現在,白城風電產業界對于風電發展和自己的關系越來越百思不得其解。

根據白城能源產業辦公室提供的數據,2011年,白城地區風電發電量為26.92億千瓦時,棄風電量為7.4億千瓦時,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1650小時,比風電設計發電小時數少450小時。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11年吉林省風電的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為1591小時。其中,白城的通榆同發風場2011年上網發電等效可利用小時不足1200小時,長嶺風場則不滿1430小時。而華能洮北風電場負責人趙詣說,從2012年1月份到7月底,自己所在的風電場的發電量是11899萬千瓦時,可利用小時只有802小時,受限損失電量是8132萬千瓦時,“相當于40%的發電量受限”,業務虧損額達700多萬元人民幣。其他風電場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也大都是虧損。

壓力最大的當屬電網企業,風電的“高歌猛進”使電網難以承受其重。

2012年年末,吉林省風電裝機容量將突破350萬千瓦,屆時,風電裝機容量將超過全省最大電力的40%,最小電力的80%,占省調直調裝機容量的20%還多。吉林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水電及新能源處處長楊國新說,“在電力電量平衡上,吉林省的電網已無能力全額接納風力發電”。截至6月末,吉林省因電網調峰能力不足受限的風電占到了受限風電總量的60%之多。

因為白城風電并網發電規模占到了吉林省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的大多數,所以,吉林省電網之于風電的關系,大致上也就是白城電網和風電之間的關系。

白城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李大勇介紹,“十一五”期間,白城電網總投資為20.7億元,其中15.4億直接或間接用于風電場的配套送出,約占總投資的74.4%,目前“網架結構基本能夠支撐200多萬千瓦風電的送出。”然而,這樣的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雖然為了配合風電的大發展,電網企業正在做出更大的努力,加緊部署相關配套項目建設,以便保證十二五末吉林省的網架結構能夠支撐658萬千萬規模的的風電外送,白城的網架結構則能夠支撐425萬千瓦的風電外送。但縱使如此,仔細留意便不難發現,到時,“基本能夠支撐”對白城電網來說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如若白城的風電裝機目標、電網建設如期實現,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和電網風電輸送能力的差距最少也有475萬千瓦,最多則可能達到575萬千瓦以上。

發了電送不出去等于發電能力浪費,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不顧一切大規模發展風電呢?采訪期間,記者發現,可能出于對地方政府的尊重,風電企業和電網企業都有意無意回避了這一問題。

風電企業常常會說自己管不了那么多,只顧先“跑馬圈地吧”,新能源是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的方向,大量的風電機組閑置在那里,政府總要想辦法協調。

電網企業主要擔心的是安全問題。據一位電網企業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歐洲的經驗,當風電裝機占比較大時,電網規劃原則、冗余水平、建設標準和適應性需要重新考慮,同時將帶來大規模的電網投入,從這個意義上,吉林省現在的電網并不具備全部接入大規模風電的能力。它們很困惑,將來面對更大規模的風電,電網企業怎么辦?

白城風電難出省界

但是,在白城市政府看來,白城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卻意味著發展的機遇以及城市地位的提高。

風電產業已經成為白城新的最大的經濟增長點,隨著華能、國電、大唐、華電、中電投、中廣核、中材、華銳、哥美颯等著名企業的陸續進入,不但實現了風電的產業規模化開發、基地化建設以及設備的本地化生產、一體化配套,而且本地工業增加值、稅收和就業率也都大幅度提升。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白城的定位仿佛也日漸清晰。白城自稱已是東北中部、吉林省西部的綠色能源中心,其副市長徐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白城“不僅是東北電網的中部支柱,而且也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電力負荷中心”。

或許,這正是地方政府能不顧質疑聲依舊全力推動風電大發展的原因。不過,此種努力相當長時間里可能只會停留于“看上去很美”的一廂情愿。

依照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的設想,白城風電主要通過四條線路送出:通榆縣的230萬千瓦風電將通過500千伏輸電線路直送四平500千伏梨樹變電站,將風電送往遼寧省,實現“北電南送”;洮南市“風電群”則通過向陽—長嶺—長春南500千伏輸電線路送往長春市;白城和鎮賚縣“風電群”通過甜水500千伏變電站和松原500千伏變電站送往長春;大安市“風電群”通過松原500千伏變電站送往長春。除一條線路通往遼寧,另外三條線路的目的地都是長春。

遼寧是唯一接納白城風電的外省區,而遼寧因為今年的電力供應充裕,已擬把原本參照去年標準輸入的風電計劃取消。現在,對于遼寧的做法,吉林省和白城市正從失望演化為平靜。遼寧和黑龍江均是電力富裕省份,而且也都在籌劃發展新能源,“長期看來都指望不上”。在《能源評論》參加的一次白城風電企業座談會上,參加該座談會的代表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樣的見解。

更要命的是,即使在吉林省內,白城的風電消納也不得不面臨著火電的競爭。白城市能源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徐向國告訴我們,“白城市現有火電發電能力96.6億千瓦時,風力發電能力43.4億千瓦時,全口徑年發電能力140億千瓦時。而2011年全市總用電量僅為30億千瓦時,富余電量達110億千瓦時。”

白城“棄風”,白城火電供應能力過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且,對于期待首先立足吉林的白城風電而言,與火電競爭也不局限于白城,而是整個吉林省“閑置近1/3”的火電。知情人士透露,吉林有的火電機組,發電平均小時數才3000左右,“還不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風電機組”。所以,現在,白城乃至吉林省風電界努力的重點都是在提高風電消納潛力和效率上。

苦苦求索消納之路

為緩解電力消納難題,白城市最近兩年聯合風電、供電企業做了不少探索。

方式一:向外省供暖

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協調下,為解決冬季取暖問題,去年白城供電公司曾成功向遼寧輸出風電9億千瓦時。

方式二:試點棄風供暖

目前來看,“棄風供暖”項目被公認為是白城風電消納中的一個亮點。2011年,白城洮南市和大唐集團合作開展了洮南市熱電廠小區的清潔能源供暖示范項目。據大唐新能源吉林省公司的副總工程師路達有介紹,該項目采取和大唐向陽40萬千瓦風電場捆綁的模式開發,按照設計方案,國家能源局直接批文,要求電網對大唐向陽風電場的前20萬千瓦項目在2012年采暖期里不限電,此外,給大唐向陽風電場批準增發指標,保證其發4500萬千瓦時的電。現在,這一項目供暖總面積達16.3萬平方米,90%的電量采用夜間10點到早上5點的低谷電,一個采暖期約耗電2700萬千瓦時。雖然此項目單從供暖環節看,在過去的半個采暖期里虧損即達六七百萬,但考慮風電增發帶來的利潤,算總賬是不虧的。

方式三:出臺政策鼓勵用電

除了推介“棄風供暖”項目之外,白城市還正準備開展電氣化城市創建活動。這一活動將在城市采暖、家庭廚房、城市交通和城市亮化等方面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以鼓勵用電。據測算,每年就地消納風電量可達4.55億千瓦時。

方式四:吸引耗能企業進入

白城還在謀劃建設清潔能源消納示范區,通過國家和吉林省給予的優惠政策,吸引能源密集型企業前往白城投資。根據這一規劃,2012~2016年,白城市每年擬引進3~5個能源密集型項目,年均消納20億千瓦時的電量。目前,白城市正在與中鋁集團一個電解鋁項目進行對接。

方式五:謀劃“田間電網”

“田間電網“的建設則是另外一條消納之道。按照吉林省增產百億斤糧食的規劃,白城市將增加200萬畝的水田,水田總面積將達到400萬畝。目前農民多用柴油機抽水灌溉,如全改用農灌電機井灌溉,則能新增用電3.6億千瓦時。

……

可是,不少人對這些探索,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棄風供暖”是否值得在東北地區的中小城市推廣,幾家企業有能力拿到能源局的批文,電網企業能否承受政府強給的相關壓力,此種模式能否推廣、如何推廣?如果沒有用電電價方面的優惠,居民收入水平并不高、也沒有大量工業項目的電氣化城市何以成就?如果發展高耗能企業,白城的環境容量和資源容量能否支撐?如果發展田間電網,籌建資金哪里來?

“特高壓”:沒有選擇的選擇?

為了讓白城風電最大程度地滿足上網需求和消納需要,無論是吉林省電網還是白城供電公司,都在減少風電上網對電網運行不確定影響的前提下,從穩控、協調、科技進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例如,針對大規模風電并網引發的電力電量平衡以及調峰等難題,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與白城供電公司推進對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的研發并及時推廣,組織對風機低電壓穿越能力進行現場測試,出臺舉措力促風電場風電設備技術產業升級,裝設風電外送穩控裝置,等等。又如,從2012年6月起,作為國家風電并網調度試點,吉林省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制定了《月度吉林省風電有序調電原則》,根據全省28個風電場的性質、歷史、風電功率預測、運行管理等原則和評分項目,建立了一套相對公平的受限情況下風電上網調度指標體系,排在前面的,后限電,排在后面的,先限電。通過設定受限風電的上網規則,保證了風電上網的合理、有序。

大多數接受采訪的人對于電網非企業的這些努力雖然表示了肯定,但同時也都認為,其作用仍然有限,特高壓才是白城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發展難題的唯一解決之道。

從長春到白城再到通榆,無論是從電網公司、當地政府還是風電企業那里,都能感受到對特高壓輸電線路的渴望。

楊國新說,“現在吉林省電源總體過剩,如果建設特高壓,對吉林省風電輸出將發揮巨大作用,它不單純增加外送風電、提高接納風電的能力,同時對火電外送也有積極作用。”

白城市政府也在全力呼吁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徐向國表示,“白城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工業基礎比較落后,全力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不但會解決國家規劃的大型風電基地的風電消納難題,而且能夠拉動白城的經濟社會發展。”

風電企業當然就更不用說了。對它們而言,特高壓的宏大意義在于可以把經濟發達地區的用電需求與白城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發展需求有效接合起來,既有助于解決經濟發達地區的用電緊張局面,又有助于解決白城的“窩電”、“窩風”,何樂而不為?當然,其負責人們同樣關注給自己所在的企業帶來的直接好處,“虧損少點,甚至還能夠扭虧為盈,我們對投資者或者上級單位也好交代。”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風電發展、電網建設、配套電價政策規劃中,特高壓將占據主要的位置。但是,獲批一條特高壓線路談何容易。梁慶嘉談到了一則自己聽到的傳聞。說在相關單位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時候,曾經計劃在吉林省建設一條特高壓線路以推動風電外送。當時消息傳來,吉林省地方政府、電網企業和風電企業都備受鼓舞。但是后來消息卻漸消于無形。

知情人士說,在這一規劃最后被審核時,相關內容被取消了。但因為什么原因、在什么層面取消,各個信息渠道并不一致。有的說是高層怕這條特高壓線路對國內的電網架構會造成不穩定影響。還有的說是關于這條線路的使用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只輸送風電吧,擔心不經濟,如果將來也輸送火電,因為白城并不產煤,又不是電力需求中心區,成本的合理性受到質疑。

不過,即便如此,在白城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閆浩看來,特高壓的建設工作仍然已不容一拖再拖。他表示,在中電聯規劃的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中,除江蘇、山東均處“三華”電網負荷中心、工業化水平較高,就地消納能力強外,其它風電基地由于用電負荷較小,都急需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解決外送問題。在他看來,特高壓電網或許是解決白城乃至吉林省風電發展問題的唯一選擇。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中,吉林省2011年的風電利用小時數之所以在全國29個省級電網區域位列最后,根源恰恰在這里。“現在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建設特高壓,把電送到缺電的華北、山東,否則沒有別的辦法。”他覺得吉林省和白城市的要求并不過分,除了白城,其他風電基地都有特高壓作支撐了,“我們只是在尋求和甘肅、新疆等地一樣的待遇。”而梁慶嘉也認為,“不管怎樣,一條被相關各方強烈呼吁的特高壓輸電線路,一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存在。”

風電亂象源于規劃之失

吉林省一位要求不透露自己姓名的電力專家說,目前看,吉林省白城風電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發展前景難以讓人樂觀,“陷入了死胡同”。無數的利益主體以及不同的訴求相互糾結與作用,讓吉林省白城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未來充滿了太多的變數。

我們在長春和白城采訪期間,不止一次聽人說起,要是能解決吉林省、白城市電力外送問題就好了,這樣電網就可以承接更多的風電入網,風電在本地電力供給中的比重也會更大一些。但是,這只是如果,一個風電場的建設周期通常都可以控制在一年之內,與之相比,輸電線路的建設周期卻需要很長,加上審批,一條500千伏的輸電線路,需要差不多兩年的時間。由此看來,做好風電與電網規劃的銜接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兩者有機同步規劃建設,才是解決風電接入問題的唯一出路。

在業內人士看來,問題可能更嚴重。且不說電網與風電發展規劃難以同步,風電本身的規劃也存在缺陷。據一位吉林省電力公司業內專家說,目前國家層面的風電規劃并不清晰,2020年發展2億千瓦風電的總量在各省如何分攤,是推廣集中的大規模風電開發模式還是傾向于分布式的風電發展路徑“并無規劃”。電源規劃是做電網規劃的先期條件,電源規劃都不清晰,電網規劃從何談起?很多地方在沒有進行仔細研究分析的情況下倉促上馬風電項目,國家整體又沒有可行的市場手段來調節,“目前風電開發利用一團亂麻的狀態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記者還不止一次聽人說起,要是國家給電價政策優惠就好了,這樣可以刺激用電主體選擇風電的積極性。大唐新能源吉林省公司的副總工程師路達有說:“目前的風電電價政策屬于重發輕送不管用,補貼政策不是一種市場機制,帶動了發電側的積極性,但對電網側、用電側的補貼遠遠不夠。”這顯然也應歸入規劃解決的問題。怎么處理風電和火電之間的關系,怎么處理風電和其他新能源發電之間的關系,怎么處理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之間的關系,都需要統一的規劃才能解決。

可以說,能否在國家與各地政府層面,盡快出臺統一的、更為科學的風電發展、電網建設規劃并相應調整配套電價政策,將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的風電發展能否趨于健康合理。這同樣適用于白城風電基地。

具體到白城風電基地,擺在國家相關部門以及吉林省、白城市面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挑戰是,對大規模的風電發展到底該按確定鍵、暫停鍵還是停止鍵?

為了規劃、建設、發展白城風電基地,許多企業以及單位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目前看,不論是繼續、中止還是終止,都會有相關的參與主體利益受損。但是,就如前文所述中那樣,盲目繼續和斷然終止,都不是可行的選擇。前者因為補救成本高,導致成本與收益將嚴重失調;而后者則直接導致以前的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最可行的做法也許是,稍微停頓一下,由政府主導,在各方參與下,修改白城風電基地的發展規劃,及時彌補因規劃缺失而導致的發展短板,在落實風電產業、電網建設、外部接納渠道的配套之后,再迎來白城風電的大發展也不遲。

不要埋怨,不要失落,當然,更不能再貿然疾馳前行,現在,是理性行動的時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