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輸配電
  • 武建東:電網“守成陣營”與“改革陣營”角力

武建東:電網“守成陣營”與“改革陣營”角力

2013-03-25 14:39:35 新浪財經

一則國網拆分的消息再次挑動電力改革神經,電力改革應走向何處?新浪財經將通過專欄形式,發起《電改何處去》大討論。武建東認為,電力體制改革需要新的“殺手級平臺的集成”,電網成改革理想的戰略突破口。

2002年國務院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國發[2002]5號文件)(簡稱5號文),啟動了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2012年3月18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可以說,一年多前,我國已經再次啟動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建設工作,而并非始于此后2012年中之個別上報資料,電力體制改革不是隨機、偶然,巧合的;它是必然、遲早、創新的。

李克強同志也從當時主持審批《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的常務副總理成為了今天的總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方向是一貫的。

2012年3月2日光明日報出報社出版了?深化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綠皮書綱要?,引發了國內外共同關注的關于電力體制改革的大討論。

目前,面對新一輪城鎮化建設和新產業革命并生的“雙新變革”,有關我國電力體制發展目前主要劃分為兩個陣營,一方屬于“守成陣營”,竭力主張維護并強化國家電網的電力公社發展模式,力爭實現集權壟斷的最大利益;一方屬于“改革陣營”,主張大力發展電力市場經濟和建設智能能源體系,力主實現電力權力的公平轉移。

前者主張以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國家電網做為電力產業中樞,強調高度集權壟斷的電網體制也是高效率的必然反應;而后者則認為維持電力公社屬于錯配電力要素,阻礙新產業變革,與新一輪城鎮化建設難以兼容,中國需要大力發展跨產業、分布式、多種能源網絡融合、低污染排放、可持續的智能能源網絡。

電力產業利益應該實現從向國家電網的集中轉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電力生產者、電力消費者之間更加公平的分散。電力管理革命可以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全國范圍、甚至擴大到國際范圍內相互選擇、相互進化。

目前來看、韓國、印度、歐盟諸國、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等都很關注這場以電網體系發展模式的重大創新和與之相適應體制的變革,能源、特別是電力產業正在成為全球創新的前沿舞臺,世界將在能源領域找尋到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活力。

值此全球能源互聯網革命之際,恰逢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十年之時,筆者認為:中國的根本出路就是要推動能源領域的產業革命和實施能源體制變革,而電力體制改革位居首位。

現行電力體制管理模式需要顛覆

電力消費者也是被電力企業控制的勞動者,這是中國能源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對現代中國電力史而言,打開了電力體制改革通道的戰略轉折點就是《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這個標志性文件是2002年國務院印發的國發[2002]5號文件,通常稱為五號文。

值此電力改革十年,業界都在廣泛思考它的歷史定位,有否定的,有肯定的;有失望的,有從中挖掘政治遺產并創造希望的。我想它的歷史成就之一就是開辟了對中國電力體制可以實施總體改革并實現大發展的模式,有人也稱之為休克療法,但是,后一個稱謂不一定準確。

根據五號文,它拆分了國家電力公司,實施了廠網分開,重組了中國發電和電網企業,將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資產按照發電和電網兩類業務劃分,并分別進行了資產、財務和人員的重組,即使在今日,這也是當之無愧、震魂攝魄的改革。自此,總體改革和漸進改革成為中國電力改革的兩種手段、兩種模式,而實施總體改革成為歷史的里程碑、成為檢驗改革能力的社會標志,它決定著改革的幅度、高度、影響力、以及進步效果。

我想,五號文的歷史局限性之一就是在電力平臺的建設上,它選擇了以廠網為中樞、尤以做大電網為核心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集權解決模式;而不是擇選了實現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互動、電網提供居間輸送服務的市場生態模式。

就二者區別而言,前者具有集權、壟斷化的經濟特色,后者屬于市場化的經濟模式;前者的中心角色是電網,后者的中心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動;選擇后一個模式將營建市場化的中國電力體系,選擇前一個模式造就的一個歷史過渡體,需要二次改革。就電力流程而言,廠網兩元流程僅位居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的前半部位置,電網核心論使得電網錯位配置,并可以統治著輸電、配電、用電多個可以分離的要素流程,直接造就了國家電網[微博]帶病運行機制。

目前來看,就集中分層制的國家電網公司論略,從勞動分工而言,這是一種單邊壟斷體制,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屬于非均衡性的社會關系,強制控制和突然解體是它的天然屬性;

從消費社會而言,這是一種消費代議制體制,或者在現代電力產業中展現的間接民主,即:電網企業根據它的主觀調查和分析為用戶提供電力商品和電力服務。在這里,口號里可以呼喊“顧客是上帝”“用戶是中心”,但是,實際上電力用戶不過是電力產業等級體系里的社會底層節點,電力消費終究是被電網控制的勞動形式,電力消費者也是被電力企業控制的勞動者,這是中國能源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電力體制改革需要新的“殺手級平臺的集成”,顛覆舊的電力體制管理模式,實現13億電力消費者與電力生產者兩端對稱的直接互動,其中推動占全國70%電力消費的200萬大用戶進入電力市場直接購電,推動3000萬以上電力用戶開展智能微網、節能管理的運營創新等就是煥發需方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政府需要為這些發展提供激勵政策和發放有關牌照。

電力體制改革的中心角色也應該從電網為主轉換為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的互動,電網中樞為王的時代行將過去,集萬千寵愛為一身的電網企業需要優化、重組、拆分,電網是電力的輸送者、服務者,由電網主導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時代扭曲了電力生產力和電力市場秩序。

市場經濟需要進一步推進電力產業的政企分開,實現電力調度、規劃、交易、結算等電力公權機構的獨立運行;分拆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國家電網,改變國網公司的壟斷經營業態,優化電網規模,實現電網從集權壟斷型到服務型的職能轉變,重新確立電網是電力的輸送者、服務者的產業地位;實現從不平等的電力社會模式轉向智能生態化的電力社會模式;實現中央和地方電價管理、電力投資、電力政策扶植權力的合理分配和更加高端的運轉,以推動新產業革命和構建新的產業制度!電網主導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時代扭曲了電力生產力和電力市場秩序,這個體制是不可持續的。

就電力體制改革的發展模式而論,我國至少可以也有五條路徑選擇,一是以國家電網為主導的內部轉型的改革;二是以國家能源主管機構、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展開電價市場化、再建新型電力市場交易體系的改革;三是以修改電力法為契機,松綁地方電力體制為主的改革;四是以國家能源監管機構為主導實施政企分開的改革,此舉需要拆分國家電網;五是以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為藍本,實施以中央統籌主導的整體改革。

客觀上說,操作機制上,改革主導者的層級越高,效率越高,改革成本越小;改革運作上,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同的改革路徑可以殊途同歸,前呼后應。不同的改革者可能因應不同的位置表達不同程度的改革意愿,以及付諸不同的行動,這都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生命系統,它們具有相互進化、生態涌現,集成發展的互動結構,具有蝴蝶效應的社會機制。

就電力體制改革的投入成本而論,電力體制既不似衛生、社保、保障房等領域,需要中央政府財政較大投入才能實施改革,也不似鐵路大躍進帶來的沉重財政負擔,消納被動,中國的電力產業具有世界上最旺盛的市場需求,從電力產業實際運營來看,推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不需要中央財政承擔較大負擔,宜于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啟動改革,而且,沒有電力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確保中國小康社會的建成。

就電力體制改革與國家電網的未來發展格局而言,其戰略發展模式可能有三個:

一是按照我國經濟體系和自然稟賦的特點組建若干跨產業、跨平臺的新型能源網絡,實現電網企業的政企分開,實現電網管理現代化;二是保留一個經過大轉型、大分立、集中從事輸電業務的國家電網;三是重組為多個區域性電網企業,分區運營電網業務。我想無論電力體制改革以何種方式展開,明天的電力產業機遇比今天更大;電力從業人員的發展空間比今天還大;電力產業的利益比今天更大。為此,我們也主張應以制造更大的增長體系和文明能力兼并和重組目前的中國電力體系為新一輪電力改革的戰略坐標點。

電網成改革理想的戰略突破口

國網公司的強權體制攔截了我國5萬億度電力消費能力與10億千瓦電力裝機總量之間市場互動的巨大活力,改革是必然的、遲早的。

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我國形成了以國家電網為代表的超級電力企業模式,這是一個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機構,它的超級體系的根源不是市場的力量,而是體制的力量,從不同的參考系我們可以確定它的不同價值。它既是經濟組織,也履行著政府職能,還主宰著電力市場交易;它既擁有私權,也行使著社會公權,還主宰著電力創新的秩序。國家電網公司集其大成,聚合了我們整個電力中樞的調度管理、電力輸送、市場交易、價格上行、電力投資的主導權力,形成了類似人民公社的“超級電力公社”業態。

這個體系采取自上而下的集權分層制主導著國家電力運行,一方面,消費者成為其下游產業的內部社員,消費者無法與生產者實現正常的市場互動,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電網與用戶之間屬于等級化、不平等的市場關系;另一方面,生產者也成為其上游捆綁的加工廠,生產者不能對消費者的合理需求直接有效互動,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電網與電廠之間屬于扭曲了、屏蔽了的生產方式,也可以說,國網公司的強權體制攔截了我國5萬億度電力消費能力與10億千瓦電力裝機總量之間市場互動的巨大活力,改革是必然的、遲早的。

實際上,這個現象不是電網企業管理團隊的主觀意志的結果,而是長期計劃經濟、權力經濟的慣性因襲,也是高速城市化、工業化階段急病就醫的臨時體系使然,也注定了這個體制必將成為電力歷史發展的過渡階段。這種格局既體現了高度強制性的管制特征,也抑制了分布式柔性能源生態系統的發展,更造就了低活力、高排放、非市場機制運行、消費者被動消費的生產方式居于中國電力產業的統治地位。因此,化解這個局面就客觀上成為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理想的戰略突破口。解決方案如下:

其一,就是要實現對國網公司公權機構的分立

采取電力公權與私權分治措施,加快實現從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現行電網體制之中,分立出電力調度、電力規劃、電力結算系統等公權機構,組建產權、治權獨立的相應的國家中心,從政企合一、公權力與私權力不分的電力體制轉向職能分工合理的市場經濟產業體系。

其二,就是要實現電力市場交易網絡與電力輸送網絡產權、治權的分離

積極促進電力市場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市場化互動,通過類似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加快實現從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現行電網體制之中,分立出全國獨立運行的電力市場交易體系,實現電力市場(即:貿的部分)與電力輸送網絡產權、治權的分離,全面建設與電力體系相對稱、規模甚至更大、層級更高的第二個、第三個電力網絡--電力市場交易網絡和智能網絡,實現13億電力消費者與電力生產者兩端對稱的直接交易。中國是世界用電量最高的國家,也應該成為世界電力市場化最高、交易最為活躍的強國。

與此同時,加快推動對全國電力用戶的10%,即大約3000萬電力用戶實行政策扶植,支持其開展智能微網、節能管理的運營創新,成立電力合作社,或者轉變為其他的初級電力合作組織,并可向電網售電,實現其與電網的雙向流動。

其三,就是要實現對電網企業規模的分拆,建設國際通行的分區電網體制加快推動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現行電網體制的重組,實現對電網企業規模的科學管理,實現對占有過多社會公共資源電網企業的重組優化,建立與我國經濟體系和自然稟賦相適應的電網服務體制。

其四,就是要實現電力科技的社會化創新

積極推動電力領域的新產業技術創新,從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現行電網體制之中,加快實現電力科技的社會化創新,大力推動類似鄉鎮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建設類型的電力創新企業的快速發展,積極推動實現互聯網與能源網、包括電力網的融合,引領新的產業革命,大力發展智能能源網、大數據管理等先進產業建設。力爭建設適合中國600億平方米建筑的智能建筑能源網絡;加快建設適合1億輛各類車輛的智能交通網絡;力爭建立適合30億工業部件的智能工業網絡;力爭建立多種能源互動的智能能源網,達到我國能源利用的高端結構。

其五,就是要實現電力服務的社會化,實現電力能源消費的創新化

積極推動電力產業服務的社會化,加快實現從政企貿科四維合一的現行電網體制之中,實現電力服務的社會化、虛擬化、高端化,普及電力的第三方電力管理服務,實現電力能源消費的創新化。

電力改革不僅是利益重組,也是為了一個民族的能源生存。因此,能源體制改革將是中國繼農村體制改革之后的第二次生產力的解放。電力體制改革也將決定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正確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增長能力,應該成為中國發展的最理想的創新機遇,而且,能源市場經濟的水平決定一個國家的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背景

電力體制改革關系中國未來國際產業地位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1971年美國尼克松總統便宣布了追求“能源獨立”的目標。但是,四十年來,世界上超大型經濟體沒有一個能夠實現能源獨立的,相反,這些大體量的超級經濟區卻基本實現了電力獨立,形成了“一次能源不獨立VS二次能源電力獨立的二維背反的不對稱架構”。溯其根本,能源獨立是增長與資源的平衡,能源資源價格具有全球性定價的基本屬性;電力獨立是能源消費和能源生產能力的平衡,電力產品和服務具有本國或本區定價的根本屬性。

對世界上經濟大國或者聯盟而言,擁有能源能力是第一位的、屬于知識型能力實現;擁有能源資源是第二位的、屬于資源型產品實現;前者是工業成熟度,后者是地理資源優勢;前者決定后者。

為此,對于能源改革的戰略重點以及先后順序而言,必然是優先二次能源,次后一次能源;先電力產業,后油氣產業;前者程序簡單、定價機制易行,后者牽涉國際、定價機制全球化;前者改革的基礎是國家高端工業能力實現、且技術當頭,后者主要是解決國際資源分工、且貿字為先。

因此,電力體制改革必然成為能源戰略改革的第一步,電力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體系世紀轉換和文明變遷能力的核心機制,這也使得電力體制具有先于能源體制優先改革的社會基礎,這也是電力成熟度與國家現代化的關系。

電力獨立,也可以稱為電力產業成熟度,主要是指一個國家具有二次能源完整的利用能力,對自身的電力市場擁有相對獨立的電力定價權和分級價區,然而技術標準和產業流程具有國際通用性,它歸根結蒂是一個國家能力、特別是高級工業能力的成熟度,以及實現了一個國家電力能源消費和電力生產能力的智能化生態平衡。

經濟體量越大這種要求越高,反之亦然;電力消費總量越大,市場化程度越高,電價的定價權屬地性也越強 ,相反亦然。這也使得追求二次能源電力系統的體制平衡較之追求能源獨立成為各國更為現實的增長目標。

GDP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現實的能源能力支撐;而且,GDP的增長與電力需求增長保持相同趨向;電力也是多種能源中伴隨著GDP增長比較穩定、甚至長期價格相對有所下跌的品類,追求電力獨立是國民經濟增長大有作為的積極選項。沒有電力現代化就沒有工業化、城市化、村鎮現代化,電力獨立為世界核心經濟體在創新和增長的優勢方面提供了基礎;電力獨立也使這些國家在技術上對世界行使相關的主導權成為可能。

21世紀電力革命和電力獨立的本質是擁有高端工業能力和生態化市場交換網絡,電力革命和電力獨立應該成為中國現代化追求的基本目標,也是中國發展高端工業能力和全局性產業市場的標志,應該成為新一屆中國政府施政的戰略基準點之一,中國既需要電力革命,也需要電力獨立,這是一個現實的、可持續實現的改革目標!

為此,我們可以認識到電力革命和電力獨立的雙重作用,即:從集中分層制電力系統轉向柔性社會生態系統是它的思想起點;實施全社會參與的電力革命,改變現代化發展線路是它的引擎;實現電力知識經濟、電力綠色經濟、電力智能網絡經濟則是它富有生命力的主干;將電力消費者的權項轉變為其財產性收入,轉向更加清潔、更為高效的電力能源利用是它發展的必然結果。

電力是支持一個國家發展的戰略增長杠桿,大型經濟體每年需要維持相當于GDP1%比例以上規模的投資,用于新建電力系統和維持電力能源公共政策的平衡。這個投資已經具備扭轉、改變國民經濟能力的水平,撬動它,不但改變電力產業版圖,而且改變經濟增長能力,投資方向對了,增強經濟能力;投資方向錯誤了,將會造成國家經濟功能的紊亂。

推動電力體制改革攸關中國每年8000億人民幣電力投資的取向,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至為關鍵,也是中國新一屆政府撬動經濟的戰略杠桿,電力體制改革理應為轉變經濟結構提供廣闊的機遇。

對于中國而言,基層電力網絡建設是中國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最有戰略意義的爆發點,電力產業的網絡化直接造就村鎮城市化、城市移民郊區化、甚至倒流進村鎮的趨勢,它將修改中國從農村到城市的城市化的過程,實現分散化生產、實現分散式生態居住和養老模式,以此極大地提高中國城市化的水平。

與此同時,電力的發展也將改變人們財富的增長,電力革命將以世界性的規模實現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這使得整個社會的電力用戶終端能源設施、能源可利用空間、電力能源儲存能力、電力能源使用與其他商品的交換架構空前擴大,這些資產可以轉為用戶的財產性收入,而且所有社會成員都將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獲益,這將使得全世界最重要的產業—電力產業的工業價值重新獲得分配!

電力體制改革又是間接的國際關系體系,主要表現為較低的電價可以依靠高污染排放的煤炭發電維持,并且這種能源消費支持低成本的工業能力,還可以通過全球化交換其他商品,控制通脹。低碳的高價能源與高碳的低價能源形成了巨大的國際套利空間。電力體制改革為此提供了戰略出路,就是要推動主要經濟體實現能源資源定價權的改革,實現低碳能源新的全球分工,實現高碳或者低碳電力體制的道德、環保、氣候的社會約束力,這使得電力體制改革的機制又是復雜的,理應具有國際合作的前沿性。

電力改革也是全球新產業革命的起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界范圍內展開了四大能源產業轉換:

即從高排放的舊有化石能源系統到低排放的清潔能源系統、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新型轉換;第二大轉換就是從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大規模產業體系的運轉轉換到生產者和消費者、微型產銷者良性互動電網的體系,需方生產力將超過生產側的生產力,實現超級爆發,需方的集體智能也將建立新的結構性架構,生態柔性電力網絡將取代傳統的工業系統;第三大轉換就是電力能源的戰略生存力量,將從以資源獲取為基礎轉換為發展清潔能源的工業技術能力和創新體系為核心;第四大轉換就是互聯網發展將轉換為能源網與互聯網相互融合的智能網發展,貨幣、能量、信息將并列成為三大通貨,或者次生通貨。能量網絡將實現洲際型全球化開發,新通貨將匡正信用貨幣的不穩定性。

據此,先進的全球電力能源有了三個來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效率。誰帶領世界進入這個新的革命層次誰就將位居全球分工的制高點!目前來看,各個主要經濟體基本處于一個起跑線上,而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復雜性位居全球的前沿。電力改革具有戰略性、機遇性、前沿性、跨越性的特點,電力體制改革必然成為中國能源改革的第一步。

綜上,從西方到東方,包括中國在內的電力改革因應時代的變遷都實施了重大改革,可以說近20年的改革超過了此前電力工業百年的變化。但是,這些改革的主題主要是圍繞著等級化的電力專業體制的完善,而沒有顛覆這個等級制、集權化的電力結構,轉向新型的以生產者和消費者互動為中心的交換網絡,這兩者之間判若云泥、霄壤之別,具有完全不同的社會性格。

前者是封閉的專業系統和專業組織,后者是開放的社會網絡和復雜組織;前者應對的社會主體是專業組織,后者應對的是電力產業的復雜組織;前者仍然主要是傳統的電力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后者是創建更大規模的社會網絡;前者中賦予消費者與生產者交換的資源非常有限,后者賦予消費者與生產者交換的資源非常多樣,例如,用戶使用了谷歌、百度的資源,也實現了谷歌、百度廣告的展示,電力系統轉變為交換網絡之后,也可能推動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實現更高端、更豐富的價值交換,多網融合將導致電力使用費用的綜合下降,使用免費電力能源交換其他商業機會也將成為選項。

在交換網絡之中,既包括生產側的力量,也包括需求側的力量,需方具備與產方同等的生產力,需方自組織的集體智能具備新型結構化的巨大開發潛力,這個新型、智能化、可持續的電力互動網絡迫切需要超前的體制設計,前瞻的改革實踐。

因此,是否推進電力革命和電力獨立的歷史變革,關系著中國在全球新產業革命中的地位;關系著中國能否再次改寫人類創新的歷史。對手主要不是其他國家,而是我們的心智!

對于電力體制改革的歷史時機我們可以有三個選擇,建成小康社會之前先期實施;邊建設邊改革的伴隨型實施;建成之后的總結清算型實施。

比權量力,先期實施改革是最理想的道路和付出最小代價,2013年就具備啟動改革設計的宏觀條件,應該盡快納入新一屆政府戰略改革任務的日程表,越早啟動電力改革,社會代價越小。這個主題也是全球最核心的共同關切,具有國內外協調發展的先進性!它在產業上可靠;體制決策上有足夠保障并可以彰顯中國模式的巨大潛力;技術上可以有效實現;財政及資金上成本低廉并有堅強保障;政治上可以實現反壟斷、調動地方積極性、廣泛匯聚創新力量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轉變!

電力產業是位居中國重要領域改革最前沿的組元,需要新一屆中央集體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實現電力體制進一步的變革。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