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山西煤炭:整合進行時

2009-09-10 17:51:09 時代周報   作者: 孫勇杰  

山西之長在于煤。煤炭資源整合,成為進入21世紀以來山西政府工作報告中年年出現的字眼。2009年8月,當山西煤炭資源重組進入實質性階段的時候,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煤老板的消失、巨額財富的去向,當這些噱頭炒作散場以后,中國能源變局以及隨之而來的利益調整,是對決策者正面的拷問、更是三晉百姓期盼的眼神.

“再過兩三個月,我準備回家了。”9月5日,浙江溫州商人劉秀云說。

  4年前,劉秀云到山西大同租了店面,做服裝生意。“前兩年還好,最近越來越不行,紅票子越來越難掙。”劉秀云說,她感覺煤老板們越來越不舍得在本地花錢了。

  煤炭資源整合剛剛開始,但是,可能帶來的利益調整,已經觸動了以煤炭產業為命脈的三晉大地的每個角落。

  籌劃已久的重組

  “這一次,省長王君是要動真格了。”9月7日,山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一名參與過多次煤炭產業調研的專家說。

  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并不是最近提出的,但是,只有這一次做得果斷。

  2006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于在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的意見》。意見核心內容為,山西要改變現狀,必須實現從資源提供向資源深加工方向發展。煤炭資源整合,也是在這個時期,引起國內廣泛關注。

  當年,時任山西省省長的于幼軍,提出“三大戰役”的發展計劃,其中針對煤炭行業的“關小、并大、集團化”,成為山西一時最響亮的口號。

  直至于幼軍離任,山西煤炭官員認為,“關小”也僅僅進行了一半。

  但是,2006年,山西省政府出臺《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辦法》,淘汰關閉核定生產能力9萬噸/年以下的煤礦,是山西煤老板們經歷的第一次具有強制意味的整合。

  此后,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一度進入沉寂,曾經大張旗鼓的煤炭產業聯盟也不了了之。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政府頒布《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10年全省礦井個數控制在1500座以內,使大集團控股經營的煤炭產量達到全省總產量的75%以上。

  隨后,時任省長孟學農引咎辭職,任期不滿一年,其煤炭產業調整計劃剛剛提出,便被頻發的安全事故打斷。

  “山西煤炭資源整合還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當時,山西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王宏英說。研究山西能源產業多年的王宏英也沒有預料到,一年后,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已近收官。

  其實,早在今年初,消息靈通的煤老板們已經想方設法在“最后關頭”來臨前甩掉手頭的煤礦,以避免“被動整合”的命運。

  2009年4月,《山西省煤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全力推進山西煤炭產業整合: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礦井總數由2598座減少到1000座,到2015年減到800座,保留礦井要全部實現以綜采為主的機械化開采,煤礦職工要全部培訓到位。

  按照計劃,2010年底,山西省的煤炭企業數量將從現在的2200家減少至約100家。這意味著山西煤炭企業數量將減少95%。

  進入7月以來,山西11市全部通過審查兼并重組整合方案后,整合步伐驟然加快許多。

  近日,山西有關部門出臺的兼并重組“時間表”,更是給業界以超速前行的強烈信號:2009年8月底,全部完成兼并重組的協議簽訂工作;9月,新的企業主體要入場開工,新建擴建礦井全面推開。

  山西煤老板,繼晉商之后,一個一定程度上主導著山西經濟形態的群體,似乎到了謝幕的時刻。

  煤老板謝幕

  “我是個末代煤老板。”9月6日,坐在太原市中心綠茵閣咖啡廳的李云德自嘲了一下,難得一絲笑容閃過,旋即轉過臉去,看著玻璃窗外陰沉的天。

  李云德,福建人,2004年帶著倒騰外貿小商品的幾百萬家底,追隨先吃螃蟹的同鄉到山西“淘金”。

  “剛到那兩年,應該算是煤老板最走運時期。”李云德回憶說,那時,長于經商的浙江、福建人,大批涌入了山西。

  李云德說法也得到了做煤炭運輸生意的當地人的證實。

  2003年之前,靠山吃山的山西本土煤老板,借著政策寬松的機會,已經基本完成了井噴式的資本積累。

  山西畸形的經濟結構和消費層次,也在此前基本定下基調。

  “大同一個村里的小礦,一天挖出的煤能抵上三四十萬。”大同交通系統的干部李艷說。

  2003年后,安全事故頻發、政府關閉小煤礦運動等一系列的問題,讓最初的一批煤老板感到力不從心。

  已經積累了大量財富的本地老板,開始將煤礦轉包其他有實力但沒有涉足煤炭開采的人。

  據山西官員介紹,在這次利益分成和風險分擔的過程中,像李云德這樣的外地人占了很大比重,以浙江、福建人居多。

  據李云德介紹,2004年,他先是入股了朋友在朔州承包的礦,年末分到了一筆可觀的紅利。

  2006年末,李云德承包了大同南郊一個煤礦。

  “本地的礦主已經辦下了牌照,3000多萬轉賣給我,名義上是他的,實際上是我的,每年給他一些承包費。”李云德說。

  李云德不會想到,5年后,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給他煤礦股價的標準依據恰恰來自2004年。

  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8年83號文件,在國有煤炭企業收購民營煤礦的過程中,評估價格按照2004年民營煤礦礦主繳納的采礦權價款的1.5倍乘以煤礦的儲量計算。

  2004年的采礦權繳費標準是:每噸焦煤1.8元,每噸電煤1元,因此,按照1.5倍的評估辦法,能夠給私人礦主的價格就是每噸焦煤2.7元,每噸電煤1.5元。

  “我經營的礦評估以后,大約值個1000多萬。”李云德說,算上這兩年經常停產整頓情況下的經營收入,怎么說也虧了五六百萬。

  據李云德介紹,一批有消息的煤礦承包商年前已經退出,現在沒有退出的,都在像他一樣,無奈地等著最后的結果。

  擺在李云德一樣的大大小小2000多家民營礦主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種是根據評估價折合成現金,一種是作價入股。

  面對入股未知的收益,大多數煤老板選擇“折價套現”。

  雖然談判艱難、整合評估值得商榷的報道不斷,然而,這場強制執行、“國進民退”的運動,已經無法阻擋。

  目前,這場伴隨著些許爭議的整合,已經進入收官階段。

  “煤電聯動”曙光?

  “個人非常主張煤電聯合,一是在礦后建設更多電廠,二是煤礦和電廠一起參股。”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煤能源集團董事長經天亮表示,“這種方式最好,發揮兩個行業優勢。”

  5個月后,中煤集團在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讓輿論對同樣懸空已久的“煤電聯動”心生遐想。

  據報道,在這次“國進民退”的整合中,在山西擁有眾多煤礦的中煤能源集團與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等國內煤炭巨頭構成了強勢的“國進”群體。

  8月11日,作為唯一的央企中煤能源集團與大同市的27家被兼并煤礦簽訂兼并重組協議。其間,中煤代表周東州表示,整合由中煤集團負責展開。隨后,中煤集團的頻頻出手引起廣泛關注。

  8月28日,中煤集團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在山西省山陰縣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中煤集團出資30億元收購煤炭重鎮朔州最大民營煤炭企業完成。

  中煤集團的資料顯示,2009年以來,中煤集團所屬進出口公司獲得山西省政府的批復,成為大同地方煤礦的整合主體之一,負責14個地方煤礦的整合,同時與朔州市朔城區簽署了整合改造3個地方煤礦的協議。

  2008年6月初,電業巨頭華能集團董事長李小鵬,出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一度被認為實現“煤電聯動”、保證國家能源供應將是其主要任務。此后,出人意料分管建設、商務、外事、旅游等方面工作的李小鵬,去年同樣出現在了山西能源工作會議上。

  2008年9月,李小鵬主抓山西的“煤博會”,五大電力集團的高管悉數出席,電力巨頭與山西焦煤、同煤、陽煤等6家重點煤企簽訂了從2009年至2013年總量達到11575萬噸的煤炭長期供需協議。

  今年初,李小鵬宣布,山西今后不僅要賣煤炭,也要賣電。為此,從2009年至2011年,山西將投資310億元人民幣進行電網建設。

  “調研、與普通工人座談、聽取基層意見,然后聚集專家論證。” 山西省政府辦的工作人員表示,這幾乎排滿是李小鵬年初一段的全部工作日程。

  隨后,山西煤炭資源整合,逐步進入實質性階段。

  “能否實現煤炭聯動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煤炭企業和電力集團在利益上達成一致。”山西社科院能源研究所王宏英說。

  一個事實是,在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極速推進的同時,“煤電聯動”有望年內實現的預測,屢屢見諸于報端。

  未知的利益分割

  “山西煤老板大甩賣,誰會受益?”7月底,《投資者報》評論員席梁村已經提出這樣的問題。對于這場足以對山西經濟格局甚至全國能源供應產生深遠影響的煤炭資源整合,利益如何分割,仍然沒有答案。

  在“國進民退”的整合中,依托強制性政策、強勢的收購方國有大型煤炭企業與被收購方的煤老板們,利益的沖突已經顯現。

  “目前的辦法確實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煤礦的采礦權評估方法,不尊重市場,而是按照政府指導價格執行。”山西一家國有煤炭企業中層說,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對于民營煤礦的評估價格過低,“一個市場價格在1億元的煤礦,這次可能只能評估不到5000萬元,折價在50%以上。”

  半價收購甚至更低的價格重組,已經成為煤炭資源整合中最大問題。

  “利益的平衡分配無疑是最困難的。被整合的煤炭企業預期太高,對評估的價格有差距;市場定價與政策定價有差距。”負責當地煤炭資源整合工作的山西臨汾市委常委、統戰部長丁文祿說。同時,丁文祿指出,兼并重組工作與“三保”(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有交織矛盾,顯然將是煤炭整合決策者面臨的一個長遠問題。

  “相當長一段時間,國家需要和山西自身的發展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協調。”之前,《南風窗》相關報道已經明確指出。

  在保證國家能源的舉國體制下,近20年,山西逐步形成了煤炭工業為核心的畸形產業結構,也產生了以煤老板這樣一個隱形群體支撐的地方經濟。

  據《中國經濟導報》指出,利益大調整之后的山西煤炭格局,能否將普通人的利益納入相關者地圖,能否切實恢復和改善煤炭產區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讓所有生活在這方土地上的群眾,都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福祉?仍待觀察。

  而政府定價基礎上,實現的煤炭資源整合,即使實現“煤電聯動”,最終受益者是誰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山西省進行中的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并非市場化的行為,而是政府靠行政力量進行的,這種‘拉郎配’的結果會帶來很多問題。”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說,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可能會使大企業產生壟斷,如果其抬升價格,將會增加整個社會的成本。

  “如果電力大佬把煤炭企業變成一個自己的生產車間,煤價就能降低;電力企業控制煤炭資源之后,煤老板的暴利就會轉移到電力企業身上。”《投資者報》評論員席梁村分析,在此基礎上的煤電聯動,將會貢獻一個標準的“用低價煤養活壟斷電”的案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山西 進行時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