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wǎng)站地圖

發(fā)改委能源所建議開征碳稅 每噸起征價10元

2009-09-23 08:47:26 南方網(wǎng)   作者: 葉石界  

一份發(fā)改委能源所的最新報告建議,中國應在能源稅的基礎上,開征碳稅。

“實施碳稅可以建立在能源稅的基礎上,同時可以對溫室氣體減排起到較好作用。”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表示。姜主持了這份《2050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中有關碳稅的課題。碳稅是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

姜克雋介紹,能源研究所2009年將碳稅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課題提出來,希望就未來中國實施碳稅的效果和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為中國實施碳稅提供基礎性研究結果。

據(jù)本報記者了解,目前發(fā)改委、財政部、環(huán)保部、國稅總局,皆在研究碳稅。

“碳稅還在研究中,尚未有明確的出臺時間表。”9月22日,一位國稅總局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GDP影響不足0.3%

按照姜克雋的思路,燃油稅推出是第一步;從燃油稅再擴大到煤炭等能源行業(yè),推出能源稅;能源稅的推出再為碳稅鋪路,對碳稅進行征收。而征收的環(huán)節(jié),首先設在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然后傳遞到消費環(huán)節(jié)。

姜表示,碳稅的征收可以在能源稅征收比較成熟以后開始實施。碳稅初期可以是和能源稅共同存在的混合稅,之后用4-5年時間完全過渡到碳稅。這種方式的執(zhí)行,取決于能源稅的出臺時間。

另外一種方式是可以更早實施碳稅,采取比較低的稅率,如10-20元/噸碳,之后逐漸提高稅率至300-400元/噸碳。

對此,姜克雋解釋,征收碳稅起征點可以從比較低的稅率開始,以減少對行業(yè)發(fā)展和經(jīng)濟的沖擊。之后再逐漸增加稅率到一個能夠明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稅率水平。

早在2006年,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就對中國實施能源相關稅收機制的效果進行了評價,包括能源稅、燃油稅和碳稅。其中就碳稅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分析。

今年1月份,姜克雋、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規(guī)劃院副院長王金南等研究人員發(fā)表了名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碳稅政策研究》的報告,建議碳稅稅率方案宜遵循逐步提高、循序漸進的原則。各種燃料的碳稅稅率方案再據(jù)此折合而成。

按照此項研究,當2030年碳稅率假定為200元/噸碳時,與不征收碳稅的基準情景對比,節(jié)能率可達20%以上。而征收碳稅達到的減排效果相當明顯,即便采用50元/噸碳的碳稅稅率方案,與基準情景相比,至2030年中國碳排放將減少18.6%。

該報告稱,按照200元/噸碳的稅率征稅,在2030年對中國GDP的影響尚不足0.3%。

“應在可能的情況下,盡早公布碳稅的實施日程和稅率,應該在碳稅實施之前3-4年公布。”姜克雋建議,使工業(yè)企業(yè)、消費者在投資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低碳技術和能源。

4部委研究碳稅方案

對開征碳稅進行研究的國家部委,不僅僅是國家發(fā)改委。

早在2008年11月,環(huán)保部就發(fā)布了《中國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報告,首次提出運用政策手段開征“碳稅”。

此前,有媒體稱國稅總局、財政部和環(huán)保部等國家部委組成了20多位專家的專家組對碳稅方案問題進行了一年多的調研,相關調研報告將于明年公布。9月22日,前述國稅總局人士表示,方案還在完善中。

“在完成資源稅改革后的一至三年內,我國有必要擇機開征碳稅。”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最近的一份碳稅研究報告稱。

報告強調,開征碳稅是完善環(huán)境稅制的需要。雖然我國目前也存在著一些與環(huán)境保護相關的稅種,如資源稅、消費稅等,但目前尚缺乏獨立的環(huán)境稅種,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環(huán)境稅收制度尚未建立起來,環(huán)境治理的效果不理想。

而姜克雋亦表示,現(xiàn)在中國對高耗能行業(yè)已經(jīng)征收了較高的出口稅,實際上是起到了碳稅的作用,只是碳稅這個稅種還沒有明確地被引入我國稅收體系。

對于計稅依據(jù)的選擇上,目前的各份報告都建議根據(jù)煤炭、天然氣和成品油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測算出CO2的排放量,以此作為計稅依據(jù)。

但是,碳稅的出臺,依然存在著難題。以稅率的確定為例,目前很多環(huán)境要素還不能按照市場價格進行衡定,對二氧化碳的具體影響也難以測定。因此,如何形成一個具體的碳稅率,尚存在技術上的問題。

“另外,稅收收入的再分配、稅收執(zhí)行的時間和期限都還需要研究和探討。”姜克雋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wǎng)

標簽:能源所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