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闡明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為“十二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繪就了總體藍圖,提出了行動綱領。明確任務分解落實應是未來工作的重點。現將《規劃》提出的九項主要任務摘要刊登,以饗讀者。
加強國內資源勘探開發培育新的能源供應增長極
堅持水電開發與移民致富、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利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強流域水電規劃,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著力突破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技術瓶頸,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培育新的能源供應增長極。
安全高效開發煤炭。到2015年,煤炭產能達到41億噸,煤炭產量控制在39億噸以內;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安全高效煤礦產量25億噸,占全國的60%以上,比2010年增加約30個百分點;原煤百萬噸死亡率下降28%以上;礦井水利用率達到75%。
加快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鼓勵低品位資源開發,推進原油增儲穩產、天然氣快速發展。到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65億噸以上,產量穩定在2億噸左右;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5萬億立方米,產量超過1300億立方米。
大力開發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根據資源前景和發展基礎,重點加大煤層氣和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到2015年,煤層氣、頁巖氣探明地質儲量分別增加1萬億和6000億立方米,商品量分別達到200億和65億立方米,非常規天然氣成為天然氣供應的重要增長極。
推進能源高效清潔轉化提高能源加工轉化效率和清潔化利用水平
到“十二五”末,淘汰落后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火電每千瓦時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23克。
“十二五”時期,全國新增煤電機組3億千瓦。
立足資源優勢,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燃煤發電、煉油化工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探索煤炭分質轉化、梯級利用的有效途徑,提高能源加工轉化效率和清潔化利用水平。
高效清潔發展煤電。繼續推進“上大壓小”,加強節能、節水、脫硫、脫硝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實施煤電綜合改造升級工程,到“十二五”末,淘汰落后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火電每千瓦時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23克。“十二五”時期,全國新增煤電機組3億千瓦,其中熱電聯產7000萬千瓦、低熱值煤炭資源綜合利用5000萬千瓦。
推進煤炭洗選和深加工升級示范。以提高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水平為目標,加大煤炭洗選比重,提高商品煤質量,優化煤炭加工利用方式,逐步建立科學的煤炭分級利用體系。到2015年,原煤入選率達到65%以上,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5%。“十二五”時期,新開工煤制天然氣、煤炭間接液化、煤制烯烴項目能源轉化效率分別達到56%、42%、40%以上。
推動能源供應方式變革推廣新型供能方式
加強供能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和支撐,促進交通燃料清潔化替代,降低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排放。
以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為重點,大力推廣新型供能方式。
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實現分布式能源與集中供能系統協調發展。積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大力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營造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體制政策環境。將分布式能源納入電力和供熱規劃范疇,加強配套電網和熱力網建設。創新體制機制,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標準,完善分布式能源價格機制和產業政策,努力實現分布式發電直供及無歧視、無障礙接入電網。
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快智能電網建設,著力增強電網對新能源發電、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等能源利用方式的承載和適應能力。加強智能電網規劃,通過關鍵技術研發、設備研制和示范項目建設,確定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制定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和智能電表應用。“十二五”時期,建成若干個智能電網示范區,力爭關鍵技術創新和裝備研發走在世界前列。
加快能源儲運設施建設提升能源應急保障能力
“十二五”時期,新增原油管道8400公里,新增成品油管道2.1萬公里,成品油年輸送能力新增1.9億噸。
統籌各種能源運輸方式,優化能源流向,擴大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規模。
強化戰略通道和骨干網絡建設。石油。加快西北(中哈)、東北(中俄)和西南(中緬)三大陸路原油進口通道建設,加強配套干線管道建設。
天然氣。“十二五”時期,新增天然氣管道4.4萬公里;沿海液化天然氣年接收能力新增5000萬噸以上。
電力。到2015年,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0萬公里,跨省區輸電容量達到2億千瓦。
提升儲備應急保障能力。油氣儲備。
建成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二期工程,啟動三期工程,推進石油儲備方式多元化。
煤炭儲備。加快在沿海、沿江港口及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建設國家煤炭應急儲備,鼓勵重點廠礦企業提高倉儲能力,穩步推進地方儲備應急能力建設,逐步構建科學、有序、規范的煤炭應急儲備體系。
實施能源民生工程城鄉各類用電同網同價
到2015年,全國建成300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新增小水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
以逐步推進城鄉能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以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建設綠色能源示范縣、解決無電地區用電問題為重點,全面推進能源民生工程建設。
加快農村電網建設。加快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到201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管理規范的新型農村電網,實現行政村通電,無電地區人口全部用上電,城鄉各類用電同網同價。
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結合農村資源條件和用能習慣,因地制宜推進小水電、農林廢棄物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廣普及經濟實用技術。到2015年,建成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和1000個太陽能示范村。
完善農村能源基礎服務體系。推進城鎮能源供應設施和服務逐步向農村延伸,加強農村液化氣供應站、加油站、型煤加工點以及生物質燃氣站和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能源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預期目標為40億噸標準煤
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深入開展能源審計和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實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建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
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盡快制定并嚴格落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推動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明確總量控制目標和分解落實機制。
到2015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和用電量分別控制在40億噸標準煤和6.15萬億千瓦時左右,重點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總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定位,綜合考慮資源、環境、物流等因素,優先在中西部能源資源富集地區布局能源密集型產業,東部地區除利用進口優質能源資源外,從嚴控制新上能源密集型項目,促進能源密集型產業梯級有序轉移。
全面推進節能提效。把節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工業節能,以世界先進能效水平為目標,制定“領跑者”標準和政策,加快制修訂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家標準,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實施工業節能重點工程。
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構建現代能源市場體系
加快構建現代能源市場體系。理順電價機制。實施并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深化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入推行天然氣價格改革。
抓緊制定和實施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加快構建現代能源市場體系,著力化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出矛盾,爭取盡快取得突破。
加快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建設。科學界定競爭性和非競爭性業務,對可以實現有效競爭的業務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積極培育市場競爭主體;對自然壟斷業務,加強監管,保障公平接入和普遍服務。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電力市場體系。深化煤炭領域改革。推進石油天然氣領域改革。加強油氣礦業權監管,完善準入和退出機制。推進頁巖氣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強對頁巖氣勘探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
完善能源價格機制。加快推進電價改革,逐步形成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輸配電價由政府制定的價格機制。改進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定價機制。推進銷售電價分類改革。
深化油氣價格改革。研究推行天然氣季節性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價格政策。頁巖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
提升能源科技和裝備水平突破制約能源發展核心技術
力爭在煤礦高效集約開采、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先進油氣運輸、高效清潔發電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以增強能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提高能源裝備自主化水平為目標,加快構建重大技術研究、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示范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四位一體”的能源科技裝備創新體系。
加快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強能源基礎科學研究。超前部署一批對能源發展具有戰略先導性作用的前沿技術攻關項目,突破制約能源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
推進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應用。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圍繞能源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集聚優勢科研力量,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完善技術推廣應用體系。提高能源裝備自主化水平。加強對能源裝備產業的規劃引導,依托重點工程,加強技術攻關和綜合配套,建立健全能源裝備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努力提高重大能源裝備設計、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
實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以煤層氣開發利用、油氣資源高效開發、高效清潔發電、特高壓輸電、大規模間歇式發電并網、智能電網、多能互補利用、核燃料后處理等技術領域為重點。
深化能源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全球能源新秩序
繼續加強海外油氣資源合作開發。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積極推進煉化及儲運業務合作。優化能源貿易結構。推進能源貿易多元化。
堅持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積極參與境外能源資源開發,擴大能源對外貿易和技術合作,提升運輸、金融等配套保障能力,構建國際合作新格局,共同維護全球能源安全。
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著眼于增強全球油氣供應能力,發揮我國市場和技術優勢,深入開展與能源資源國務實合作。繼續加強海外油氣資源合作開發。積極推進煉化及儲運業務合作。支持優勢能源企業參與境外煤炭資源開發,開展境外電力合作。依托境外能源項目合作,帶動能源裝備及工程服務“走出去”。
提升“引進來”水平。堅持引資引智與能源產業發展相結合,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能源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的引進。鼓勵外資參與內陸復雜油氣田、深海油氣田風險勘探。在四川、鄂爾多斯等頁巖氣資源富集盆地選擇勘探開發合作區,建設先導性示范工程。鼓勵與石油資源國在境內合作建設煉化和儲運設施。鼓勵開展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采合作。
擴大國際貿易。優化能源貿易結構。以原油為主、成品油為輔,鞏固拓展進口來源和渠道,擴大石油貿易規模,增加管輸油氣進口比例。以稀缺煤種和優質動力煤為主,穩步開展煤炭進口貿易。適度開展跨境電力貿易。優化能源進出口品種。
推進能源貿易多元化。鼓勵更多有資質的企業參與國際能源貿易,推進貿易主體多元化。綜合運用期貨貿易、長協貿易、轉口貿易、易貨貿易等方式,推進貿易方式多元化。積極推進貿易渠道、品種和運輸方式多元化。
完善國際合作支持體系。鼓勵國內保險機構開展“國油國保”和境外人身險。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充分利用國際能源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加強能源安全、節能減排等方面的交流對話,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新秩序,協同保障能源安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