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氣候危機逼近"世界屋脊" 保護"地球觸角"迫在眉睫

2009-09-15 09:28:24 新華社   作者: 文濤 涂洪長 顏園園  

30年不遇的大旱、冰湖潰決引發罕見洪水、拉薩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氣溫……今年夏天,西藏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備受矚目。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被稱為“亞洲水塔”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牽動著世界的神經,這里的一點細微變化都可能波及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生態環境。而研究顯示,青藏高原已成為對氣候變化最敏感、受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氣候危機逼近“世界屋脊”

  進入9月,拉薩涼了,扎雍松了一口氣,她終于暫時不怕蚊子了。一個月前,她被蚊子咬得到醫院輸液。以前,拉薩市民對這種可怕的小昆蟲幾乎沒有記憶,甚至喪失了對它們的免疫力。“今年太熱了,那么多蚊子一下子冒出來!”扎雍說。

  30.4攝氏度,7月24日午后,拉薩氣溫達到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這個不尋常的數字,是今年西藏大旱的縮影,而截至今年6月22日,拉薩已有230天無有效降水。“世界屋脊”上多年不見的大批蝗蟲出現在日喀則部分鄉村。面對30年不遇的旱災,西藏歷史上首次啟動了抗旱三級應急響應。

  與此同時,另一些人卻經受了青藏高原上罕見的洪災。7月3日夜間,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卡達鄉折麥措冰湖潰決,5個自然村17戶人家與外界交通中斷。7月29日,昌都邊壩縣加貢鄉加布溝次拉錯冰湖發生潰決,兩名木工失蹤,40余公里道路、近20座橋梁被沖毀。下游一所小學被沖走了校舍門窗和師生衣物,被迫停課……

  所有這些極端氣候事件都指向一個詞:全球氣候變暖。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說,青藏高原海拔高,升溫效應比其他地區更為顯著,西藏是全球氣候變暖下最典型的受害地區。

  事實上,氣候危機并非首次顯現在雪山圣湖之間。祖輩生活在高原上的農牧民有著切身體會。從2004年夏天開始,藏北那曲縣那么切鄉里的乃日平措和錯鄂湖持續上漲,最快時竟以每天一米的速度向附近村子逼近。當地老人回憶,如此大規模的漲水,對于這個海拔近5000米的鄉來說還是第一次。如今,湖水已淹沒沿湖村莊近3萬畝草地,200多戶牧民被迫遷離故土。

  冰川消退是氣候變化的另一個顯見證據。在中科院考察隊攝于1968年的一張珠穆朗瑪峰照片上,中絨布冰川高聳的冰塔延展成一片壯麗的白色叢林。而今,從相同位置看去,只有滿眼光禿的巖石。

  資料顯示,2008年之前的47年間,西藏年平均氣溫大約以每10年0.32攝氏度的速率升高,相當于全國增溫率的4倍以上。喜馬拉雅山脈已成為全球冰川退縮最快的地區之一。

  保護“地球觸角”迫在眉睫

  “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已經給青藏高原帶來了影響,而這片高原上發生的變化又將影響整個世界。”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兩年前訪問青海時說。

  神秘而圣潔的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和“萬河之源”,僅發源于此的黃河、長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7條亞洲重要河流,流域總人口就達13億,其生態之重要不難想象。

  中科院院士秦大河說:“隨著氣候變暖,青藏高原冰川退縮,短期內可以增加幾大河流的水量,長期來看會威脅亞洲水資源安全。”

  我國境內冰川儲存的靜態水資源約相當于5條長江,每年提供的融水量相當于一條黃河,而我國冰川總面積的80%以上在青藏高原。僅喜馬拉雅冰川融水徑流量,就占全國冰川融水徑流總量的12.7%。特別在西北內陸干旱區,冰川融水更是綠洲地區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保護的命脈。

  多位專家指出,一旦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枯竭,我國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將進一步陷入水資源困境,生態環境和人類生產生活可能遭受的損失難以估量。

  氣候變暖造成青藏高原凍土退化,同樣令人憂慮。秦大河認為,一旦凍土退化破壞植被,減少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青藏高原熱源作用減弱,會引起亞洲夏季風強度變化,造成印度北方干旱,加劇中國夏季降水“南旱北澇”分布。

  從更廣闊的視野看來,青藏高原本身就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巔,牽動著整個北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熱島作用的輻射氣流可以影響到中東與北美地區。如果青藏高原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它可能成為全球遠程傳輸最高效的沙塵源地之一。

  尼泊爾國際山地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希爾德將青藏高原形象地比作“地球的觸角”。他說,氣候變暖會加劇青藏高原水汽蒸發,從而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第三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8月末,西藏自治區開始試行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鼓勵牧民削減牲畜數量,以新能源代替燒柴草,并開展草原生態監測。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的又一新舉措。

  今年2月,國務院批準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根據規劃,西藏將展開3大類10項生態工程。一是保護工程,包括天然草地保護、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及保護區建設、重要濕地保護、農牧區傳統能源替代。二是治理工程,包括防護林體系建設、人工種草與天然草地改良、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三是監測工程,旨在保障上述兩類工程順利實施。

  據估算,這些規劃總投資達155.02億元的項目實施將給西藏帶來巨大生態效益。僅退牧還草一項,就可使西藏每年涵養水源約200億立方米。同時,其“碳匯”功能得到增強,將在全球碳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體現了我國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和積極作為,也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地球生態的重要舉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康世昌說。

  此前,在“三江源”區域,國家已經實施了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采取生態移民、退牧還草、以草定畜、人工增雨等保護措施,提高了這一地區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專家們同時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勢面前,這樣一些區域性工程力量畢竟有限。保護青藏高原,需要更大范圍的協作和努力。

  今年3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向中央建議,國家在實施《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時應把青藏高原作為重點地區優先考慮,加快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監測網絡建設,實現對青藏高原地區氣候、生態環境、水文、冰雪凍土、大氣成分、沙塵等方面的全面觀測。

  全球氣候變暖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能單獨解決的問題。鑒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敏感性、脆弱性和重要性,近年眾多國際知名的冰川、氣候、生態、環境專家來到這里,與我國共同探討應對之策。氣候危機形勢嚴峻,但我們看到,全人類都在努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世界屋脊 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