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規劃

2009-11-17 16:42:00 《中國循環經濟》   作者: 王文海  

從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出發,前瞻世界能源科技發展前沿,制定中國能源科技發展的戰略路線圖,是建設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實現能源結構優化目標的重要保證。在中科院“重點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中,也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可再生能源份額逐步增大,化石能源得到高效,清潔利用,能源結構逐步優化,滿足中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

根據我國目前已制定的新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將達到1 5%。為此,我國將投人2萬億元推動水電、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將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約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年排牧量約6億噸。

在資金來源方面,推動新能源利用的資金將采取國家投資和社會多元化投資相結臺的方式解決。中科院提出的中國能源科技發展路線圖,在分析技術現狀、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技術和市場壁壘、技術研究和發展需求等全方位問題的基礎上,分2008~2020年(近期)、202l~2035年(中期)、2036~2050年(遠期)三個不同發展時期,繪制了中國能源科技發展路線圖:該路線圖的制定共分四個專題組:化石能源組、可再生能源組、核能與新能源組和綜臺組。

該路線圖提出的近期目標是重點發展節能和清潔能源技術,提高能源效率。中期目標是重點推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向主力能源發展。遠期目標是建成中國可持續能源體系,總量上基本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結構上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降低到60%以下,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之一。目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已接近10%,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們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術仍然比較落后,成本也較高,還需大力度研究和開發。按照國外經驗,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的過程中,政府尤其應該在前期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過正確引導,激發出社會資本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的熱情。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是積極穩妥地發展生物質液體燃料和生物基工業制品替代石油,因地制宜地發展可再生能源熱利用和燃氣技術等。其發展模式應該在“不與民爭糧、不與糧爭地”和“不與農田爭水源、不與禽畜爭飼料、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多元化起步,非糧液體燃制和替代石油的生物基產品將逐步成為戰略重點。具體來說,近期可以利用較成熟的非糧食類淀粉和甜高梁生產乙醇,進行規模化生產,中遠期以考慮研究推廣第二代生物液體燃料技術,利用農林廢棄物中的纖維素生產生物乙醇及生物柴油,規模替代石油燃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指出,三大理由支撐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第一,我國能源系統面臨嚴峻挑戰。人口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加上能源利用技術落后,效率低下,能耗高,能源匱乏的威脅可能來得更早,能源供需缺口將越來越大。由于過度依賴煤炭,對環境的影響更加嚴重。環境專家測算,大氣中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煙塵來自燃煤。而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蝕性水、煤泥、灰渣和飛灰等.已構成對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危害。第二,我國農村小康建設的需要。我國13億人中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每年消耗的能量相當于6億多噸標準煤,其中約一半來自可再生能源,但這些能源目前還是以傳統的利用方式為主。同時,我國還有700萬戶無電人口,無法用常規電網延伸解決用電。另外,根據國際經驗,發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安排大量剩余勞動力。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石油進口量占整體石油需求量中的份額將進一步增長,預計202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0%。這對我國能源供應安全構成一定威脅。而可再生能源屬于本地資源,通過一定的工藝技術,不僅可轉換為電力,還可以直接、間接地轉換為液體燃料,為各種移動設備提供能源,緩解能源供應問題。

對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總量進行充分剖析的情況下,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可以提出這樣的戰略目標:近期到2010年前后,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補充能源;中期到2020年前后,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替代能源,長期到2030年前后,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主流能源之一;遠期到205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是主導能源之一。

抓住時機加快發展

我國常規能源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必須加快開發利用新能源。目前能源結構中9%的新能源份額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是偏低的,開發新能源的任務仍然緊迫,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著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等難得機遇,同時也面臨著關鍵技術不成熟、標準不完善的挑戰。自主開發高效、低成本的核心技術,是未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根本所在。
多年來,我國政府始終致力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相繼公布實施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等,并提出力爭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丘右,到2020年達到15%左右的目標。世界瞭望學會總裁Christopher Flavin指出,在全球氣候的未來進程中,中國可望在引領世界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發揮大作用。中國支持能源供應多樣化,并力爭成為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領先者,到2050年中國能源的30%以上可望來自可再生能源。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使其用于發電、供熱和運輸燃料所占的份額增大。

在政策傾斜下,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的產業化規模將不斷擴大,具有規模優勢及資源優勢的新能源企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預見,蘊涵著巨大財富的新能源產業即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世界經濟對石油嚴重依賴,石油資源目趨枯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油價在疊創新高,對國家經濟、國民生活的影響正逐步顯現。由于傳統能源,如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決定了新能源產業有著光明的前景和發展空間,應把新能源作為重點產業加以發展。

研究開發平臺紛紛組建

可再生能源在我國的大規模開發利用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成本太高是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需要法規政策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依托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雖然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制造規模和利用總量上已居世界第一,但核心技術很多還是國外的,發展仍受制于人,代價成本也很高,所以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必須真正增加研發的投人。中國已經是可再生能源制造大國,如果研發能力再跟上的話,中國真正成為可再生能源制造大國、研發大國、使用大國,將指日可待。為此,一些新能源研究開發平臺也在紛紛組建之中。

復旦大學搭建先進材料科技創新平臺,新能源研究院于2008年10月在江灣新校區揭牌成立。成立后的新能源研究院將結臺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開發、能源新技術和能源經濟戰略研究,與企業臺作,重點開展高效儲能材料、太陽能材料、化石能源新技術、生物質能,節能技術等五方面的研究。

隨著煤、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類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開發利用新型潔凈能源已是大勢所趨。2008年10月,在中國石油大學舉行建校55周年慶祝活動期間,中國石油大學新能源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以期保持其在能源領域的學科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能源發展事業。當今世界,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體現在開發利用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也體現在對煤、石油等常規化石能源的高效和潔凈化利用以及對油頁巖、油砂、煤層氣和水合天然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

中國石油大學新能源研究中心結合目前國內外新能源領域的研發現狀和該校實際,主要針對天然氣水合物、油頁巖和油砂、代用天然氣、生物質能、氫能和太陽能等5個研究方向開展研究。有些方向已經在國內外形成優勢和影響。如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方面在國內外均有較高知名度,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專利均居國內同類研究機構之最,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實驗模擬裝置。在油頁巖熱解動力學、有機質組成結構,頁巖油加氫、干餾過程的分析評價和技術開發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生物質能方面的研究不僅已經啟動,而且一開始就站在國際前沿,如生物質熱解氣化與燃燒耦合流化床技術的原創度很高,而海藻制生物柴油技術則是當今世界的科學前沿。據悉,研究中心依托該校的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室,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神華,新奧等國內重要能源企業建立起廣泛的聯系。

BP公司于2008年11月和中國科學院簽署清潔能源商業化中心合資辦議。雙方將共同投資5億元人民幣,推進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清潔能源商業化中心將憑借合作雙方的技術專長和經驗,整合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所和其他中外研發機構開發的煤氣化、煤液化、煤化工、聯合循環發電、碳捕獲及封存、煤層氣等單項清潔能源技術,使其形成有競爭力的技術集成系統和諸如煤炭多聯產的綜臺解決方案。請潔能源商業化中心還將提供個加強科研院所、企業和其他機構緊密合作的國際平臺,提高中國本土的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包括清潔煤轉換,污染物零排放、碳捕獲及封存等技術的市場應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再生 能源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