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霧霾下的火電減排挑戰

2013-05-30 09:08:00 能源

最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使火電廠開始了大規模的環保改造,但成本壓力和技術瓶頸成為它們在改造過程中普遍面臨的難題。

進入四月,火電企業相繼公布2013年一季度業績。從已公布的數據看,火電一改前幾年接連虧損的境遇,出現了較高的利潤增長。

持續低迷的煤價,似乎給了電力行業一個徹底翻身的機會。國電電力(股票代碼:600795)4月11日發布2013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22億元,同比增長384.34%。

較高的利潤增長,使火電廠生產經營部的壓力驟減。但對于安全環保部的工作人員來說,壓力卻與日俱增。在記者對多家火電廠進行走訪的過程中發現,一年多前電廠普遍反映的問題是煤價上漲太快;“市場煤,計劃電”,以致企業虧損嚴重,而目前的焦點則是環保改造帶來的壓力。

此前全國范圍的霧霾事件,再一次將火電企業推向風口浪尖。火電是否是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雖然業內尚存爭議,但不容置疑的是,公眾對于火電環保的關注度愈加提高,對火電廠的環保、減排要求更加嚴苛。

2012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被稱為“史上最嚴標準”。按照標準,自2014年7月1日起,現有火力發電鍋爐及燃氣輪機對煙塵、SO2、NOx和煙氣黑度必須達到排放標準。標準公布后,國內火電廠被迫投入到對火電機組進行大規模煙氣脫硫、脫硝設施的改造工作中。

如今,已過將近一年半,離最后的強制執行標準日期也只剩一年多時間。雖然多家火電企業均表示,能夠在最后期限前提前完成各項環保設施的改造,但對于改造以及運行過程中的壓力,尚存在抱怨。

成本壓力

天津國電津能熱電有限公司(又名天津東北郊熱電廠,以下簡稱“津能熱電廠”)位于天津市東麗區,由國電華北電力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津能投資公司共同投資組建,裝機容量為66萬千瓦(2×33萬)。

津能熱電廠于2007年11月開工建設,2009年底投產發電。相比老電廠,其廠區環境呈現出現代化電廠的特色。因為“煙塔合一”技術的應用,使得廠區內甚至看不見火電廠的“煙囪”。

“目前,電廠各項排放指標,均能達到最新的火電排放標準。”津能熱電廠副總經理席愛民對記者說,“這都是靠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有的效果。”

據了解,津能熱電廠在其建設時就已安裝脫硝設施,是天津地區首個建設脫硝工程的電力項目。其采用煙氣SCR脫硝,安裝了低氮燃燒器,綜合脫硝效率達到70%以上。雖然每年可減排氮氧化物6000噸,達到了環保要求,但約7000萬元的總投資對于當時的津能熱電廠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資金壓力。

席愛民告訴記者,津能熱電廠自2009年投產以來連年虧損,至2011年底已累計虧損上億元。雖然2012年盈利約1100萬,但只能彌補虧損資金的10%。

另一方面,則是環保設施運行成本的壓力。舉例而言,津能熱電廠自投產以來就實施了脫硝,直到2012年才拿到國家0.8分/千瓦時的補貼。“而且這0.8分錢的補貼,經常不能及時到位。”津能熱電廠計劃營銷部一工作人員對記者直言。

按照電廠測算,脫硝的成本在1.2-1.3分/千瓦時,相當于每千瓦時的電量需電廠自行投入0.4-0.5分。“去年光實行的脫硝成本,除去補貼的資金,我們廠約虧損1500萬元。”席愛民告訴記者。

對于環保改造和設施運行的壓力,并非只有津能熱電廠才有。同樣作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大唐,其下屬的火電廠面臨同樣的境況。大唐國際發電集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大唐下屬電廠的脫硝成本,高的能達到1.5分/千瓦時,每度電的差額達到0.7分錢。

據中電聯的數據顯示,我國新建機組的平均脫硝成本約為1.2分/千瓦時,現役機組約為1.5分/千瓦時;一些特殊設計的機組,可能高于2分/千瓦時。“除了脫硫、脫硝設備改造時的一次性前期投入,后期巨大的運行成本,也是電廠最擔憂的費用之一。”上述業內人士均對記者表示。

國電集團安全生產部主任王忠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這樣一組數據:按年利用小時5000和最低脫硝成本測算,扣除目前補貼后,國電集團現有脫硝機組(指3082萬千瓦)每年需要自身消化的運行成本高達6.1億元;預計到2015年,每年增加的運行成本將達到18億元。“對于如此高的運行成本,企業將難以獨自承受。”王忠渠說。

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由于連年虧損,一部分電廠甚至出現無力支付改造費用的現象,籌集資金成為電廠負責人的高壓任務。

技術瓶頸

距離2014年7月1日的強制執行期限越來越近,多家火電廠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除了資金壓力外,環保設施改造的工期亦十分緊張。

據中電聯發布的2012年度火電煙氣脫硫、脫硝產業信息顯示,2012年新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容量為9000萬千瓦;截至2012年底,已投運火電廠煙氣脫硝機組總容量超過2.3億千瓦,占全國現役火電機組容量的28%。

也就是說,除了新增的火電機組,尚有72%的現役機組需要在未來一年多時間內完成全部脫硝改造。由于脫硫、脫硝的改造需要較長的周期,必須停機才能安裝設備,電廠只能在不影響發電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停機檢修的工期。

而另一個影響工期進程的因素,則是技術上的問題。據王忠渠介紹,目前脫硫普遍采用的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裝置,應對原先的400mg/m3 的標準,難度不大;但要符合400mg/m3 排放標準,則有點力不從心。

“對煤質比較好的地區,實現的難度不大;但對于煤質較差的地區,尤其是西南等高硫煤質地區,采用目前的脫硫技術方法,達標的難度就非常大。”王忠渠說,但是,目前還沒有成熟高效的脫硫工藝可供選擇,所以只能等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究。

據記者了解,在已經安裝脫硫裝置的火電廠中,部分設備已經出現故障,急待進一步改進。

同樣,對于除塵技術,現役機組煙氣排放要達到新標準,部分技術仍需要經過實踐,并進一步檢驗。目前來說,我國大多數電廠采用的電除塵器均需進行改造。從效果上看,采用布袋除塵技術、電袋復合除塵技術或移動電極、高頻電源等新工藝,更利于減排。但由于缺乏廣泛的應用,這些新技術還不穩定,如布袋除塵出現多起短期運行布袋破損的情況。

對于脫硝技術,目前,我國尚未徹底解決脫硝催化劑原料的技術瓶頸問題,脫硝催化劑及其原料仍需要大量進口。“脫硝催化劑本身就是新事物,配方工藝等技術在國內一些地方還沒有完全消化吸收。”王忠渠坦言,電力企業也難以根據煙氣成分等科學選擇催化劑。

由于短時間內集中大規模的脫硝改造,使得脫硝催化劑在國內一度供不應求。尤其是前兩年,因為對催化劑市場預估不足,部分電廠已經完成了脫硝改造,卻因缺乏催化劑而無法運行。

“我國在較短時間內對火電排放提出了嚴格的標準,這時,技術上的短板就暴露出來了。”上述大唐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尤其對一些老電廠而言,根據目前的設備、技術工藝,節能減排能達到的效果似乎已經到了頂端。津能熱電廠副總經理、黨委書記趙勝軍告訴記者:“電廠每年都有減排和降低煤耗的指標,但是對于老電廠而言,達到現在的目標已很困難。如果沒有新的技術跟進,要想進一步節能減排,就只能推倒重建了。”

“雖然受改造時間限制,但電廠仍要合理安排建設火電廠污染控制設備的時序,避免環保設施建設一哄而起、質量下降,出現建成后未運行先改造的境況。”王忠渠建議道。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霧霾,火電,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