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14日發布了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情況。前8個月,全國全社會累計用電量同比增長0.36%,年內首次由負轉正。作為經濟運行的“風向標”,用電量數字變化的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
“累計用電量首次實現正增長,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國家電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評價說。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去年四季度開始我國經濟明顯放慢了增長的步伐。隨著用電需求的減少,全社會用電量指標也從去年10月份起一路急劇下滑,這種走勢牽動著各方的神經。
工業生產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指標,而工業歷來是用電大戶。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工業生產明顯放緩,工業用電量隨之明顯下降。特別是,占工業用電約80%的重工業生產增幅顯著回落,成為電力消費下滑的主要因素。
“用電量數字的變化,主要是與工業增長上升有關。特別是重工業用電量增長明顯高于輕工業用電量,推動用電量結束了持續負增長的局面。”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分析說。
據國家統計局數字,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上月加快1.5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加速。工業增速從年初3.8%的谷底站住了10%平臺。
具體來看,7月份重工業用電量增長3.28%,輕工業用電量下降0.34%。到了8月份,重工業用電量繼續增長,增速更是達到7.13%;同期,輕工業用電量雖實現了正增長,但增幅僅為2.93%。
在工業用電的推動下,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扭轉了連續8個月負增長的局面,同比增長4.3%。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達到8.22%,比上月加快2.22個百分點。從環比來看,8月份也繼續保持了4月份以來環比正增長的態勢。
“8.22%的同比增幅,是14個月來最大單月增幅,比較明顯反映了經濟逐月企穩回升的勢頭。”胡兆光分析說,8月份本是一些產業比如鋼鐵等黑色冶金產業用電的淡季,但其用電量同比增長11.69%,表明內需正發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從各省用電量來看,呈現兩位數增長的14個省區市中10個是中西部省份,說明在外需疲軟的情況下,東部的用電需求恢復慢于中西部。同時,也顯示出內需拉動經濟的作用正在發揮。
發電量是電力行業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同用電量一樣,發電量在6月份也扭轉了此前持續負增長的局面。隨后的兩個月,發電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8月份增速達9.3%。前8個月發電量累計增速在年內也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8%。
“下半年,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向好的勢頭會持續下去,用電量、發電量也將繼續保持正增長的態勢。”祝寶良判斷說。胡兆光也對經濟增長形勢表示樂觀,他估計第四季度用電量可能出現單月兩位數的增長。
用電量變化的背后,是工業用電一定程度“回暖”的事實,也反映了整個國民經濟企穩回升的趨勢。但與往年同期相比,這一數字仍處于低位。“8月份電力行業生產總體僅增長9.3%,這比整個工業增速還低很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提醒說。
數字表明,盡管用電量、發電量都實現了正增長,但前8個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2956小時,比去年同期降低287小時。專家分析說,當前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用電量“回暖”的基礎也尚未鞏固。
同時,從近幾個月的用電需求來看,高耗能的重工業的恢復明顯快于輕工業。有專家認為,我國經濟進入了結構調整的關鍵期,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關系,仍是一個有待破解的課題。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