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綠色經濟”:西部發展“新引擎”

2009-11-09 10:12:41 新華網   作者: 萬武義 宋振遠 張軍  

作為西部生態區,如何既保護環境又能富民強市?位于秦巴山區的陜西省安康市,一手承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支持,一手實施“綠色產業”振興規劃,營造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引人注目。

  統計顯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個市經濟仍保持高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長14%,增速在全省位居第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增長。

  保護環境就是“科學發展”

  記者在秦巴山區一路采訪,談及發展路子,沿途縣鄉干部都提到要做大一個產業:生態旅游。這反映了西部山區干部發展理念的變化。

  寧陜縣被譽為“秦嶺綠寶石”,森林覆蓋率超過90%。這個不足8萬人的山區縣,2008年地方財政收入僅2000萬元。

  “一時的經濟落后,不妨礙我們制定‘生態立縣,旅游富民’的發展戰略。”縣委書記陳寶倫說,過去不少干部信奉“棒棒一響,黃金萬兩”,因為窮,砍伐山林成風,一度破壞了生態環境。現在干部群眾明白:環境就是生產力。

  安康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漢江境內流長340公里,徑流出境水量占丹江口水庫水源的66%。這決定了安康的環境保護對全國具有一定戰略意義。

  “但保護環境并非不要發展,關鍵是如何選擇發展模式。”市委書記劉建明說。近年來,市里提出“秦巴風情、漢水神韻、金州美食、綠色安康”的生態旅游開發主題,加快南宮山、秦嶺大峽谷等重點景區開發,完善旅游配套設施,使生態旅游逐漸成為支柱產業。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業完成投資增長48.1%,生態旅游收入已超過去年全年。預計今年入境旅游人次將超過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0億元。“我們有個目標,就是把安康建成全國知名的山水休閑度假勝地。”市長方瑋峰說。

創新山區新農村發展模式

  在石泉縣饒峰鎮新華村采訪,記者走進沿街的“新華村綜合服務中心”值班室。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小小的門店除了身份證、結婚證不能辦,絕大多數農民需要的“公共服務”都有。在值班室,記者記錄下一段對話:

  一位村民進門問:“我家的沼氣池到處都封得嚴嚴實實的,咋還有臭味?”

  值班的村主任李志龍:“你登記一下情況,下午就派技術員去你家看看。”

  另一位村民問:“我家養的桑蠶生病了,搞不明白,咋辦?”

  一位值班人員:“你帶路,馬上派人去治。”

  走訪這個縣的五愛村,干部群眾創新發展的“循環農業”同樣讓人耳目一新:桑園——蠶室——蠶絲——菌棒——香菇。經過這樣的現代農業循環鏈,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記者發現,近幾年來,安康從統籌城鄉發展的角度規劃和發展現代農業。一方面積極培育強村大戶,擴大生態農業基地;另一方面立足發展特色新型工業,拉長產業鏈條,夯實農民增收的產業基礎。

  漢濱區五里鎮白馬石村海拔1400米,直到2005年農民人均收入還只有780元。近幾年來,這個村借新農村建設之機,爭取各級政府投資700多萬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發展桑園、養殖等綠色產業,目前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730元,四年增長2.5倍!

  平利是陜西省新農村建設重點縣。縣委書記何邦軍說,縣里請專家為農戶設計了9個標準的特色民居,農戶根據自身實力選擇,可分別獲得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建房補助。到今年底,全縣將有近一半的村建成特色民居的新農村。

  依靠產業扶持培育“內生動力”

  長期以來,西部山區主要是“外導型”的輸血式發展。但從安康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看,對西部生態涵養地區,國家應創新政策扶持方式。

  方瑋峰算了筆賬:安康有300萬人口,即便國家每年每人補貼2萬元,也要600億元,這怎么可能?安康每年有56萬勞動力“凈流出”,就是因為當地產業發展落后,無力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要實現全面小康,必須進行產業扶持。

  記者發現,安康發展快的地方大都是“川道地區”,用老百姓的話說是“白菜心”。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郭正明坦言,安康目前還有超過40萬貧困人口未脫貧,特別是居住在深山區的25萬貧困群眾,脫貧難度較大。

  從實際情況看,對西部生態地區,國家有關部門應強化“兩手扶持”:既要重視轉移支付,抓住山區扶貧和生態補償不放松;又要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培育欠發達地區發展“內生型”動力。

  近年來,安康將產業發展,特別是“綠色經濟”放在突出位置,集中政策資源加快發展。去年全市富硒食品、安康絲綢、秦巴醫藥、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產值增長超過55%。今年,一批新的“綠色產業”項目將成為經濟增長點,如魔芋加工、茶板紙生產等,預計新增產值20億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西部 綠色經濟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