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能源:不斷延伸的金融產品

2009-10-14 10:01:08 能源雜志   作者: 田書華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大致經歷了柴草、煤炭、石油三個能源時期。火的使用,使人類第一次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使人類和動物界徹底分開。但當時人類還沒有掌握把熱能變成機械能的技巧,柴草并不能產生動力。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需要的熱能和動力越來越多,而柴草、風力、水力所提供的能量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大規模使用。蒸汽機的使用,標志著人類真正地進入了工業時代,也開辟了人類利用礦物燃料作動力的新時代,煤炭開始成為工業的主要能源,然后,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引起了能源結構的一次又一次變化,石油登上了歷史舞臺。
從人類利用能源的發展史可以看出,進入工業化時代后,煤炭、石油成為工業的主要能源,也成了國際能源市場的主要商品。
考察一下國際金融市場的變遷過程,就會發現,能源的變遷與金融市場的變遷有著密切的聯系。
工業革命之前,世界貨幣是黃金,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在世界中強國地位的確立,英鎊成了公認的世界貨幣,然后隨著美國強國地位的確立,美元逐步取代英鎊成為公認的世界貨幣。
1840年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是最早使煤炭成為主體能源的國家。隨著歐洲國家先后完成工業革命,重工業迅猛發展,對煤炭的需求猛增,從此煤炭成為近代工業的食糧,英國也一躍成為最大的煤炭出口國,19世紀中葉,英國的煤炭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2/3左右,成為世界煤炭供給的主要來源地,也完全左右了世界煤炭市場。與此同時,18世紀末英國的倫敦代替阿姆斯特丹成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而英鎊也代替荷蘭盾成為新的關鍵貨幣。“煤炭-英鎊”左右了世界。
19世紀后半期“內燃機革命”爆發,繼蒸汽機之后掀起工業革命的新高潮,石油從此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工業的血液。20世紀20年代,內燃機普及,石油需求和貿易迅速擴大。據統計,1929年石油貿易額已達到11.7億美元,20世紀30年代末,石油國際貿易開始在全球能源貿易中占據顯要位置,這推動了能源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并動搖了煤炭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主體地位。
1967年人類正式進入石油時代,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到40.4%,而煤炭所占比例則下降到38.8%。在這一時期,美國在世界上確立了能源強國地位,美國在二戰期間成為盟國的主要能源供應者,二戰后,美國幾乎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的2/3。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美國完全確立了世界霸權的地位,美元成為了國際貨幣。
雖然目前海灣地區是主要產油國,但是國際石油市場實際是被美國操縱的,盡管美國今天早已不是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但美國通過各種措施保持了對世界油源的強力控制。第一,1970年代與沙特達成的“不可動搖協議”,將美元確立為石油唯一計價貨幣。美元約等于石油成為世界共識,任何想進行石油交易的國家不得不把美元作為儲備。目前歐佩克(OPEC)一籃子平均價所監督七種原油就以美元作為交易計價貨幣,幾乎包括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現貨交易市場。第二,世界前兩大石油期貨市場的紐約商品交易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都以美元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單位。從而保證了美國對石油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近年來盡管美元不斷下跌,伊朗改用歐元計價,俄羅斯成立盧布計價的石油交易所,但在全球石油貿易中可謂微乎其微。時至今日,雖然美元在國際社會得到指責,但是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還是無法被取代的。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期貨的產生。石油期貨誕生以后,其交易量一直呈現快速增長之勢,目前已經超過金屬期貨,是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石油期貨市場的出現,石油的金融屬性表現得越來越突出。
因此,目前國際能源市場具有兩個明顯特征:工業屬性和金融屬性。
工業屬性體現為,原油作為一種工業能源,是工業消費品,國際油價與一般商品的價格一樣,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真實的供給和需求是長期油價的決定因素。原油的供需和生產成本影響價格,它是影響油價的基礎;尤其是在經濟復蘇階段,流動性的影響和金融屬性的體現,是基于對基本面的預期為基礎的。
金融屬性體現為,市場預期和資金影響價格,特別是隨著石油期貨的出現和發展,石油的金融屬性得到了加強。
近幾年,僅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交易商平均每日的合約數就達全球日石油需求的幾倍。期貨交易量遠遠高于現貨需求量,中間的持倉者自然就是獲利套現者。數據顯示,約200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在2008年流入了公開原油期貨市場,而這個數字極有可能在今年繼續增加;與此同時,還有規模不小的資金正在涌向地下原油期貨交易市場。另外,國際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也大規模進入原油概念的對沖基金。據統計,近幾年投資者在期貨市場投資石油的獲利率持續超過其他商品。期貨市場的杠桿效應、獲利套現者買空賣空機制以及流動性過剩,共同導演了國際油價驚濤拍岸的宏大場面。
石油等能源資源產品價格在投機勢力的“興風作浪”下大起大落,嚴重脫離供需基本面,充分說明現在能源市場的金融屬性越加突出,甚至有時候能源的價格主要由其金融屬性所決定。
在國際上,石油產業與金融資本緊密結合的歷史很長,早已是國際石油巨頭、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大國的重要合作手段。目前國際上大的能源公司往往是國際資本市場的主體,尤其是工業股票的主體。同時不可忽視的是,石油產業或重大的油氣項目更是金融大資本的投資對象,跨國能源公司自然都是跨國銀行的追逐對象。這一情況提示我們,能源不僅是能源產業的產品,還是能源產業與金融資本結合的產品。
從石油產業的國際化需求和未來發展看,除了目前的所謂“貸款換石油”的模式外,石油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迫切需要探索更多石油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趨勢、前景和方式。
在我國能源產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除了政府財政支持和自我積累外,國家的政策支持和金融貸款支持的作用也逐步提升。但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銀行只是能源產業的“錢袋子”。能源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主要限于局部貸款層次。然而,隨著3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10多年來,能源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日益密切。當能源產業實施對內“穩定東部、發展西部”,對外“穩定國內、逐步開拓”戰略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巨大的銀行資本的支持。另一方面,隨著10多年來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化,國內國有大銀行也迫切需要尋找大產業的投資對象,金融資本已經對能源產業的國際化起到了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
從未來趨勢看,我國參與國際油氣資源競爭程度的加深必然推動金融資本與石油產業更加主動和緊密地結合,通過金融資本運作,協助石油產業對外投資與合作的能力,逐步提高掌控石油資源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能源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日益增強。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