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歐光伏爭端落聽?

2013-07-04 16:28:43 新商務周刊   作者: 王佩菁  

“雙反”、懲罰性關稅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國內的光伏產業需要面臨的真正困難是資金短缺以及快速擴張埋下的隱患。

中國與歐盟之間關于光伏產業的貿易摩擦已經持續兩年。在此期間,中國的光伏企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而歐洲的相關行業也備受折磨。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歐雙方都意識到,如果再不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爭端,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近日,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在與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一同出席第27屆中歐經貿混委會會議時表示,中歐雙方經談判已就大的框架原則上達成一致,只剩下如何實施的技術性問題,他希望、同時也很有信心近日就會有結果。

重啟談判

此前,歐盟委員會宣布從6月6日起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同時決定,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將升至47.6%。對于這一決定,中國商務部表示堅決反對,同時宣布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一時間,中歐貿易戰迅速升溫。

然而,不管是中方還是歐方,貿易戰都不是希望的結果。目前,中歐雙方已就光伏問題解決框架達成一致,將會通過“價格承諾談判”來解決爭端。所謂“價格承諾談判”,是指中方承諾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不低于某個最低價格,并設定具體時間期限,且中方承諾將每年出口至歐洲的組件限定在一定的規模范圍內;作為交換,歐盟將不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

這是一場硬碰硬的談判。從技術層面講,雙方分歧較大、爭議較多,即便在認同價格承諾大方案的框架下,依然涉及非常多的細節。具體而言,價格承諾包括價格、數量、價格+數量幾種方案,歐方欲在價格和數量上雙重設限,而中方則不愿談數量限制。此外,提價的具體幅度和提價的基期等均須達成一致。

不僅如此,歐委會表現出的強硬態度也是談判的一個障礙。一方面,初裁前成員國投票中的失利,以及中方對歐葡萄酒雙反的反制,都讓歐委會感到顏面掃地,他們亟需保證在歐盟國家中的獨立地位和威信;另一方面,德古赫特明年任期將滿,由他力推的光伏征稅等計劃的成敗可能影響其仕途,為了撈取個人資本,他或許會把對華強硬路線走到底。另外,歐盟內部存在許多“搖擺派”,他們如何“站隊”目前尚不知曉,也給談判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在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所有這些問題都要由一個方案來解決,難度可想而知。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許多業內專家表示,中歐能夠坐下來談,表明中國政府的努力有了一定成效,也給劍拔弩張的中歐貿易關系降了溫。然而,盡管雙方都希望能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但結果誰也不能打包票,因此相關企業依舊要繃著神經。

泥潭中的企業

歐洲是光伏的第一大市場。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像光伏一樣被歐洲的風吹草動所左右。面對歐洲的“雙反”,中國的光伏企業除了擔心,很難采取具體的行動。

據媒體報道,目前大部分光伏企業都在忙著在終裁前大批量出貨,6月7日以后赴歐的各大海運航線基本處于爆倉狀態。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表示,自6月4日公布初裁結果以來,公司收到不少來自歐洲買家的新訂單。“歐洲買家明確提出,只要能趕在終裁前在歐洲清關,企業能生產多少貨,買家就要多少。”

袁全預計,從目前中歐談判情況看,取消關稅的可能性微小,最理想狀態是維持11.8%反傾銷稅。“中國光伏產品的價格平均比海外品牌便宜20%,即使增加11.8%反傾銷稅,中國產品的優勢也并未盡失,依然可以勉強銷售。”

早在2011年,面對美國政府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中國14家主要光伏生產企業發布聯合聲明,稱希望美國秉公執法。這次的抱團并未取得實際的效果,反而在這一波還未平息的時候,歐洲的“雙反”再次襲來,中國光伏的泡沫加速破裂。

其實,“雙反”、懲罰性關稅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國內的光伏產業需要面臨的真正困難是資金短缺以及快速擴張埋下的隱患。作為國家曾大力扶植過的新能源產業,光伏經歷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但正是這段美好時光讓光伏企業陷入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接下來幾年的擴張最終失控。危機發生后,光伏企業要面對的不僅是萎縮的市場,還有扶持力度減弱的政府、越來越苛刻的銀行、整個行業的資金鏈斷裂,一時間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

新能源產業在各個國家的發展中都遇到過問題,而中國光伏行業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長。起初,一輪來自各方的熱情似火對光伏產業的發展埋下了禍根;如今,各界的冷若冰霜與當初的捧殺同樣來得不理智。“在銀行等機構心目中,我們已經成了妖魔行業。”江蘇一家光伏企業的高管哭笑不得地告訴記者。大部分的光伏企業都希望,國家在將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出臺配套的金融支持政策,使各種融資渠道恢復暢通。

春天在哪里?

中歐談判渠道的重新暢通給中國的光伏企業吹來一陣若有還無的春風。但回想一直以來的爭端,光伏企業應該意識到,一個過分依賴歐洲市場、依賴政府補貼而發展的行業,注定會走得步履蹣跚。

危機中永遠埋藏著機遇。被迫在危機中求生存的中國光伏企業在經歷寒冬之后,對行業有了更深的思考,也邁出了原本早該邁出的腳步: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技術創新。

2013年5月23日,中電光伏的土耳其工廠正式建成投產,公司跨入真正的全球化制造時代。中電光伏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土耳其工廠的產能是120MW,今年的目標是170MW發貨量。目前該公司在國內的生產基地一直處于開工不足的狀況,而土耳其工廠由于獲得了當地的原產地證明,可以有效避開美國與歐盟的雙反政策。

在國內,各種關于光伏政策的呼吁一直不絕于耳,發改委、國家電網等相關部門也一改往日鐵板一塊的面孔,推出了很多利好政策。但政策的穩定性依然存疑。

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少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光伏電站是一個特殊的產品,它必須不間斷地運行二十五年,產品價格降低的前提是保證二十五年使用壽命周期。”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是必然的趨勢,如何撐過二十五年、撐過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漫長周期,是一個需要光伏行業權衡、需要整個社會博弈的命題。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光伏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