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5月24日召開的山東省第十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姜異康強調,建設“生態山東”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要提高“生態山東”建設水平,爭創綠色發展新優勢,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作為經濟大省,山東的產業結構、能耗水平有其特殊性:產業結構以重工化為主,重工業占到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作為能耗大省,煤炭在全省能源供應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對省外煤炭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同時,山東省用電量隨著GDP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同步增長,僅靠省內火電電源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山東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歷史階段,資源和環境已成為發展的最大瓶頸。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產業,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生態山東”的迫切需要。
山東省開發利用新能源起步早,產業基礎優勢明顯,太陽能光熱產業已形成較大規模。海洋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開發利用逐步加快。風電事業成績尤為突出,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山東省風電發展迅猛,裝機容量年均增速達到102.9%,同時,山東省通過智能電網建設、風功率預測等多項舉措,風力發電全部優先上網并全額消納。
新能源產業正成為山東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扮演著優化山東能源結構的重要角色。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山東的新能源開發、推廣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新能源發展經驗不足。盡管山東省出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但整個新能源產業標準體系不完善、市場發展不規范,影響其有序發展。二是產業整體水平較低,新能源開發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發展。如由于風電發展過快,在風電并網方面,存在配套設施、管理措施和人員培訓不到位等方面問題,風電場的運行管理不夠完善;光伏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三是山東省新能源開發利用率不高。原因是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高于傳統的火電、水電,且風電的間歇性和逆調峰性,對電網穩定運行和調峰調壓影響較大。
在看到問題的同時,還應充分認識山東的有利條件。山東擁有3100千米海岸線,近海風能資本開辟潛力巨大,況且山區海拔高的平坦區域集中,這使山東可開發的風能資源總儲量達到1.71億千瓦。山東總體屬于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地區,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積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太陽能資源理論總儲量在全國排第17位。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加快開發利用新能源,是山東調整能源結構的著力點,也是建設“生態山東”的內在要求。
一是完善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強產業引導。根據山東省《關于促進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研究制定符合山東省實際情況的鼓勵和支持措施,在資金、稅收、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并加強對新能源發展的指導、協調、監管及評估,強化政策法規保障和產業政策引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二是推進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近幾年,電力系統在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規范風電并網管理及持續優化電力調度等方面所作的努力,是推動新能源發展的關鍵一環。但對于山東這種火電機多、調峰困難大的省份,如何消納大規模風電、實現電網安全、經濟、節能運行的最佳協調,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加強新能源電源規劃與電網等配置設施建設規劃的協調,加快解決風電消納、促進并網。而技術創新也是光伏產業發展的根本所在,應通過抓示范項目建設,鼓勵產學研聯合攻關,增強光伏產業行業科技支撐能力。
三是完善產業標準體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加快建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相關標準,加強標準宣傳貫徹實施。在完善產業標準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上網電價政策的出臺,建立產業發展長效機制。還要對新能源開發利用項目在規劃、施工、投運等全過程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保護生態環境。
四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推廣普及新能源的相關知識,強化低碳理念,逐步實現能源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消費低碳化。同時,抓住當前山東作為全國最大節能環保市場的戰略機遇期,努力把新能源產業培育成山東省新的支柱產業,以生態求發展,化資源優勢為競爭優勢,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