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實施低碳城市戰略 擦亮低碳城市名片

2009-11-17 09:41:40 中國石化新聞網

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以“低碳”為特點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實踐道路,而建設低碳城市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低碳經濟”、“低碳社會”的結構性中堅力量和堅實基礎,值得系統地研究和推進。

低碳城市的本質內涵

目前,國內外的很多城市都以建設“低碳城市”為榮,自2008年以來,“低碳城市”開始成為我國城市規劃、城市運營、城市品牌的新標準,一些得風氣之先的大中城市開始努力贏得一張“低碳城市”的新名片。“低碳城市”的本質內涵究竟是什么,要建立一個怎樣的體系和戰略以及實施步驟,關鍵途徑又是什么?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其實也是環境友好型城市、資源節約型城市、生態文明城市的內涵總和,其最關鍵的途徑就是“節能”。

建設低碳城市,首先是要制定低碳城市規劃,這里的規劃主要是指一個城市的整體定位和整體戰略規劃,關注和重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代價最小化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然后按照既定的規劃去大力發展低碳產業、引進和鼓勵低碳人才、倡導和實踐低碳生活。在全球化、工業化或后工業化的今天,經濟發展上不去,生態也將失去可持續的依托基礎,而要保護生態環境,就要發展節能型、減排型的產業經濟,并要依賴于公眾的共同營建,重視產業活動之外的生活節能。

在我國建設低碳城市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包括對我國的影響尚未結束,全球經濟仍將在一段時間內緩慢增長,我們也仍處在需要“保增長、拉內需、促就業”的重要進程中。我國各地的城市正同時面臨兩難,既要保護產業、企業的穩定發展,又要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力度,解決這個兩難問題只能走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的大道,主動調整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改善和提升產業結構,從政策和輿論上引導和培育節能產業的成熟、壯大,以及促進節能意識在市民心目中的常態化。

可以說,這樣的轉型或提升需要付出一定代價和時間成本,但這正是化壓力為動力、以短痛換長樂的必須和必要。

2009年4月舉行的G20倫敦金融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已達成共識,共識中各方承諾采用“低碳經濟”的綠色經濟恢復模式。胡錦濤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我們應該大力推動國際新興產業合作尤其是節能減排、環保、新能源等領域合作,積極培育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胡錦濤主席又于2009年9月21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重要講話,其中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其中包括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將采取的四大措施,列舉的一系列數據不僅表明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也向我們指明了建設“低碳城市”的行動方向。

做強低碳能源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們全體國人的夢想——擁有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永續動力。

低碳城市“三部曲”

如果說低碳城市有“三部曲”,以構成系統性的格局和品質,那么這“三部曲”應該是:生態、節能、減排。

生態在我們的日常理解中,往往代表自然環境和景觀,但這遠遠不夠,也無法從根本上扭轉環境的改善。古語“生生不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是最本質的生態。除了多種樹、多搞綠化外,我們更要側重在一座城市中生活的人們是否生態地工作和生活著,是否獲得更高的效率、更合理的社會資源、更強的低碳意識、更從容的低碳心態,這些有形或無形的內容最終將影響著一座“低碳城市”的良性累積總和。

把節能和減排分開來看待,是因為節能更側重對能源的節約和利用效率,而減排則側重減少對空氣、水體、土壤以及人體健康等的污染或負擔。雖然節能和減排都只是相對值,但更好地實現兩者都會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推進科技創新的飛躍,而科技創新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活力和產經成果的重要源頭。

所以,我們在具體制定一座城市的發展規劃包括社區規劃、建筑規劃、交通規劃、產業規劃時,都應緊緊圍繞“人”的核心因素,堅持以人為本,這也正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思想和基本要求。

低碳城市“四重奏”

城市是一個社會生態大系統,低碳城市需要社會各界從各領域、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集合而有機地構成。從能耗、污染、排放的基本面出發,我們應側重在建筑房產、交通物流、能源電力、化工化纖這四大支柱性產業領域推進低碳節能工作,并開拓國際合作、國際貿易的新局面。

建筑房產:積極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推進低碳住宅和環保型建材的建設、使用,減少對耕地和森林、綠地的占用。

交通物流:提高新能源汽車在交通中的使用比例,加大對尾氣排放不達標或耗油型機動車輛的控制、限制,促進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能源電力: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氫能等新能源產業,適當發展生物能,因地制宜發展潮汐能、地熱能、水電,加大對電廠節能減排的技改支持力度。

化工化纖:有效推動化工化纖產業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道路,推動產業整合朝技術型、安全型、集團化方向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政府及行業協會可以發揮更大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吸引更多科研機構、高新企業針對以上四大支柱性產業領域開展節電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工作,形成政府、企業、學界互動的良性戰略聯動關系。

過低碳生活,做低碳市民

建設“低碳中國”和“低碳城市”歸根究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企業要做低碳企業,市民們要力爭做低碳市民,只有當低碳真正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自覺意識,而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上的倡導、行為上的刻意克制時,我們便離低碳城市、低碳社會不遠了。

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院士曾指出: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讓老百姓全面理解氣候變化,以正確引導其消費行為,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如果要求自己盡可能多做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比如及時關掉不用的電器、少使用私家車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砍一棵樹少踐踏一塊草坪、增長物品有效使用時間等等,積少成多、匯流成海,就將是建設低碳城市以及對能源使用率和國家碳排放總量減少的大貢獻。

同樣重要的是,低碳消費將從源頭上促進企業注重低碳生產、多出“低碳產品”。另外,低碳旅游、低碳購物、低碳裝修等等都將應低碳市民的低碳消費意識和低碳消費行為而生。從“以人為本”的精神來講,沒有低碳市民,便沒有低碳城市,沒有低碳生活,便沒有低碳產業的剛性持續。

建設低碳新農村

當我們把目光緊鎖在城市和大中型企業的生產、市民的生活消費時,不能忘了農村在低碳節能上的巨大可為空間。

農村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僅從節電一個方面來舉例,假如每個人每月節約一度電,那么一年下來我國僅此一項就節約了約100億度電,相當于減少6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省360萬噸煤,也相當于種植了3.5億棵樹所形成的碳匯,這樣的效果不可謂不驚人。

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看,為數不少的高污染型企業設于農村或城郊,農村本身也有大量科技含量不高的制造作坊、個私企業,在區域經濟中的比重不小,也解決了不少人口就業,但這部分GDP往往是以高耗能為代價的。在農村,建筑、交通的節能減排也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隨著建設小康新農村的深入推進,如何建設“低碳新農村”值得規劃、部署和行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