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能源的“過剩”與“不足”

2009-11-21 19:52:55 解放日報   作者: 章迪思  

這段時間以來,關于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自從8月份國家兩部委發布《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后,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現象,一時間引起了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然而就在前幾天,據媒體報道,國家科技部近期完成的一份內部報告中,對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說法表示了質疑。后者認為,此前的“產能過剩”,主要是就“規劃產能”而言,若考慮“實際產能”,那么新能源產業遠未“過剩”。

  盡管界定了“規劃產能”和“實際產能”之區別,但是,相信大多數行業內、或者準備進軍相關行業的企業仍是有點一頭霧水。客觀真實的行業數據,是廣大企業制訂發展戰略、確定研發方向的最根本依據。基礎數據的似是而非,或者自相矛盾,可能導致企業對形勢的判斷不明甚至誤判,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某些不利影響。

  在這樣的前提下,作為政府主管部門,發布統一、準確的行業信息,責無旁貸。當然,其間的確會碰到不少操作性問題。比如,新興產業大多涵蓋面廣,往往涉及多個主管部門,如何跨部門之間溝通、協調,是一門學問。再比如,基礎數據的全面采集必將頗費周折,由誰采、怎么采、采什么,可能單靠“拍腦袋”還不行,必須多聽取專家意見,多進行實地調研,這樣一來,又要花去不少時間和人力成本。提供一份看似簡單的基礎性數據,卻要做那么多“幕后工作”,有的部門或許未必樂意……不過,本著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原則,上述這些“難題”理應都不“難”。

  再進一步來說,不管新能源產業到底是不是“過剩”,這個判斷,其實都不宜只由政府部門做出。市場如同一個生命體,有著自我調節功能。產能不足,自然會有企業源源不斷地追加投入;真的產能過剩,也勢必會有一場優勝劣汰的競爭,達到新的平衡。只要政府發揮了規范市場的“裁判員”功能,又提供了客觀全面的信息,剩下的,就讓市場自己解決吧。人為地給出一個定性判斷,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上很可能會延緩新興產業發展的進程。

  當然,之所以有“過剩”和“不足”之辯,說明新能源真的是一個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而且,有一點共識是,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生產,至今仍是一大空白點。換句話說,有可能“過剩”的,往往是整個產業中高污染、高投入、附加值偏低的低端環節,真正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技術和設備,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過剩”的。

  想明白這一點,對于上海來說,可謂機遇無限。以新能源制造裝備為例,目前的國內需求非常迫切,而上海恰恰具備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的優勢:柴油機、內燃機等動力裝備的制造有悠久歷史,還有不少應用型研究院所和企業。如果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再加強企業牽頭的“中試環節”,必將打造出一條富有競爭力的新能源制造裝備產業鏈。這不僅體現了上海調整產業結構的決心,也有助于上海為全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