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3日在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布,計劃于今年正式加入IRENA。據悉,中國加入IRENA的主要動力,是不想錯過第三次工業革命。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第三次全體會議13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擔任此次大會主席的丹麥能源大臣馬丁利德高(右二)說,預期針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今后10年將大幅增加。
在加入國際能源機構問題上一貫低調的中國,13日在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布,計劃于今年正式加入IRENA。
中國是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此次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的IRENA會議。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會上稱,中國期待成為IRENA的成員。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能源生產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為11.4億千瓦。IRENA稱,中國的加入,對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比重翻一倍的目標而言,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相關人士對記者稱,這次中國方面參加上述大會的代表團有近二十人組成,其中包括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以及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
“國家是非常重視,認為IRENA未來可能變得像IEA(國際能源署)一樣舉足輕重。與IEA相比,它更加專注可再生能源領域。這將是一個國際性的大型經濟合作組織。”上述人士稱,可再生能源被美國、日本等視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中國錯過了前兩次,不希望這次再度落后。加入IRENA,可以加強國家間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在溝通、協調上更加方便。
上述人士稱,現在其所在的機構正在繼續推動中國加入IRENA的相關事項,加入之后,與IRENA對接的部門將主要包括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以及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等。
過去的五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能源生產大國,并且在新增裝機上愈加注重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水電新增裝機1億千瓦,達到2.49億千瓦,居世界第一;風電裝機由500萬千瓦增加到6300萬千瓦,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光伏發電裝機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00萬千瓦。
根據IRENA的報告,2011年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投入的資金達522億美元,同比增加17%,占發展中國家年度總投資額的58.5%。
可再生能源路線圖
13日,IRENA還發布了全球首個清潔能源地圖集,對全球范圍內可再生能源資源進行評估和分類。
IRENA說,地圖集依據全球一些研究所和私人公司提供的數據和地圖,有助于一些國家獲知它們的潛在可再生資源。這一組織說,地圖集有助于一些尋求投資新市場的公司。此次大會期間擔任主席的丹麥能源大臣馬丁·利德高說,預期針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今后10年將大幅增加。
地圖集眼下僅提供太陽能和風能信息,2013年至2014年期間將擴展到其他一些形式的可再生資源。IRENA總干事阿德南·阿明(AdnanAmin)說,到2014年前,地圖集內容包含生物能源、地熱能源和海洋能源的信息。地圖集將有助于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在2030年前增加一倍。22個國家已經參與繪制地圖集,更多國家預計在今后幾個月內加入。[page]
此外,會議期間,與會的各國領導人還將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比例中的份額制定“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路線圖”,以敦促各國增加風能、太陽能、水電、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目標是到2030年,這類能源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比例不低于30%。
IRENA的初步調查分析可表明,如果繼續保持目前的技術進步增速,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能源結構的21%。這意味著到2030年,留距離30%的目標仍將有一個9%的缺口。為了彌補這一差距,IRENA的可再生能源路線圖建議,在區域和區域間的層次上,在不同的行業間,與優先在發電、工業、建筑和交通運輸為領域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年輕的IRENA
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后成立的能源相關國際機構,包括美國主持成立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和1957年成立的以推進核能發電為目的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
相比IEA和IAEA,IRENA是個年輕的國際組織,是近幾十年來建立的第一個全球性可再生能源政府間組織,它以發展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地熱能、水電、海洋能、太陽能、風能)為其宗旨,是可再生能源領域需要一個有針對性的全球性行動的顯著標志。
IRENA由德國提出構想,2004年在波恩的“可再生能源大會2004”上通過了政治宣言,將成立工作提上日程。
2009年1月26日,IRENA成立,當時有75個國家簽署了規約。根據IRENA官方網站的數據,IRENA參與者有160個,包括歐盟、美英法德日。其中,105個已經批準了規約,并成為IRENA會員;另55個為簽約或申請者。
各國眼下將環境領域投資作為刺激經濟發展的一項舉措,這推動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等自然能源的普及。今后有可能以IRENA為核心,建立自然能源評估標準等的標準化體系,并促進向發展中國家普及。
IRENA的總部設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馬斯達爾市。德國、丹麥等推進IRENA成立的各國紛紛表示希望總部設在自己國家,但最終選中正在建設中的以“零碳城市”為理念的馬斯達爾市。
在13日召開的IRENA第三次全體會議上,阿聯酋代表宣布,總統謝赫哈利法正式批準IRENA總部設在阿聯酋的協議。這是首個總部設在中東地區的國際組織。[page]
中國加入IRENA的動力
中國宣布決定加入IRENA,距離該機構成立已經過去了近3年時間。上述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相關人士稱,“中國加入一個國際組織,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包括準備材料,領導了解這件事情,意識到機構的重要性,以及最后同意,這些都需要一定的過程。加起來,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夠完成的。”
上述人士透露,“整個準備工作,我們已經有一兩年的時間了,我們和他們的總干事也有過一些溝通。在一兩年前我們辦的一個論壇上,他就作為嘉賓來過,他曾經表示非常希望中國能夠加入,因為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舉足輕重,是這個市場的主要國家之一,這么大的一個市場(中國)不在其中,對IRENA而言,也是不合適的。就是說,雙方其實都有動力去促成這件事情。”
上述人士稱,在中國加入IRENA的過程中,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起到了推動作用,“要成為IRENA成員國,不是說一聲我要加入就完了的,得完成一系列的基礎資料提交、填表、申報材料等,按照章程,獲得批準,才能參加。我們協會是做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幫助國家能源局和一些相關的政府部門去準備一些資料。加入IRENA之后,協會也將繼續發揮作用,會幫助國家能源局等國家相關機構做聯絡工作。”
對于中國加入IRENA的動力,上述人士稱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考慮低碳和節能減排。中國現在每次氣候談判的壓力都很大,如果加入IRENA后,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比如風電、光伏都做到了世界第一,那么氣候談判的時候壓力就會小很多。
第二,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確實需要借助德國、美國等的經驗,需要交流。有了這個平臺,就相當于進入了這個圈子,交流起來更方便。固然以觀察員身份也可以進入,但是很多事情要參與起來,就遠遠不如成員來得方便。
第三,美國也好,日本也好,很多國家都提出可再生能源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中國如果現在就加入,相當于是可再生能源興起之初就進入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都錯過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不說引領,至少也應該是不落后。
中國謹慎選擇的原因
中國在加入國際性能源機構問題上一貫謹慎。
IEA的前總干事田中伸男曾經數次表達,如果中國愿意成為IEA的一員,IEA將相當歡迎,甚至可以就此修改IEA規定——即成為該機構的成員必須是OECD(經合組織成員,中國并非經合組織成員)。
田中伸男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如果中國加入IEA,將會對全球的能源市場產生巨大影響。首先,中國的能源信息情況將更加透明。我們并不知道中國的原油庫存水平。沒有中國的原油庫存數據,我們對中國的原油消費水平只能做一些預估。對中國的原油使用情況有一個更多的了解,意味著全球能源市場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指標,從而使市場發揮更好的作用。市場也是非常希望能夠獲得更多中國的數據,這將有助于穩定全球原油市場。加入IEA對中國自己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
不過中國只是樂意與IEA進行合作,而非加入其中。分析人士稱,“這兩者之間有差別。IEA不僅僅是可再生能源,更是一個大能源理念,煤、氣、油都在里面。煤、氣、油要比可再生能源敏感,它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基礎。根據這些數據,可以推算出一個國家基本的經濟情況以及發展動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發展還是早期,就中國來說,其占的比重也比較小,不占主導地位,要想根據可再生能源的情況推測出經濟總體數據,基本不可能。可再生能源發展,確實需要借助國際上各國的力量,中國加入其中,是利大于弊。”
有意思的是,IEA成員——日本最初對加入IRENA持消極態度,理由包括“與國際能源機構的功能重復”、“每年必須出資5億日元左右”等。2009年1月日本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了成立大會,但未簽署成立公約。受美國和英國等成員國的影響,日本在同年7月召開的成立準備委員會第2次會議(埃及)上簽署了公約。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