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產業在前幾年曾無限風光。風水輪流轉,從近期發布的中報不難看出,在全球經濟疲軟、美國、歐盟“雙反”及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下,國內光伏企業業績利潤大幅縮水,普遍虧損嚴重,經營壓力較大。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專訪時表示,新能源發展到當前階段,遇到一些問題,但是不必過分悲觀,要看到戰略方向的前景,要抱有信心。在他看來,應當充分肯定當前新能源所取得的成績,理順管理體制,順應市場規律,在“十二五”末將迎來拐點。
市場持續擴大
從全球來看,因德國和意大利的部分企業趕在上網電價補貼下調政策生效前安裝,上半年光伏需求增長超過預期。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設備需求13.1GW,同比增長了46%。中國國內需求也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間,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劃大大超過之前的估計,達到20GW。2012年上半年每公斤多晶硅的價格從30.5美元下降到23.6美元,降幅為22.6%。電池組件價格從年初的每瓦0.951美元降到當前的0.6美元。價格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制約因素,價格下降,就意味著市場擴大。“金太陽”工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因成本下降,原來計劃1GW的裝機規模,上調到1.7GW。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到“十二五”末,光伏每千瓦時的發電成本能夠降到0.8元以下,用戶側平價上網成為可能。
截至上半年,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千瓦。2011年風電并網發電量732億千瓦時。我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風電發展逐漸走向健康可持續,風電與電網的關系在逐漸融洽,電網對風電的消納能力進一步增強,風電每千瓦時價格已經降到0.6元左右,并且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風電場建設趨于理性,從過去單純“三北”風電基地逐漸向南發展,今年“三北”地區幾乎沒立項。
問題凸出
新能源發展到當前階段,遇到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管理體制和新能源行業自身情況兩個層面。《可再生能源法》作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基本大法,對行業所涉及的問題都進行了規范。在管理體制層面,最為突出兩個問題,一個是電網的問題,另一個是價格問題。這兩個問題,都需要協調、統籌、指導、調控。現在缺乏一個權威的部門統籌協調包括產業和市場發展、布局、市場準入,及政府各個部門之間對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管理協調問題。
新能源自身與常規電力相比,在技術經濟性和電力系統適應性方面,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商品化仍是制約太陽能發電發展的主要因素。太陽能發電成本雖然已顯著降低,但與常規能源發電相比,光伏發電的商品化程度仍然較低。目前光伏發電的成本是常規能源發電成本的3倍左右,截至2011年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只有350萬千瓦,有統計的上網發電量9.14億千瓦時,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商品化程度低是制約太陽能發電規模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并網運行管理成為制約新能源發展的關鍵因素。在電網接入和并網運行管理上,仍未建立與新能源發電相適應的電網接入和并網運行機制,制約了新能源的發展。三是新能源制造業亟待轉型升級。我國新能源制造業產能擴張過快,國內應用市場培育不足,嚴重依賴國外市場,在國際市場需求增速下降和主要市場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后,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企業經營壓力普遍加大。光伏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滯后,主要生產設備依賴進口,缺乏核心競爭力,許多企業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低劣產品擾亂市場和無序競爭現象時有發生,產業亟待整合和轉型升級,行業管理需要加強。
解決途徑
新興產業在發展的初期急劇上升,到了峰頂,遇到一些問題,然后急劇下降。新能源大起大落,我們對此該有個正確的認識。雖然目前新能源面臨一些困難,但是不必過分悲觀,要看到戰略方向的前景,要抱有信心。在新能源恢復到正常狀況的時候,是逐漸穩步前進的開始。
當前風能和光伏相關制造企業都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按照市場規律,過剩只能收縮和調整,淘汰落后產能,沒有淘汰就沒有進步。在市場競爭中,一個不變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市場中的優勝劣汰規律是任何人改變不了的。企業只有適應市場環境,增強核心競爭力,否則不惜殘酷無情地被淘汰。目前國內多晶硅制造業企業80%已經停產,因為國內企業生產成本比國際市場高十幾美元,甚至三四十美元。這個過程并不是新能源行業獨有的問題,家電、汽車、計算機都經歷了這個過程。只是新能源在短時間內大起大落,才受到廣泛的關注。
我們要不斷總結新能源當前出現的問題并分析原因。解決新能源當前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完善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市場機制。逐漸轉變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建立一個國內國際兼顧的市場環境,繼續擴大國內市場需求。促進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建立并完善以市場競爭為基礎的新能源發電國家補貼機制。其次,建立適應新能源發展的電力運行機制。調動地方政府、電網企業和電力用戶的積極性,形成全方位推進新能源發展的格局。第三,從國家層面嚴格準入標準,規范市場準入機制。順應市場發展趨勢,遏制盲目擴張,對現有產能進行調整整合,使其發展適應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強投資管理,控制產能擴張,優化產業布局。加大投入,支持重點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光伏產品質量評定和檢測認證管理,阻止低劣光伏產品進入市場。加強光伏產業市場監管,防止無序競爭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下半年,受制于德、意等國對光伏補貼的削減及歐美國家的“雙反”調查,去年棄風嚴重挫傷風電投資積極性等消極因素影響,新能源企業下半年經營壓力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可喜的是,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做了一些調整。例如,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在風電服務、風電場開發和海外市場拓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推廣并取得成績。英利最近決定從過去單純的組件銷售轉向工程和服務,從過去的單一的賣東西,改為共同開發產品開發市場。這應當是企業適應市場,調整自己的生產戰略、營銷戰略的一種行為。天合光能最近也公布了一個社會責任的報告,表明企業有信心做下去。賽維、尚德等部分企業還嘗試了兼并重組,雖然實現起來很難,但也是一個方向。
隨著新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十二五”末新能源會進入一個穩步發展的新階段。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