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全球布局低碳經濟 中國如何將舶來產業本土化

2009-10-16 10:58:15 中國金融網

 對于中國來說,低碳經濟是一個典型的舶來產業。如何將這一舶來產業本土化,避免因為水土不服而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并舉,走出符合國情的“低碳”之路,成為亟待解答的問題。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低碳經濟的布局已在全球展開,從修訂中的可再生能源法到碳排放強度的提出,種種政策跡象顯示,我國也正在步入不可逆轉的低碳經濟時代。

對于中國來說,低碳經濟是一個典型的舶來產業。如何將這一舶來產業本土化,避免因為水土不服而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并舉,走出符合國情的“低碳”之路,成為亟待解答的問題。

  發展低碳經濟正成為國際趨勢

  “低碳經濟”這一概念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這個資源并不豐富的島國,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有著未雨綢繆的認識。

  2006年,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撰寫了關于氣候變化經濟學的《斯特恩報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

  2007年,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同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厘島召開,制訂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這對全球進一步邁向低碳經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08年的金融危機催生了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以低碳經濟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成為推動經濟復蘇的新增長點和動力。

  2009年年底將在瑞典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為了兌現兩年前巴厘島的承諾,之前三輪談判的預熱讓“低碳經濟”再次成為矚目的話題。

  其實,全球各國也早已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具體實踐上做出了行動。奧巴馬上任初始即為能源部2010年申請263億美元資金的預算,側重開發新一代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可再生和替代能源,從而幫助美國轉型為低碳能源經濟。英國政府7月發布《英國低碳轉換計劃》,提出到2020年將英國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34%,這意味著英國將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推行“低碳經濟”。此外,日本、德國、法國等其他發達國家也紛紛將低碳經濟列入危機后的重點發展日程。

  中國在低碳經濟道路上越走越遠

  當國際社會已在如火如荼地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中國這個發展中的大國也積極加入了這個國際化的隊伍中。發展低碳經濟的嘗試,早已納入國家發改委的工作主題,中國政府正將低碳經濟作為一大發展重點,甚至被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

  在政府層面首次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是2006年底,當時科技部、中國氣象局、發改委、原國家環保總局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中國第一部《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

  在2007年APEC會議上,胡錦濤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同年,我國發布了《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成立國家氣候變化方案領導小組,溫家寶總理親自擔任組長,具體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承擔。

  2009年,國務院強調要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經濟(310358基金凈值,基金吧)增長點,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以期在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在拉動經濟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有2100億元人民幣用于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十一五”之初,我國確立了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據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介紹,這一目標在前三年已經完成一半,GDP能耗下降10.8%左右,今年上半年又有4.9%的降幅。而如果在“十一五”末實現20%左右降幅的目標,相當于節約6億噸的標準煤,相當于少排15億噸的二氧化碳。據介紹,目前“十二五”的減排計劃也正在醞釀制定中。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在推行低碳經濟的試點,而針對低碳經濟的試點工程,國家發改委正在組織專家研究,準備制定《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

  對于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國際非贏利性機構“氣候組織”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他們在題為《中國的清潔革命》的報告中指出,在短時間內,中國已經在一系列低碳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方面趕超了很多發達國家。

  碳關稅或或成貿易保護主義工具

  目前,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已逐漸減退,中國經濟復蘇跡象明顯,伴隨著經濟復蘇而來的是外貿出口的復蘇。而正是在全球各經濟體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中國,竟毫不意外地成為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矛頭對準的首要目標。然而,正如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所面臨的尷尬境地一樣,正當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再一次遇到了國際社會的“刁難”。這一“刁難”的工具便是發達國家正在計劃征收的碳關稅。

  今年6月2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以應對氣候變化之名將“碳關稅”正式納入世人視野。10月底,美國參議院將對《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進行審議。該法案制定了“碳關稅”制度,從2020年開始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目前,法國政府已經決定將從明年1月1日起實施碳稅,以改變消費模式,此外,還將對高污染汽車加大罰款力度。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開征碳關稅一定會對中國出口貿易形成極大沖擊。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小川指出,如果征收30美元/噸碳的關稅,將導致我國出口總額下降0.715%。如果碳關稅率提高一倍,即60美元/噸碳,自然對我國出口總額的負面影響會相應增加,將下降1.244%。在兩種情況下,出口下滑將進一步拖累我國GDP分別下降0.021%和0.037%。

  針對發展低碳經濟而開征的碳關稅,似乎成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綠色壁壘”,而這一“綠色壁壘”則成為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下的一個“綠色幌子”。

  值得注意的是,碳關稅違背了《京都議定書》確立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不僅轉嫁環境治理責任和成本,更想通過這一綠色保護獲取更多的生態利益。

  碳交易或是符合國情的可行之路

  針對發達國家這一變相貿易保護的做法,有專家建議中國應該“先下手為強”,與發達國家針鋒相對地開征碳稅。不過對此,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巡視員高廣生明確表示,征收碳稅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我國目前還沒有開展征收碳稅的條件,征收時機尚不成熟。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全球副總裁、天津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助理黃杰夫表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是必然選擇,但是發展低碳無疑很昂貴。

  在黃杰夫看來,發展低碳不可能僅依靠政府投資,“這是一筆很大的投入”,他表示,最有效的辦法是建立中國的碳價格信號,建立公開的碳交易市場。即通過市場手段形成碳價,一方面誘導企業向低碳方向努力,另一方面吸引社會投資進入,緩解資金短缺難題。

  黃杰夫坦言,在推進低碳經濟方面,實行碳交易其實比征收碳稅更具有優越性。一方面,稅率一旦形成,不可能隨意更改,但稅率的確定很復雜,而碳價格隨時在變動,相比征稅其定價機制更靈活;另一方面,碳交易具有總量控制的確定性,但碳稅不一定能夠達到碳總量控制的效果,可能被企業轉嫁給終端消費者。

  其實,碳交易在國際市場上早已發展得如火如荼。碳交易市場的運作需要技術、資金、人才、監管等一系列前提要素的支撐,這些要件是否具備,對碳交易市場運作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就目前國內環境而言,這一體系的基礎環境還尚需完善。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 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