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石油進口增長莫心慌

2009-08-27 15:26:46 中國石油石化   作者: 張抗  
無論哪個時期都沒有因進口石油而影響到進出口貿易的總體格局或構成,也沒有使經濟快速發展的態勢受到制約。顯然,油價上升會使GDP增速下降的說法不夠正確,至少是不全面的。
中國的石油供應,特別是進口, 一直是國內外能源界乃至全國上下都關注的熱門話題。許多人擔心大量進口石油是否會影響國家安全,進口花費了大量外匯(持別是在高油價時期)是否會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筆者分析了2000年以來的石油進口及其影響,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量價雙增
在國內石油產量增長極緩慢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迫使石油進口量快速增長。從進口量增速和油價變化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時期:2000~2005年油價持續高速增長,2006~2008年上半年油價超高速“瘋長”,2008年下半年以來需求和進口量回落、油價大幅下跌。顯然,2000年至2008年(上半年)構成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中國石油進口量和油價雙增的局面。為了適應統計資料的特點,本文仍把2008年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以原油進口量看,2000~2005年的年進口量增加81%,年增長率為12.58%;2005~2008年的3年間增加41%,年增率為12.07%。兩個時期的油品(包括各種成品油和來自原油的固體產品)年增率分別為11.76%和7.29%。
本世紀初油價總體呈升勢。考慮到我國進口石油以中東為主要來源,我國主要原油大慶油、勝利油的價格也更接近中東油,本文中的國際油價以迪拜原油為準。2005年中東迪拜原油年均價為2000年的1.88倍,年增率為13.50%,可稱為高速增長;2008年油價為2005年的1.91倍,年增率為24.04%,可稱為超高速“瘋長”。由于油價增速加快使原油進口額升幅更大,2000~2005年間的年增率原油為26.35%、油品為23.34%;2005~2008年間二者分別為39.15%和42.12%。
在看到石油進口量,特別是進口額的大幅度攀升的同時,我們不妨延伸一下, 看看石油進口額占全國總進口額的比例。2000~2005年原油和油品進口額皆以兩位百分數的高年增率上升,但它們在總進口額中的比例卻有所下降,以二者之和計由2000年的占8.22%降到2005年的7.65%。在累積了多年高油價以后,特別是在2006年以來超高油價影響之下原油進口額占全國總進口額的比例才有所上升,2008年達到14.02%。而由于多個煉油廠項目完工和原油進口量的增加使油品產量大增,導致油品進口量年增率反而由2000~2005年間的11.76%下降至2005~2008年間的7.29%,進而使油品進口額占全國總進口額的比例并沒有明顯增加。換言之,在進口量和油價雙攀升的情況下石油進口在我國進口構成中的地位并沒有改變,即使在油價特高時其比例有所上升,也沒能對進口構成造成大的影響。
大量進口石油并不是孤立的現象,近年來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原材料的進口量、進口價格都在猛升。以鐵礦砂為例,2000-2007年進口量年增率為27.49%、進口額年增率為35.99%;占全國貨物進口額的比例由4.73%增加到20.27%。鐵礦砂進口額和其占全國進口總額的比例上升的幅度都明顯超過石油。
影響有限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油價上升對經濟有明顯的負面效應,一些論著中甚至定量提出,油價每桶上升10美元且持續1年就可使GDP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
然而,從2000年以來中國的情況看,在油價、石油進口額雙雙高速攀升的同時國民經濟的主要指標卻呈升勢。以GDP年增率計,2000、2001、2002年依次為8.4%、8.3%、9.1%,2003-2004年增至10%以上,2005-2006年達11%以上。據2009年初國家統計局的公報復核后的2007年GDP年增率達13.0%。2008年后半期世界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到中國經濟實體,但年增率仍為9.0%。以對居民消費有較直接關系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成總值計也呈高速增長且增速趨大。
石油和多種原材料(如鐵礦砂)的大量進口保障了以機械制造和初級加工品為主體的生產高速發展和出口,后者造成了中國外貿的巨額順差、也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之。出口創匯額由2000年的2492億美元升至2007年的12178億美元,年增率為26.54%;同期外匯儲備由1656億美元躍升至15282美元,年增率為37.37%。即使在2009年因美元貶值而使外匯儲備額有所降低,仍然達到1.95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中國經濟實力快速增強為應對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和今后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濟發達的石油消費國利用地緣優勢興建大型煉油廠,一方面滿足本國需求,另一方面以油品和石化產品出口彌補了部分進口石油的外匯需求。更重要的這是消費大國煉化工業本身的要求。煉油廠和石化廠的技術工藝不同生產的各種餾分油品、各種化工品的比例也不同,但各種產品間的數量比例還是要受一定制約的。這就使某些油品需出口、另一些需進口;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大國來說,某些地區一些油品出口銷往鄰國更有利,而同一品種在另一地區從鄰國進口往往更方便。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鄰國,正是利用進口原油出口油品和石化產品的模式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原油出口的數量持續快速下降,這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油價提高, 其出口額卻呈緩慢增勢,2000-2005年和2005-2008年間的原油出口額年增率分別為4.93%和0.65%。不過,其占出口總額的比例還是呈明顯降勢。大量進口原油保障了煉油廠加工量的持續增長, 使中國油品出口量呈持續快速上升之勢,2008年約為2000年的2倍。由于油品價格的漲幅明顯大于原油,中國油品出口額呈超高速攀升,2000-2005年和2005-2008年間年增率分別為24.19%和28.71%,其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例也略有上升。
2000年以來,中國油品進出口的特征是大量(凈)出口汽油、石腦油,(凈)進口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隨著一批千萬噸級煉油廠即將投產和節約替代項目的推廣, 上述油品進出口的基本模式有望在近中期得以持續。
需耍指出的是我國進口燃料油的用途。燃料油是若干偏重質油品的總稱,其中包括相對輕質的重柴油。國外大部分燃料油確實用作“燃料”,但在我國相當一部分通過加氫裂解、延遲焦化等工藝提取一些輕質油品。我國在與此相應的催化劑及相關工藝上已形成了專利和技術特色。在海關進口分類表中此類雖列入油品,但在用途或作用上已具有類似原油的特征。液化石油氣(LPG)的進口在2004年達到高峰,凈進口量635萬噸,居凈進口油品量的24.0%。此后由于進口原油和煉油能力的雙增大,國內產量較快速提高而使LPG凈進口量銳減,2008年凈進口量僅193萬噸,占該年油品凈進口量的8.8%。顯然,加大原油進口以促使有更高價值的油品出口增加、進口減少, 有利于我國石油工業和經濟的發展。
縱觀2000年以來的中國石油進出口,總體上處于進口量和進口油價雙攀升的背景上。這對約一半石油需進口的中國來說似乎應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事實卻相反:以2000-20005年而論,其進口額占貨物進口總額的比例反而略有降低;以2006-2008年而論,由于油價上升幅度過大而使其占進口總額的比例稍有提高。無論哪個時期都沒有因進口石油而影響到進出口貿易的總體格局或構成,也沒有使經濟快速發展的態勢受到制約。顯然,油價上升會使GDP增速下降的說法是不夠正確至少是不全面的。
乘法效應
進一步看,原油的充足進口不但能基本滿足國內對油品的需求,還可以發揮新建大型煉化基地的低成本優勢而適量出口油品。這在與某些鄰國的貿易平衡中可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國內生產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大量進口石油和其他能源和原材料不僅是必需的而且可對發展產生明顯的“乘法效應”。實踐證明,充足的能源和原料供應使經濟充滿活力,滿足了不斷增長的就業要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活動創造出數倍乃至數十倍于財富,拉動出口和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形成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的物質基礎。即使在進口石油和原材料價格較快速增長時,只要我們對策適當, 可使出口產品價值和/或價格有相應幅度的增長,甚至可因附加勞動和科技含量的提高而使出口額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可不受明顯的影響。退一步說,即使石油和/或重要原材料的過大幅度增長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顯示出某些負面效應,但在積極的經濟對策下也可以克服困難,以更有活力更合理的經濟結構、與時俱進的經濟運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回顧21世紀初的這幾年,可以說因加大石油進口量保障了能源和化工原料的供應而為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石油 進口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