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我國成第三個實現海水溫差能發電的國家

2012-11-26 09:50:57 半島都市報   作者: 高亮 郝園園  

剛剛結束的十八大繪就了一幅“美麗中國”的藍圖,明確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經濟。青島作為國家沿海城市代表,海洋產業正逐步成為青島新的產業支柱。這次十八大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重大部署,讓青島實現藍色跨越迎來了重大機遇。在大力發展藍色經濟的背景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提出青島將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快打造藍色經濟領軍城市。

青島 ,有著美麗的海岸線和雄厚科技實力,在發展藍色經濟和海洋強市的背景下,本報從即日起開設“搶抓藍色機遇 打造海洋強市”欄目,展現島城從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到發展海洋經濟,從淺藍走向深藍的每一個環節。

潮汐、波浪、潮流、風力能發電,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利用海水的溫差也能發電,你聽過嗎?這一看似夸夸其談的場景,卻在青島得到了實現。11月23日記者采訪了解到,經過長達四年的研究,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偉民的團隊突破了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技術,“15千瓦溫差能發電裝置研究及試驗”課題在島城通過驗收,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獨立掌握海水溫差能發電技術的國家。

海水溫差發電點亮燈泡

11月23日下午,華電青島發電廠內一間百十平方米大的板房里,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陳鳳云、葛云征正在緊張地收集著實驗數據。在這個板房里除了葛云征面前的監視器外,剩下的空間就都被一臺臺發動機和一個個管道占有,這就是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科技項目“15千瓦溫差能發電裝置研究及試驗”的實驗室。

既然是用海水溫差發電,那么海水肯定少不了,這也是實驗室外的兩根大粗管子的作用,就是靠它們從海里抽取海水。除了發電設備外,記者在實驗室板房外還看到了一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裝置,葛云征告訴記者,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裝置主要是為了儲備實驗初期的電量。

在實驗室內,隨著設備的高速運轉,在監視器旁邊的一個電燈亮了起來,“這電燈用的電就是我們這套設備發出來的,就是用海水溫差產生的。”看到技術已經成型,連續搜集了 4個月實驗數據的葛云征露出了笑容。

四年時間達到世界第三

“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的溫度差有著巨大的能量,有溫差就有動力,這在很多低緯度海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經過長達四年的研究,該項目負責人劉偉民提到近期完成的這項成果有著掩飾不住的欣喜,他告訴記者,“在低緯度地區,海洋表層海水溫度能達到25℃以上,而水深5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溫度只有5℃,中間產生的20℃的溫差蘊含著豐富的能源,經過一系列的發電裝置就能持續發電。”

不用擔心傳統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對環境的破壞,海水溫差能源作為一種發電新能源,其前景無疑是可喜的。難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海洋能專委會秘書長、評審專家組組長王傳崑說,這是“中國海洋溫差發電的新生寶寶”,我國只用了4年時間,就成為繼美、日之后第三個成功實現海水溫差能發電的國家。

“藍色能源”引來世界目光

采訪中,劉偉民告訴記者,經過四年的發展,我國海洋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在國際上已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

“美國和日本使用海洋溫差發電比中國要早,但是我們的發電效率要比兩個國家都要高。”劉偉民說,美國在夏威夷試驗一座浮動式MINI-OTEC電廠,總發電量為50千瓦,凈電量為15千瓦。日本在南太平洋的瑙魯島建立一座陸上型封閉式電廠,總發電量為120千瓦,凈電量31千瓦,鄰國印度和日本合作,利用日本的技術在印度洋上安裝了1000千瓦的機組。

劉偉民說,發電效率越高,投資成本就越低,而這正是我們的優勢。這項“藍色能源”的利用項目一通過驗收,就引來世界目光的注意。“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能源公司總裁帶領專業團隊來青島找我們合作,國內年產值達100多億元的華彬集團也有意發展這項產業。”劉偉民告訴記者,目前日本佐賀大學也提出開展合作研究、交流的要求。

海水發完電,還能變淡水

“海洋溫差能源不僅可以用來發電,還可以用來進行海水淡化,深層冷海水還可作為空調系統的冷源。”劉偉民說,在我國低緯度沿海地區,還有部分海島居民面臨著缺淡水、缺電力、缺蔬菜的困難,而海洋溫差能發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據介紹,海洋溫差能系統能自運行排掉的冷海水僅為7℃左右,可以給海島建筑提供空調制冷設備。以15千瓦的海洋溫差能系統來說,冷海水的流量為250m 3/h,而制取此流量的海水源熱泵系統大約需要功率為250kW ,此流量可供空調面積約1萬平方米。考慮常年運行 ,則全年節省能量為219萬度電。

此外 ,海洋溫差能系統排出的冷海水還可用于反季蔬菜大棚、水產品養殖等附屬開發。記者在研究所里看到一臺海洋溫差海水淡化的小設備,每天能排出400公斤的淡水。

科技“集團軍”助推海洋經濟

“以青島為中心,有8個國字號的海洋科技機構堪稱‘野戰部隊’,8個地方化海洋科研單位堪稱‘衛戍部隊’,8個專業化海洋科研團隊堪稱‘專業部隊’,形成‘海洋科技集團軍’。”這是省科技廳副廳長、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說。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490家,同比增長14.8% 。與此同時,創新成果大量涌現。“十一五”期間,本市承擔國家、地方、企業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總數達3.5萬項,比“十五”同期增加45% ,其中爭取國家各類科技計劃3000余項,項目資金逾44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

而近幾年青島市科技力量依舊在不斷聚集、不斷增強。根據日前出臺的青島科技“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青島全社會研發(R&D)投入250億元,占GDP比重達2.5% ;專利年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 2萬件和1萬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年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5000件和1000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 1萬億元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 ;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基地產值達2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30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0%。

此外,正在打造的“藍色硅谷”也將讓海洋科技進一步集聚,成為整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乃至中國藍色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雄厚的科技實力成為青島“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的最大動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