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克隆霸王龍”計劃

2007-03-07 00:00:00 中國能源網   作者: 韓曉平  

本文章包含附件下載,請在這里點擊右鍵選擇“目標另存為...”

有專家將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特高壓形容為是一個“克隆霸王龍”的計劃,為了給大家增加肉類供應,在既不清楚恐龍肉好不好吃,也不清楚我們有沒有足夠的飼料供養這些恐龍的前提下,就頃大家囊中之財務去全面克隆霸王龍。即便是克隆大功告成,我們也要將現有的牛羊豬禽全拿出來供養這些霸王龍,鬧不好連我們自己也要被這些霸王龍吃掉,而最終這些霸王龍的肉可能根本難以下咽。   

近來,隨著“特高壓”熱度的不斷升溫,對于發展特高壓電網的不同主張也隨之激烈,有三五位專家不識時務,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諱”不斷公開發表異議,盡管這些反對意見被支持者和媒體邊緣化了,但是他們的聲音仍然得到國務院領導和發改委主管領導的傾聽,認為對于特高壓問題應該進行充分討論,通過試驗來驗證。

我們在研究了正反雙方意見,以及媒體的有關報道之后,發現參與意見的許多人,無論正方和反方對于問題爭論焦點存在著盲目、誤解和情緒化等問題,使爭論缺乏質量,關鍵問題沒有實現充分討論,很多爭論被遮蔽了。特別是作為特高壓項目操作主體--國家電網公司并沒有能集中回應專家疑問的焦點。盡管組織的宣傳攻勢非常強勁,但沒有針對問題進行有說服力的回應。

圍繞特高壓實際存在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是特高壓直流輸電;第二是特高壓交流輸電;第三是特高壓同步電網。

一、對于特高壓直流輸電,爭論雙方其實都沒有太多異議。張育英、蒙定中、陳望祥、蔣兆祖等老專家都不反對發展這一技術,認為這一技術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進行示范推廣。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批準了將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列入示范工程。提出不同意見的只有楊名舟,他的反對意見并不是出于技術層面,而從市場和體制的角度出發。他主要認為未來市場需求有限,而試驗費用高昂,并不經濟可行。特高壓下的全國一張網,在技術上強化的大壟斷,影響電力改革成果。

二、在交流特高壓交流輸電上,雖然爭論有所升級,但是大多數反對者基本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意見,認為可以進行試驗,在技術和產品切實得到驗證,且市場確實有需要的情況下,在能確保運行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也可以考慮適度發展這一技術。但是專家們并不支持國家電網和其所邀請的國內外專家大力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的呼吁,他們認為中國對于這一技術的需求被國家電網公司夸大了。

政府有關部門和國家電網公司,以及其他發電企業認為中國未來能源將依靠大水電、大核電和大火電的方式來解決。反對一方的意見認為,核電站由于冷卻、安全等因素限制,發展大核電應該布局在東南沿海地區,距離電力負荷中心不會太遠,并不需要長距離輸送,且集中外送也不符合核電站的安全要求。東南沿海的核電站電力基本可以就近利用,發展特高壓交流輸電對于核電工業實際意義不大。針對大水電建設而言,西部的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基本完成,沒有多少項目需要新建特高壓輸送。而西南地區水利資源雖十分豐富,但是通過特高壓直流輸電完全能夠需要滿足,而且技術比較成熟可靠。從市場配置看也應就近供應西南、華南市場,沒有理由舍近求遠將這些電力輸送到華東、華北。

爭議中對于發展大煤電與特高壓輸電組合是否合理是一個突出的焦點。反方認為,中國的煤炭資源集中在西北地區,資源非常豐富,但有兩個相對立的問題,一是由于太行山--燕山山脈,及秦嶺等隔阻了交通通道,使煤炭運輸受到制約;另一個是水資源嚴重限制了電力項目的大規模建設。煤運不出來,需要大煤電和特高壓解決;但沒有水,在西北建設大煤電將會非常困難,如果全部發展空冷,發電效率將受到很大影響。且將極為有限的水資源都去用于保障大煤電,下游的城市,以及工農業將可能因為沒有水而陷入困境,最終大煤電和這些特高壓輸電線路可能因為下游市場枯竭而成為聾耳。

反對一方的專家們提醒,必須看到另一個行業的技術進步正在干擾發展特高壓的戰略構想。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系統化能力的加強,使中國的鐵路運輸效率急速提高,原來設計最大年運輸能力1億噸的大秦鐵路,現在的運輸能力已經達到每年2.5億噸,而且還有進一步增容改造的潛力。如果按照280克標煤發一度電,大約可以維持近1.5億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的發電容量。根據國家批準的國家電網公司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工程試驗工程,該線路全長653.8公里,送電能力300萬千瓦,即便將來達到500萬千瓦。比較下,一條大秦線等于5~8條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而且,神府--黃驊的鐵路也可能建設成為另一條大秦線。

此外,中國正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快速行進,亞太地區的經濟也在快速整合,要素資源全球化配置已經成為現實。在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亞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開采條件良好,熱值高、含硫低、灰份低,而且運輸成本也非常低,目前臺灣因為大陸煤炭價格升高已經完全轉用亞太其他國家的資源,而大陸東南沿海也已經有不少電廠開始使用進口煤炭。在全球化資源優化配置的前提下,還有沒有必要急著將我們自己子孫的資源盡快挖光用盡。除煤炭之外,全球的天然氣資源也在加快開發利用,就資源量而言,天然氣可以再支持人類發展100年。雖然,天然氣成本較高,但是根據世界各發達國家的經驗,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統可以大大提高天然氣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提高用戶承受能力,特別是環境影響非常低,是煤炭根本無法相比的。長遠看,國家電網不可能因為要發展特高壓來阻滯這一技術的發展,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利益體可以因為自己的意見,最終改變人類進步的軌跡。[page]

三、在關于特高壓爭議中最為激烈的是建設特高壓同步電網的問題,電網專家張育英將其稱之為:“全國電網的禍患”,另一個電網專家蒙定中一再發出警告:“千萬不能用交流百萬千伏將全國聯成一個網”。反對者認為這是一個“勞民傷財”,“根本沒有作為網架的使用價值”,是懸在中國國家安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專家認為,電網越大問題越復雜,特別是存在整個交流同步電網大停電的高風險。而陳望祥認為,“電網范圍越大,越容易受到破壞,無論戰時或平時,一旦發生緊急事故,影響巨大。為了盡量縮小影響范圍,各國都以區域性電網為選擇,沒有一個國家建設全國性特高壓電網”。有人甚至認為,這等于是給敵對勢力要挾中國提供了一條絞索,是將一個企業的利益置于國家安全利益之上。

為了駁斥這些言論,國家電網將國際大電網會議秘書長科瓦爾和荷蘭電力試驗所歐洲咨詢部總經理詹森等國際著名專家請到中國來。然而,這些專家避重就輕,大耍滑頭,只談特高壓輸電技術可行,確避而不談發展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如果技術成熟,無論怎么說一體化的歐洲比中國更需要、更有條件建設特高壓同步電網。國內一些支持特高壓最堅定的院士、教授也在玩文字烏龍,大談特高壓優勢,確最終將話題引入特高壓直流輸電,而故意回避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這個最敏感、最關鍵的話題。唯有國家電網公司的專家明確無誤地強調要“建設成為一個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電網”,提出“要把科研、規劃、設計、制造、建設、調試、運行這七方面的技術都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占領世界輸電技術和輸變電設備制造技術的制高點”。反方譏笑這一觀點:這個制高點國外人已經占領了幾十年,因為這個光禿禿的頂峰毫無停留價值所以大家都早早下了山,現在你再牢牢掌握最終也不過是孤家寡人“高處不勝寒”。

建立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讓幾億千瓦的發電容量,全國數千臺大小機組同步運行,毫無疑問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有沒有必要?所以,國家發改委提出: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實踐檢驗是非常必要的,要通過特高壓的試驗工程,進一步研究論證和驗證特高壓的安全性、經濟性、可靠性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

反對者在媒體對特高壓電網優勢鋪天蓋地宣傳的壓力下,仍然堅持對特高壓同步電網提出質疑,主要含括:不安全、不必要、不省地、不節能和不經濟。而項目操作者和支持者并未就這些問題針鋒相對地做出有理有力有節的回應,只講大道理,只講好處,只講成就,對關鍵問題沒有具體解決方案、沒有承諾,也沒有具有說服力的事例。

1、安全問題:這是反對者最為擔心的問題,也是國家最關心的問題。支持一方絕大多數專家和領導都對此都采取了避而不談,即便有各別人涉及此問題也只是云山霧罩地說發展特高壓交流電網將更“堅強”。反方列舉美加大停電和最近發生的歐洲大停電后,國際間對于大電網安全問題越來越秉持懷疑態度。今年7月1日河南500kV嵩鄭雙回路線路調閘引發河南26臺機組共600萬千瓦發電容量解列,造成河南大范圍停電事故。事故調查顯示,正是進口的保護設備引發了這次重大事故,而我們在特高壓項目上還有大量設備不得不依靠這些并不可靠的進口設備,安全問題如何能不讓人們擔心。全國一張大網就意味著一點的事故將很可能演變為全國范圍的大停電,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將會引發全國性社會混亂,難道國家電網可以脫得了干系?如果國家對此采取“項目終身追究制度”,還有沒有這么多專家支持?難道不應該慎之又慎,進行充分論證和試驗嗎?陳望祥認為,當前最迫切的不是發展特高壓,是怎么先將500kVA電網的安全穩固問題解決好,把城市電網的配套系統搞好,把農村“村村通”落到實處。

2、市場問題: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美國、前蘇聯、日本、意大利等國家先后開展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前蘇聯建成了長達2362公里的115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意大利和日本也先后建成了特高壓試驗工程,但沒有一個國家仍在特高壓狀態運行。科瓦爾秘書長在《2006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認為,北美、歐洲沒有繼續發展特高壓“主要是沒有市場”。國家電網領導也強調發展特高壓技術“不僅對于中國,而且對于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如果歐盟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沒有市場”需要,這個“意義”何謂“重大”。科瓦爾秘書長轉而又說中國情況不一樣,因為中國有需求。但是具專家透露,葛洲壩--上海的超高壓輸電線路就長期沒有滿負荷,沒電可送。另據《南方周末》報道,曾撰文主張發展特高壓的吳敬儒先生也指出國家電網發展特高壓的方案有缺陷。比如,國家電網要求是把四川云南的水電送出來,但四川的水電自己都不夠用,將來可能沒有電可外送。而在煤炭基地建設電廠,然后將電送到用電中心區,也未必是經濟的。

根據楊名舟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跨區之間電網互送不到總發電量的2.8%,中國跨區域電力輸送需求究竟有多大,值得深入研究。如果我們看一看中國的地緣條件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情況,中國是一個采取統一時區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全國雖然跨越5個時區,但全部統一按照北京時間運轉。主要城市和絕大多數人口幾乎全部集中在北京所在的東8區和相近的東7區中,而在這一區域中從北到南依次由遼河、海河、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形成了經度相同而緯度不同的城市群,并由此形成了東北、華北、華東和華南電網的負荷中心,以城市群構成的電網之間顯然沒有時差性相互調節的關系。從季節角度看,夏季南方熱,北方城市也離不開空調,城市化和全球變暖已經造成城市溫度普遍據高不下,常常出現夏季北京氣溫接近40℃,哈爾濱和海南都是35℃,所以各大電網之間也沒有進行跨區域的季節性調節的能力。中國的地緣分布條件和體制完全不同于北美和一體化的歐洲大陸,美歐都采用了多時區制,并存在南北季節性調節的條件,但都沒有建立特高壓電網的計劃,甚至沒有搞一張大網的計劃,為什么?

一些支持的專家為證明特高壓可以調節電網需求,特舉例今年的四川缺水造成供電緊張,認為如果建立了全國特高壓一張大網就可以徹底解決此類問題。但也有專家反駁,實際情況是由于四川缺水,導致三峽和葛洲壩兩大水電站的來水同時受到影響,發電不足,不僅波及了華中,甚至也影響了華東、華南電網的電力供應,這就是中國的地緣現實情況。

3、省地、節能和環保問題:支持者認為發展特高壓節約土地資源,1條1000kV特高壓是1條500kV輸電能力的5倍,而反對者認為擴建一條鐵路至少等于5條特高壓,而5條特高壓比一條鐵路并不節省土地。支持者認為特高壓輸電損耗低,比“鐵路+海運”更加節約運輸環節的能源損耗,所以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而反方從另一個層面反擊說,世界上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一個標準,就是對于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要提高到60%,丹麥做到了,歐洲其他國家也在接近這一指標。如果將煤炭在坑口發電,即便是采用最先進的超超臨界技術,發電效率也僅僅能夠達到45%,就算是特高壓輸電完全沒有中間損耗,也不可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如果將煤炭或天然氣運到能源需求現場,依靠熱電聯產進行能源的梯級利用,能源效率就有可能達到60~80%,電力、熱力就近利用,輸送網損更低,灰渣也可以用于制造建材,并不造成對糧田的侵占,水源壓力也可以減輕,最終可以實現溫室氣體減排,保護環境。

在這一輪爭辯中,暴露了一個深層的問題,我們企業往往只能看到行業內部的問題,因事論事,桎梏在壁壘之中,只能盯著自己的行業進行優化,結果就是將工廠越建越大,將系統越搞越大,確不能跨出行業來看待問題和應對跨越行業的挑戰。[page]

4、經濟問題:關于建設特高壓電網經濟不經濟的問題,關鍵是未來市場有沒有需求,你是根據自己的預測來建設輸電線路,還是根據市場需求以及供需協議來建設相應的輸電項目,這是能否根據市場經濟的原則發展特高壓,由市場配置資源;還是根據壟斷意志控制市場,以特高壓來配置資源的主要爭論焦點。

中國的電網建設嚴重滯后于電源建設,造成一些新建電廠送不出電,城市電網配送不下去,國家電網認為發展特高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21世界經濟報道》也認為:“目前電網基礎建設仍然薄弱的情況下,拆分(電網)非但不能鼓勵競爭,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電網建設滯后,華北廉價的火電和西南廉價的水電就不能低成本、高效率地進入東部負荷中心參與競爭”。大家有沒有想一想,為什么電網建設會滯后?過去國家電力公司一家通吃,結果電源電網都“滯后”。我們打破發電壟斷,大家辦電,現在發電能力出現“過剩”。而電網仍然是一家辦,從上到下大一統,結果解決不了“滯后”的結癥。國家電網可以不拆,但是輸電配電必須分開,否則仍然改變不了“滯后”的局面。輸配不分,配電不交地方既不能調動地方投資建設配網的積極性,也無法調動地方控制和優化負荷進行需求側管理的積極性。如果在這種條件下再將大量資金都投入到特高壓電網建設,那么配網建設就會更加“滯后”,即便實現了把“華北廉價的火電和西南廉價的水電”引到華東,恐怕依舊還是有電供不出去。

電網公司認為發展特高壓可以優化配置資源,而反對者認為只有市場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經歷足以說明,依靠權利來配置資源最終不可能是一個優化的結果。政府的計劃經濟沒有能夠達到這一目標,致使中國“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最終走上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國家電網做為一個企業,希望通過一種自己推崇的一種技術來配置供需關系,這現實嗎?如果你建設了特高壓輸電線路,企業卻都搬家到電源點附近,造成數百億上千億的特高壓輸電系統向俄羅斯、日本的特高壓一樣無電可輸怎么辦?中國目前的能源結構和需求布局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在全球化資源配置下建立的,與中國的經濟結構和全球產業分工密不可分。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貫徹,以及印度、越南等新興國家的發展接力,中國的產業結構不可能不發生轉變,能源的需求和布局也不可能不進行調整。中國正在面臨著這樣的快速變化的過程之中,而一個特高壓大電網能否適應未來的快速發展的結構性變化的新格局?

我們長期在封閉體制下工作的同志應該將頭探出行業壁壘,看看快速變化的世界。顯而易見,應該先解決市場配置資源的問題,再來討論是不是需要進行特高壓建設,發展特高壓和電力改革不能本末倒置。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進程,屆時面對可能產生的巨額浪費是不可能不面對社會輿論的追究。你可以引導媒體的報道,黯淡反對者的聲音,但是無法在信息化的今天將所有的歷史紀錄抹去。無論你是專家、官員,還是企業領導,你今天的所作所為不可能不面對未來實踐的檢驗。

在特高壓爭論中,為什么正方難以說服反方,也難以服眾。研究發現正反方專家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反方的代表人物陳望祥、蔣兆祖都是長期從事能源系統規劃的專家,對于全局性問題看的比較清楚;而正方出陣的專家往往是一些專注于某一專業的技術專家,綜合知識和信息不足,視野局限一隅,往往就事論事,造成許多局外人在聽取雙方意見之后明顯傾斜反方意見。另外,許多正方人士在面對媒體時只能將國網公司領導的意見不斷重復,缺乏自身對問題的認識,說話不自信,說服能力不足。一些支持正方媒體的報道常常如同國網公司的講稿,在說服力上,特別是例證上存在欠缺。

但不管怎么說國家電網公司在這一場爭辯戰中表現了良好的執行力,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潛力。如果,今天選擇的命題不是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這樣一個前景不明確,爭論多多的技術;而是選擇一些真正代表未來的技術,這個團隊將會真的如虎添翼。事實上,世界的潮流已經不再是發展特高壓這種恐龍式的技術,即便是最希望中國沿用這一技術的國際專家,也是不得不含糊其詞。而數字化電網、分布式電力系統和分布式電網正是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代表了未來的技術方向,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電網企業,在制定標準和優化管理方面具有無以倫比的優勢。在信息時代,每一個企業都在追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和成果,而國家電網具有極大的潛力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化企業。數字化電網是一個多維網路,它可以利用電力線的數字通訊技術,將電網、高清廣播電視網路、計算機寬帶網路和電信網絡融合為一體,利用電力的村村通、戶戶通將數字信息網植入到每一個家庭,甚至每一臺電器。將電力用戶和電源企業,甚至運輸和燃料供應企業鏈為一體,最大限度進行上中下游的協同優化。這一技術將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可以向微軟一樣壟斷市場,走向世界。它在用戶側實現數字化需求側管理;在輸配側實現數字化節能優化調度;在電源側實現數字化最佳工況運行配置;在燃料供應側實現數字化零庫存配送,將供需鏈接充分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達到節約資源和科學發展的最高境界。同時,國家電網還可提供多惟度增值服務,成為新一代電信、寬帶、數字化高清電視節目的綜合服務商,利用每一個家庭的入戶電線實現最廉價的信息服務,使利潤實現最大化。

此外,國家電網還具備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能源企業的潛質。近年來“村村通”造成農網電力損失巨大,而發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網損失,利用農村的生物質資源,發展沼氣、秸稈氣分布式微型熱電技術,小型風能和小型水能資源發電技術,就近轉換電力供應邊遠農村,既可以減少電能損耗,也可以樹立綠色環保的形象,同時還可以通過碳交易補貼投資。

總而言之,對于國家電網公司這樣的企業“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并非是一條科學發展的捷徑,因為它存在太多的疑問難以讓人誠服。無論在企業形象,工作政績,還是經濟性上,都不能說是最佳選擇。將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與科學發展觀聯系在一起,確實有些牽強。我們不知道國家電網將如此眾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和資源押在這樣一個疑問多多的寶上,是不是值得?為什么不另擇一條更加輝煌、平坦和可以清楚地看到遙遠前程的道路?

國家發展改革委陳德銘常務副主任最近指出: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中國的試驗和驗證,受到國內眾多專家、學者和電力界權威人士的廣泛關注,是否發展特高壓的技術,目前看法比較趨同,政府也做出了研究特高壓技術和開展特高壓試驗工程的決定。但是在特高壓技術的某些適用領域,尤其是對交流特高壓技術的應用以及由此出現的交流同步電網規模擴大,大電網如何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等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意見尚不一致,需要進一步討論,我們覺得有討論、有爭論,通過討論和爭論來驗證,這是好事。為此,國務院領導多次要求,對特高壓的應用一定要充分論證,并經過試驗工程驗證,是非常正確的。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