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石油
  • 寧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拿下大油田!

寧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拿下大油田!

2009-09-17 13:34:25 中國石油報   作者: 李向陽 金江山 王晶 曾旺  

鐵人王進喜

 

看著汽車背著“煤氣包”,鐵人哭了

 

 大慶會戰初期,人拉肩扛保開鉆

 

“雞籠子”小學,王進喜為孩子們上第一課

 

奮勇跳進泥漿池

  【唱響時代】

  鐵人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他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功勛,在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鐵人精神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的奉獻精神等。

  社會學家艾君認為,“鐵人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著工人階級的樸素情感。“鐵人精神”是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忍不拔創業的勇氣。“鐵人精神”是一種標志,凝縮著一個民族不畏困難的民族氣概。

  【英模檔案】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討飯,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天,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先后擔任過司鉆、隊長、鉆井指揮部裝建大隊、鉆井二大隊大隊長、鉆井指揮部副指揮、大慶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大慶核心小組副組長等職務。1970年11月15日,因胃癌醫治無效逝世,年僅47歲。

  1956年4月,王進喜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他帶領鉆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鉆井進尺的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鉆井隊”稱號。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光榮出席了全國工交群英會。

  【經典名言】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

  ●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干!干!干!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缺油是最大矛盾。

  ●干,才是馬列主義;不干,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

  ●把“貧油”的帽子甩進太平洋。

  “煤氣包”壓在心頭千斤重

  1959年底,王進喜領導的玉門油田貝5隊累計鉆井進尺7.1萬米,相當于舊中國42年的鉆井總和。那年9月,王進喜被選為全國勞動模范。10月,他和王崇倫、時傳祥、倪志福等全國各行業著名勞動模范一起,出席了國慶10年慶典,登上了天安門城樓。10月26日,他和勞模代表一起參加了全國公交群英會。

  一天,王進喜參觀首都“十大建筑”,路過北沙灘大紅樓附近時,他看到公共汽車上背著“大包袱”,就問身邊的人:“汽車背的是啥?”有人告訴他:“那是煤氣包,因為國家缺油,公共汽車改燒煤氣了。”

  王進喜聽了,一拍大腿:“我們是搞油的,首都都用不上油,對得起誰?”他覺得心里像壓了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國家缺油到這個程度,對自己而言是莫大的恥辱。

  人拉肩扛搬運鉆機

  當傳來發現大慶油田的消息后,王進喜欣喜若狂。他決心去大慶,為國家多打井,多出油。

  到了遼闊的松嫩平原,一直到1960年4月2日,王進喜好不容易盼來了自己隊的鉆機。等吊車和拖拉機不知要等到啥時候,他對大伙說:“大會戰也像打仗一樣,只能上,不能等!”他抄起一根撬棍跳上火車。就這樣,人拉肩扛,連續奮戰三晝夜,他們硬是把總重60噸的四五十臺設備卸下火車,運到9公里外的井場,把5噸多重的鉆機拉上2米多高鉆臺,創造了大慶石油會戰的第一個奇跡,誕生了著名的“人拉肩扛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等豪言壯語傳遍全國。

  用血肉之軀攪拌泥漿

  大慶會戰第一次戰役打響了,王進喜的腿也被鉆桿砸傷了,但他堅持不下火線。被“押送”進醫院,人們又吃驚地看到他回到井場。

  就在王進喜又一次“逃離”醫院回到井場的時候,鉆進也到了緊要關頭。在采取措施后,他又臨時調來500袋固井用的水泥。

  當井打到700多米時,他一直擔心的井噴發生了。強大的高壓液柱沖出井口,飛上幾十米的高空。

  重晶粉還沒有運到。“往泥漿池里加水泥!”王進喜大喊一聲,丟掉拐杖,抱起兩袋水泥。工人們迅速行動起來,但水泥沉入水底,比重提不上來,上水管又被水泥糊住,井噴更厲害了。

  突然,王進喜跳進了泥漿池,奮力用身體攪拌,周圍的同志也相繼跳了下去。

  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戰,井噴被奇跡般地制服了。他們每個人都被堿燒掉了一層皮,而鐵人的傷腿自此落下了嚴重的“關節炎”。

  鉆機整體搬家創奇跡

  早在玉門油田時,愛琢磨的王進喜就曾成功實施過鉆機的整體搬家,那是用了十幾臺車輛設備,而且氣候條件也不一樣。

  臘月的東北松嫩平原,冰雪肆虐。“鋼鐵咬人”、“尿尿要用棍敲”的季節到了,但生產不能停!經過一年的拼搏,用于濕地運輸的拖拉機壞的壞、廢的廢,顯然已經無法組織鉆機整體搬家,怎么辦?

  “絕不向老天低頭,絕不向困難讓路。”王進喜組織工人、技術人員和干部“三結合”攻關,研究出“冬季鉆機自走”的搬家方案,僅用兩臺拖拉機幾十號人,5天時間就將重達百噸的鉆機平穩遷移到500米外的新井位,創造了冬季搬家的奇跡。

  英雄鉆井隊誕生

  1960年7月1日,大慶油田會戰指揮部又一次召開了萬人大會,王進喜身披雙紅騎大馬,由領導牽馬通過英雄門,好不威風。

  這次會上,會戰指揮部號召繼續學習鐵人王進喜,并特別表彰了王進喜和孫永臣、馬徳仁和韓榮華、段興枝和陳茂漢、薛國邦和韓文明帶領的4個鉆井隊和朱洪昌帶領的工段等5個先進集體。從此,赫赫有名的“王、馬、段、薛、朱”五面紅旗高高飄揚,成為引領大會戰的旗幟。

  王進喜帶領的鉆井隊再接再厲,使月進尺達到5466米,還創造了班進尺432.98米、日進尺738.24米的新紀錄。同年9月,鉆機指揮部決定給王進喜鉆井隊配備了一臺國產新鉆機。從此,威震南北的英雄鉆井隊正式改名為“1205鉆井隊”。

  填斜井,重塑質量意識

  大慶會戰初期,由于受“大躍進”的影響,一些井隊只重視速度而忽視了質量,王進喜領導的“1205鉆井隊”也打了一口斜井。

  1961年4月19日,鉆機指揮部召開了千人大會,集中解決鉆機質量問題。王進喜在會上做了檢討,堅決請求將1205鉆井隊打的斜井填掉。有人說:井斜也不影響使用。填了這口井,就給標桿隊史寫下恥辱的一頁。王進喜說:“沒有這一頁,隊史就是假的。這一頁不僅要記在隊史上,還要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我們填的不光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

  填井時,王進喜帶頭背起水泥,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在前面;工人們眼含熱淚,一步步跟在他身后。

  從此,“要對油田負責一輩子”、“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驗”,成為石油人的座右銘。

  “雞籠子”學校開學

  因為工作需要,王進喜調到鉆井二大隊當了大隊長。這個“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硬漢,也細心關心起職工的生活來。他先后建起了衛生所、發電房、鍋爐房、豆腐坊,生產生活井井有條。

  那時的大慶油田,沒有一所小學校。一次,王進喜跑井場看到隨隊來油田的一些鉆工子女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還整天在大草原上瘋跑,既不安全,又耽誤了學業。王進喜說:“我們的下一代是未來的主人,可不能是睜眼瞎呀!”于是,他帶人用干打壘蓋起了第一所由基層大隊蓋的職工子弟小學。

  這個只有7名學生4個班級的學校,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雞籠子”小學。王進喜擔任第一任校長,親自上了第一堂課。他教孩子們的第一個字就是“人”字,告訴孩子們做人的道理。他用濃重的西北話領讀:“人,工人的人;人,高尚的人!”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王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