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1969年-1978年】:鄧小平整頓經濟 小崗村包產到戶

2009-09-22 14:50:17 中國網   作者: 趙學軍 武力  

[page]1969年

“大慶二十七號”油輪建成下水

1969年4月2日,我國自行設計、用自己的鋼材建造的第一艘15萬噸油輪“大慶二十七號”建成下水。

交通電信部門體制變動

1969年11月15日,中央軍委、國務院批轉鐵道部、交通部、郵電部軍管會和通信兵部關于郵電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郵電部的電信部分歸軍隊領導,郵政部分與鐵道部、交通部合并。

1970年

北方農業會議

1970年8月25日到10月5日,國務院召開了北方地區農業會議。連續幾年農業生產遭到破壞,糧食產量增長緩慢,人口接近全國一半的北方14個省區糧食不能自給,需要從南方省份大量調撥。會議提出,“農業六十條”中關于人民公社的基本政策仍然適用,并制定了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一些過高的指標。會議還提出學習大寨經驗,要抓好農村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斗爭。

成昆鐵路建成通車

1970年6月29日,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干線之一——成昆鐵路完成鋪軌,1971年1月1日正式運營。成昆鐵路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到云南省昆明市,北接寶成、成渝鐵路,南連貴昆、昆河鐵路,并與昆陽等鐵路支線相連,全長1100公里。成昆鐵路在建設中曾于1958年、1960年、1961年三次動工,三次停工,1964年復工后又因文化大革命而延誤兩年工期。成昆鐵路途經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工程量大,共完成土石方9688萬立方米,擋土墻和路基加固工程163萬立方米,修建隧道427座、橋梁991座,全線122個車站中有41個設在橋梁上或隧道內。成昆鐵路的建成對促進西南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與帶動作用,也為當時的國防建設提供了條件。成昆鐵路是20世紀70年代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三線建設”的重大成果之一。

決定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1970年12月25日,中央批準武漢軍區、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提出的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報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長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內。1970年12月開工,原計劃建設3年半左右發電,5年左右竣工,但未能如期進行。1981年1月大江截流成功,同年6月三江船閘通航,8月第一臺機組開始發電,1988年12月最后1臺機組并網發電,1989年1月,全部工程建成。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由泄水閘、沖沙閘、船閘和電站組成。泄水閘建在二江,共有27孔,最大泄水量為每秒83900立方米,連同大江、二江沖沙閘及電站,總泄流量為每秒11萬立方米。三座船閘均為一級船閘,其中1號、2號船閘可通行萬噸級船隊。建立在大江、二江上的發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41億度。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總投資為48.48億元。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通航、發電的綜合經濟效益。

1971年

“四五”計劃

1970年2月15日到3月21日,全國計劃會議討論、擬定了《1970年計劃和第四個五年國民經濟計劃綱要(草案)》,提出集中力量建設大三線;大力發展農業,加速農業機械化進程;狠抓鋼鐵、軍工、基礎工業、交通通訊建設;發展輕紡工業;建立經濟協作區;大力發展新技術;初步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四五綱要(草案)”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1970年9月,國務院將國家計劃委員會擬定的《第四個五年國民經濟計劃綱要(草案)》上報九屆二中全會,但僅作為會議參考文件印發。1971年4月1日,中共中央轉發了余秋里起草、周恩來批準的《1971年全國計劃會議紀要》和作為附件的“四五”計劃指標,“四五”計劃就以綱要草案形式指導著年度計劃的編制。由于受“文革”影響,“四五”計劃沒有形成正式計劃。“四五綱要(草案)”具體指標有:5年內工農業總產值增長56.2%,其中農業總產值增長25.7%,工業總產值增長82.7%。1973年中共中央兩次修改“四五”計劃高指標,逐步調整以戰備為中心的戰略,注意沿海與三線地區并重。1975年鄧小平主持整頓工作,“四五”計劃基本完成,工農總產值年均增長7.8%,其中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0%,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1%。

1972年

技術引進決策及“四三”方案形成

1972年1月,周恩來指示抓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危機中急于出口的有利時機,進口國內急需的化纖、化肥技術設備。1月22日,國家計委提出《關于進口成套化纖、化肥技術設備的報告》,2月5日得到毛澤東的批準。周恩來等領導人決定以此為突破口,將引進規模進一步擴大。5月5日,冶金部建議引進1.7米大型鋼板軋機,8月21日得到周恩來、毛澤東的批準。11月7日,國家計委再次提出《關于進口成套化工設備的請求報告》,周恩來在批準這一報告時,考慮一個更大規模的引進計劃。1971年1月5日,國家計委提交《關于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今后5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 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等項目,這一方案被稱為“四三”方案,是繼20世紀50年代156項引進項目后的第二次大規模引進計劃。以后,在這一方案上又追加了一批項目,計劃進口總額達到51.4億美元。到1982年有26個項目投產。這些項目對我國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3年

全國環境保護會議

1973年8月5日到20日,國家計劃委員會召開了全國環境保護會議。這是新中國召開的第一次關于全國環境保護的會議。由于我國長期只重視工農業建設,忽視廢水、廢氣、廢物和治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這次環境保護會議檢查、分析了我國環境保護情況,討論并制定了《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11月13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的會議報告,規定新建設項目必須把“三廢”治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否則不準開工建設,要求各級領導要把環境保護工作認真抓起來。這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促進了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會后,國務院和各省市都成立了環境保護機構。

“蝸牛事件”

1974年2月10日,發生所謂的“蝸牛事件”。江青聽說美國康寧公司將玻璃蝸牛作禮品送給我國彩色顯象管生產線考察團,跑到第四機械工業部講話,說“這是罵我們,侮辱我們,說我們爬行”,污蔑引進彩色顯象管是“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壓力”,是“崇洋媚外”,要求第四機械工業部將蝸牛退回美國駐華聯絡處去。周恩來要外事部門查清事實真相,原來蝸牛在當地是代表喜慶吉祥,“蝸牛事件”不過是正常的禮節往來,政治局決定收回江青在第四機械工業部的講話。但引進彩色顯象管的工作也被迫推遲多年,其他引進外中先進技術工作也受到影響。[page]

1974年

勝利油田建成投產

1974年9月29日,我國在渤海灣地區黃河三角洲地帶建起了勝利油田。勝利油田在1960年開始鉆探,1961年4月,鉆遇油層,發現工業油流。1964年4月中央決定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1965年探明了勝利油田,1966年開始開發,當年原油產量達到134萬噸。1974年油田建成。勝利油田所處的地區,在地質學上屬于華北盆地。一些外國學者曾經認為,華北沒有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海相沉積,又廣泛分布著火成巖和變質巖,不可能有油。勝利油田的發現和成功建設,豐富和發展了我國油田勘探、開發的理論,對加速我國同類地區油田的勘探、開發工作,有很大意義。勝利油田幅員遼闊,資源豐富,距離我國一些工農業生產的主要地區比較近,海陸運輸方便。它的開發、建設,對于高速度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改變我國的燃料構成和燃料工業布局,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975年

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路建成

1975年7月5日,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電氣化工程全部建成。寶成鐵路全長676公里,全線實現電氣化通車后,貨物通過能力比電氣化以前提高一倍以上,投資僅為修建一條新線的十分之一。由于實行電力牽引,沿途減少了列車的編組作業,加速了車輛周轉,減少了列車檢查和給水給煤人員,電力機車運轉效率比過去的蒸汽機車高,或以節省幾十臺機車。火車牽引動力的改革,也促進了鐵路通信和信號的現代化。因此,寶成鐵路全線電氣化,使這條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改造為先進的、高效能的運輸大動脈,標志著我國鐵路運輸事業向現代化跨進了一步。寶成鐵路是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的,對于改善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起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這條鐵路的很多地段坡度大,坡道長,隧道成群,彎道很多,用蒸汽機車牽引拉得少,跑得慢,運輸能力仍然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充分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為了提高寶成鐵路的貨物通過能力,1958年,國家決定對它進行電氣化改造,用電力機車代替蒸汽機車牽引,寶成鐵路北端開始了電氣化建設工程,在國民經濟調整中曾經下馬。“文革”中再次上馬,經幾年建設后終于建成。鐵路寶成路電氣化改造,是我國20世紀70年代重要的經濟建設成就之一。

鄧小平整頓經濟

1974年由于“批林批孔運動”在全國范圍內的展開,經濟建設受到嚴重沖擊,國民經濟嚴重滑坡。鐵路運輸、鋼鐵、煤炭生產沒有完成任務;基本建設戰線過長,投資效益低下;財政收入銳減,出現7.7億元赤字;市場供應緊張,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對嚴峻的形勢,1975年初毛澤東起用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對各個方面進行整頓。鄧小平從整頓鐵路入手,1975年3月5日,由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調整各鐵路局領導,逮捕了一批破壞運輸的派性分子,整頓鐵路運輸秩序,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運輸安全正點,鐵路運輸狀況好轉。鐵路問題的解決,促進了工業生產的回升。接著,鄧小平整頓鋼鐵工業,冶金部更換了一批企業領導,反對派性,落實政策,健全制度,提高了鋼鐵產量。1975年下半年,鄧小平又開始整頓軍隊、軍工、科技、教育、農業等領域。重點整頓軍隊的腫、散、驕、奢、惰,整頓軍工的產品質量,落實農村經濟政策,強調區分家庭副業與資本主義的界限,允許社員從事養豬等副業,并落實農業干部政策。在科技、教育、文藝等領域也開始系統糾正文革的錯誤。經過全面整頓,經濟狀況趨于好轉。但是,毛澤東不能容忍鄧小平對文革的系統糾正,掀起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整頓工作被迫中斷。

1976年

“五五”計劃

“五五”計劃的制定始于1974年。1974年8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發出《關于擬定十年規劃的通知》,各部委及各省市開始編制1976~1985年十年規劃。1975年10月,國家計劃擬定了《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草案)》,“五五”計劃沒有單獨編制,而是安排在十年規劃之中。同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了該草案,決定略加修訂后試行1年,再作進一步修訂。1977年11月,國家計委提出了《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修訂草案)》,1977年12月1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后下達。1978年3月5日,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這一修訂草案。該綱要草案規定“五五”計劃的目標是: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全國糧、棉平均畝產達到《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具體指標為: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6%,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5%,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2%。1978年通過的修訂草案受急于求成思想的影響,許多指標甚至比原草案更高。1978年底,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共中央對1979年指標作了修改,并開始實施國民經濟的調整。“五五”計劃時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轉折時期,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基本達到原定計劃,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1%,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1%,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2%。

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1976年7月6日,我國西南邊疆又一條公路干線——滇藏公路建成并正式通車。這條公路是繼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之后,從內地到西藏的第四條公路干線。這條公路的通車,對于進一步改善滇藏之間的交通狀況,密切云南和西藏各族人民之間的往來,促進沿線地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都有重大意義。滇藏公路南起云南下關,北至西藏自治區芒康,全長716公里,橫跨金沙江和瀾滄江,翻越海拔4300多米的白芒雪山和洪拉雪山,穿過橫斷山脈的碎落地帶,同川藏公路的南線接頭,通往拉薩。滇藏公路的建成通車,進一步活躍了沿線各族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加強了民族團結,促進了工農業生產、文教衛生和基本建設事業的發展。[page]

1977年

引進彩色顯象管成套技術設備

1977年4月9日, 國家計委同意恢復1974年因“四人幫”干擾而中斷的彩色顯象管成套技術設備的引進工作。

調整部分職工工資

1977年8月10日,國務院發出通知,從1977年10月1日起提高部分職工的工資,調整的重點是工作多年、工資偏低的職工。約有60%的職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資。

1978年

小崗村包產到戶

1978年10月24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小崗生產隊長嚴俊昌、副隊長嚴宏昌把全村18家農民的戶主召集到會計嚴立華家,冒著政治風險,商定私下實行大包干,并當場立下字據,按上手印。小崗生產隊獲得大豐收,糧食總產6萬多公斤,相當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糧食產量總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來第一次向國家交了12488公斤公糧。小崗村農民包產到戶事件,標志著農村經濟改革開放的開始。

全國科學大會

1978年3月18日到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華國鋒、鄧小平等領導人作了重要講話。華國鋒提出為提高中華民族的科學技術水平,必須正確處理普及與提高的關系。鄧小平講了三個問題: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認識問題;建設宏大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科技部門實現黨委領導下的所長負責制問題。會議制定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綱要(草案)》。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是知識界的撥亂反正大會,掀起了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潮。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中共中央進行了撥亂反正的工作,恢復被破壞的國民經濟,并展開了真理問題的大討論,但是,由于文革造成的思想混亂尚未消除,左傾錯誤仍在各項工作中蔓延。為全面糾正“文革”及以前的左傾錯誤,中共中央在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召開中央工作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了準備。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十一屆三國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立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總方針。全會恢復和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作出了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決定,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全會確立了正確的組織路線,決定健全黨的規章制度,反對個人崇拜。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制定了發展農業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會原則通過了《一九七九、一九八0年國民經濟計劃安排(草案)》。全會提出必須對我國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的決策。這次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小崗村 鄧小平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