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能源行業能讓多少人一夜暴富?寥寥而已

2007-08-01 00:00:00 中國能源網   作者: 韓曉平  

我們目前還無法精確統計能源為中國創造了多少財富,因為能源并非是一個行業,它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它是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石,是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動力。專家們有一種說法,能源及相關行業至少創造了中國三分之一的GDP。2005年中國GDP總額為18萬億人民幣,如果安這一尺度推算,大約6萬億的財富與能源及相關行業有關。

但是,能源并沒有創造出三分之一的中國富豪,因為能源的各個行業一直都是資金、技術高度密集,公共資源和財富高度集中,國家意圖高度體現的敏感禁區。然而,隨著能源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壓力不斷加劇,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禁區的大門正在開啟,里邊的財富也從漸開的門縫中緩緩流出 … …

IPP的成功

英國著名的前首相邱吉爾對于如何應對能源難題有一句至理名言--解決能源問題只有靠多元化。這個“多元化”意味及其深遠,不僅包括能源來源的多元化、能源資源的多元化、能源利用方式的多元化,也包括參與投資能源主體的多元化,即讓更多的企業和民眾參與解決能源問題。

如何調動企業和民眾的積極性共同應對能源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唯有打破壟斷,開放市場,鼓勵競爭,讓參與者有利可圖,使供需雙方直接進行交易并對交易進行管理。二次大戰之后,無論是東方的社會主義,還是西方的資本主義,都在實行著管制經濟,或者稱為計劃經濟。由國有企業和能夠體系政府意志的壟斷企業把持著能源行業,成為管制或計劃的核心環節。而這一體制為兩極世界都造成類似的、巨大的、無窮無盡的麻煩。這些壟斷企業依靠規模來壟斷市場,利用壟斷來維持他們巨大的工業化能源系統的運行。但是這些系統的運轉效率越來越低,抗擊風險的能力也越來越弱,經濟效益更是越來越差,從而引發的道德、社會問題也是越來越多。終于有一天,由于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為了懲罰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行了全面的石油禁運,使壟斷企業把持的本來就搖搖欲墜能源系統徹底失衡,引發了世界第一次能源危機。

危機之后各國政府為了應對能源短缺,不得不采取積極開放市場的策略,從而推動全球市場化改革的浪潮,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成功,最終導致12年后前蘇聯的解體,使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和管制經濟的資本主義一起被放棄,市場化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這一全球性的市場開發創造了巨大的發展動力。也造就了無數億萬富翁。

第一批致富的是美國的獨立發電商(IPP),由于燃油短缺和油價高昂,開發利用天然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話題。使用天然氣需要建造管道從氣田輸往用戶,難以儲存且價格也不低廉。利用天然氣直接燒鍋爐非常不經濟,最合理的用途是建設小型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系統。先利用天然氣發電,將發電后的余熱用于制冷或采暖,能源利用效率、設備使用效率和經濟性均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這些小型熱電廠不能吸引大型電力企業的投資興趣,從而為創新者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一些技術專家、發明家,甚至學生為大學、醫院、工廠、政府機構等開發設計了小型的能源站,并說服了私募投資者給予資金支持,利用經過改造的飛機發動機或內燃機用天然氣發電,并將余熱用于供應空調系統的冷風或暖風,同時收取電費和空調費。這一節能技術創新和節能經營創新,為這些創新者賺取了大量的金錢。

這些獨立發電商不僅利用天然氣,而且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來增加電力供應,水能、煤炭、重油、秸稈、沼氣、垃圾、地熱、工廠余熱余壓等等。他們的努力得到民眾、政府和企業的廣泛支持,大家聯合起來共同打壓來自電力壟斷利益集團的刁難和抵制,強迫他們高價收購這些創新者所發的高效清潔電力。這種新型發電方式迅速席卷全球,在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風起云涌地出現了大量獨立發電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創造了一大批成功的創業者。

中國的IPP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電力市場的開放,全球的IPP開始涌入中國。利用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中對于電力和熱力的極大需求,以及國有大型發電企業對小熱電不屑一顧的機遇,在各地大力投資興建燃煤熱電廠。但是,這些IPP在電廠建成之后,正逢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他們在沒有執行協議意識的地方政府和電力企業的壟斷經營面前無法獲得預期利潤,甚至還背負虧損。最終他們不得不賤賣電廠,卷起鋪開黯然離去。

外國IPP走了,并不意味著這一行業將在中國消亡。一些精明的熱用戶、管理者和民間投資人通過并購、MBO等方式迅速收購了大量的熱電廠。我從1993年起就為國外IPP在中國投資提供咨詢,1998年開始參加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的工作,這個委員會相當于中國熱電行業的協會,有幾百個熱電廠會員,每年數度召集一些行業會議,我也年年參加他們的會議。幾年來,不知不覺地我突然發現參會的前后左右的代表都成為了億萬富翁,特別是江浙、山東、河南等省。一個2.4萬千瓦的標準化的小型熱電廠和供熱系統的造價在2~3元人民幣;一個10萬千瓦的標準化中型熱電廠的系統造價在8~10億,而這類容量規模的熱電廠已經大多實現民營化,他們可以算是中國自己的IPP。

盡管這幾年煤價不斷攀升,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夠保障熱電廠的綜合效率,盈利仍然非常可觀。浙江有一個4萬千瓦的熱電廠,只有百十幾個人運行,每天的凈利潤超過20萬。而一個私營印染企業自備熱電廠裝機容量不到5萬千萬,每年凈利潤超過一個多億。許多熱電公司董事長擁有了超過1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而且有些還不止一個熱電廠,甚至已經出現擁有數百萬千瓦熱電機組的企業家,控制的財富規模超過百億。這些熱電廠不僅為社會提供電力,而且為工業生產提供熱力,代替了成千上萬的小鍋爐,節約了大量能源,減少了環境污染。盡管他們在胡潤排行旁上名不見經傳,他們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工業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page]

煤炭造就了更多的富翁

2004年我應邀去山西,朋友請我吃飯一桌坐下來12個人,主人請的10個朋友除了一個渾身名牌西服革履的陪客外,另外9個看上去多象農民,有的甚至灰頭土臉。主人告訴我,著西裝的是做房地產的,除了他的資產不到1億,其他都不含糊,有的超過幾個億,不是擁有幾個煤礦的礦主,就是擁有焦化廠的廠長。

煤炭行業是中國最早開放的行業,大量的民營企業已經通過挖煤積累了資本,造就了成百上千的億萬富翁。也許這些資本過于血腥和骯臟,但是它與其他的原始積累并無不同,造成這一局面與政府管理失效,政策朝令夕改,以及官煤勾結和缺乏長期協議機制有關。正因為煤礦主的經營“今天不知道明天”,所以才會采取這種掠奪性開采。寧可買“賓利”轎車,也不在煤礦安全上有所投入。不管怎么說,進入新世紀,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如果不是這些眾多的大小煤礦供應了能源,中國也不會實現如此的飛躍。

在中國崛起中,建筑業成為龍頭企業,它的發展帶動了鋼鐵工業,從而也拉動了焦炭工業的發展。在山西呂梁地區、陜西韓城地區,以及“在衛星上看不見的”寧夏、陜西、內蒙交界地區的地下,埋藏者大量的優質焦煤,煉焦成為一個巨大的行業。當焦炭因市場需求一路走高時,一些人利用土法煉焦,靠肆無忌憚地污染環境和浪費資源攫取了第一桶金。隨著社會產能規模的擴大,焦煤價格的攀升,以及國家對環保和資源浪費問題的關注。使得大量的低端參與者被淘汰,而一些成功的經營者實現了整體的產能、技術、資本三升級。他們拆除了小焦爐,淘汰了落后工藝,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煉焦生產線和高質量的焦炭,并利用曾經造成嚴重污染的焦爐煤氣發電或生產甲醇。隨著技術進步,這些曾經是千夫所指的“小焦化廠主”完成了進一步大規模發展的再積累。

石油難以再造富翁

民營企業進入石油領域與煤炭完全不同,幾乎所有的民營石油公司都與國有石油企業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因為,石油是一個資金、技術、知識密集型企業,而且需要有非常特殊的關系紐帶。從目前全球化進程看,除了在海外找油,以及石油服務業和技術型企業有希望繼續創造一些富翁外,在主營業務領域幾乎沒有小型企業發展的空間。

目前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以及中化等大型國有企業在管理上和市場意識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這種進步正在隨著全球化競爭一再強化。以前,他們曾將加油站和天然氣終端市場拱手讓給的民營企業,也曾創造了一大批新貴。但今天他們在市場上越來越精明了,他們不僅意識到向需求終端延伸的意義,而且在資本運作上更加成熟。他們可以依靠對政府的強大影響力,以及幾年來由于石油價格高企積累的巨額財富,利用資本市場對他們強有力的支持,并吞所有他們看的順眼的企業、市場和資源。百億美元的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他們垂涎的獵物,何況區區幾億、幾十億的中國民營企業?即便中國的石油巨頭對這些企業不感興趣,跨國公司也會因為開發中國市場迅速并購這些有一定價值的中國企業,例如最近的“統一潤滑油”。

并非在石油領域沒有發財的機遇,除非你能真正發現他們的軟肋。光彩石油利用他們靈活的市場機制,在海外獲得了資源,并在油價據高不下的時刻將原油運回國內市場。對于許多民營石油企業而言,機會也許不在國內。大型石油公司一般反饋機制較差,資金使用不靈活,同時受到政府和股票市場的嚴厲監管,還被媒體盯著不放,手腳被束縛了。而在發展中國家去開辟市場需要極大的靈活性,西方、日本有許多中小型公司到處拉關系、找項目,對項目進行前期開發之后,再將項目賣給大公司,向風險投資商一樣進行經營,投資回報非常好。如果中國的一些石油企業避開自己資金、技術劣勢,發揮自己的靈活的優勢,也許機會更多。

數風流人物還看節能新能源

我作為新能源商會理事參加新能源商會成立儀式,身邊坐著一味謙和的翩翩學者,一交換名片才知道這是中國首富,無錫尚德的施正榮博士。

在網絡泡沫中涌現出的一批TI英雄,張朝陽、丁磊、吳鷹和馬云等,但他們與施正榮的財富相比較差距甚大。施正榮在太陽能技術上的成就,順應了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潮流,不僅是一種最前衛的高新技術,而且是最為震撼人心的高新理念。施正榮的成功不僅得到私募股本市場投資者的看好,也得到了股票市場的熱烈響應,更加得到終端市場的支持。在德國政府明確對太陽能發電設備使用者的銷售電價給予補貼政策下,使無錫尚德完成了私募和上市增值;美國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再次簽署了與德國類似的政策,使施正榮的財富更上了一層樓。

施正榮的成功不僅是他所從事的專業是當今全球最看好的專業,而且他在國外學習多年,對于資本市場的運行有了必要的了解,能夠依靠資本市場來快速成長。但機遇并非只給施正榮一人,隨著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全球對于新能源關注度的升溫,隨著中國修改《合伙企業法》為私募股本市場開創的全新的資本環境,必將有一大批從事新能源產業的創業者加入新富豪的行列。目前中國從事新能源產業的不少創業者已經完成初級階段的資本積累,正在等待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跳躍發展。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