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香梅/文
“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并不能解決經濟中所有的問題,中國經濟運行的N個具體問題,需要N個政策來解決。宏觀經濟政策只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總量問題,也就是讓總供求關系達到平衡。”近日,國內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樊綱現身深圳,發表了題為“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趨勢前瞻與中國企業發展” 的精彩演講。
今年“保8”完全有可能實現
明年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很小
當前,經濟復蘇出現明顯信號。然而,也有不少人擔心,經濟復蘇能不能持續,會不會出現W型走勢,二次探底,上去了會不會再掉下來?對此,樊綱給出了明確回答。
首先,今年經濟增長8%完全有可能。“我說這句話,依據的是政府的決定。財政赤字,今年的規模是9500億。9500億的財政赤字扣除日常還本付息支出后,還有8000多億,相當于GDP的3%。而去年財政赤字幾乎為零,這個3%,今年就可以直接轉化為3%的GDP。如果今年經濟受其他部分影響,降到了5%的增長,再加上來自政府的3%,8%當然不成問題。”樊綱說。
其次,明年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樊綱分析說,明年政府肯定會減少對經濟的財政支撐,因此有人懷疑經濟會不會掉下來。事實上,明年可能會產生支撐經濟的新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房地產投資,明年會明顯增長。這一塊,今年相對比較低,增長率10%左右,往年的增長率是30%左右。
第二,今年的企業投資,也是近幾年最低的。隨著這一年的恢復,隨著世界經濟企穩,再加上政府投資帶動和一些需求恢復,很多行業過剩的生產能力開始得到利用。到今年底、明年初,也許很多企業開始投資了,明年企業投資回會有一個明顯增長。
第三,隨著全球經濟企穩,人們開始買東西了,貿易出口明年會有一個明顯增長。現在還是負增長,大約是-20%;到年底可能就會有正增長。最近幾個月的出口環比都在增長。
“由于以上三個因素開始起作用,因此相信明年8%左右的增長,仍然不成問題,這個8%還會比今年更健康。中國不會出現W型的情況,我相信現在的恢復是持續的。”樊綱說。
宏觀經濟政策不能包治百病
N個問題需要N個政策解決
去年以來,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4萬億刺激方案、適度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等。有人提出,我國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粗放型增長、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并以此質疑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對此,樊綱認為這里面存在理解的偏差。
樊綱認為,宏觀經濟政策不解決所有方面的問題。宏觀經濟只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總量調整,使總供求關系達到平衡。
“它不解決結構問題,不解決環保問題,也不解決資源稀缺問題。經濟學的基本道理是,N個變量要有N個政策對應處理,不可能一個政策解決全部問題。‘宏觀經濟政策’這個詞聽起來很大。實際上,臺灣人翻譯得更準確一些,它不叫‘宏觀經濟學’而叫‘總量經濟學’或者‘總體經濟學’,就解決一個總量問題。解決了總量問題,是不是解決了其他問題呢?仍然沒有解決。我們所面臨的比如收入差距等等問題,需要其他的政策、其他的制度來加以解決。”
樊綱十分感慨地補充說:“現在有人賦予宏觀經濟政策太多的要求。其實,我們需要的是并行政策,就是一方面宏觀調控,另一方面要改革企業、改革制度、調整結構、強化環保等同時并行。出現了經濟衰退,大家都來說這一個問題,有時候把長期的問題淡忘了。”
發達國家將回歸實體經濟
中國企業向跨國公司發展
危機的陰云正在消散,許多企業當下最關心的是:未來世界發展趨勢是什么,我們如何把握后危機時代的新機遇。樊綱對此也給出了精彩回答。他認為,世界經濟將出現五個重要變化。
第一,美國社會消費可能會下降,美國的儲蓄率會提高。這將導致世界儲蓄率的變化,導致世界消費需求的變化。長期看,美國人的儲蓄率從-2%提高到3%~5%很有可能。這意味著,世界消費市場會有3%~5%的比例調整。
在國際市場將相對收縮的背景下,我們的企業就要思考,如何更多地走向國內市場。這次危機也讓我們看到,那些有國內渠道和市場的企業,受到的沖擊都比較小。
第二,“回歸實體”。這次金融危機令金融泡沫破裂,讓更多人意識到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實業的發展。對中國企業來講,第一個挑戰就是發達國家現在都要搞實業了,他們向我國進行產業轉移的過程可能就放緩了。他們的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加強,比如,英國就在強調也要搞機械制造、要重振汽車業等等。對我國企業來講,這意味著競爭加劇。我們該如何提高競爭力,提高我們的實力?這是亟須思考的問題。
第三,低碳經濟將成為新增長點。美國、日本將新能源投資與低碳經濟建設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手段,西方國家將長期將低碳經濟作為新的需求增長點,并在國際政治上推動其他國家加入這個市場。發展中國家必須不失時機地、更多地加入這一市場。
這個趨勢已經形成,值得我們去關注、值得我們去應對。
第四,新興市場國家占世界GDP的比重上升。新興市場國家占世界經濟的比重40%。這些國家包括“金磚四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還在增長,很有可能在幾年之后,占世界GDP的比重會超過50%,成為世界經濟的主體,當然這其中包括中國。
第五,中國企業將逐步向跨國公司發展。這一次危機對中國企業是一個分水嶺,中國企業從此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跨國公司的領域。中國公司怎樣跨國化?怎樣走出去?怎樣在世界范圍內整合資源?要求我們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努力,加速提高我們在世界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