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柴達木盆地資源開發由粗放型向綜合利用型轉變

2009-11-26 14:10:10 新華網   作者: 駱曉飛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西部“聚寶盆”--柴達木盆地的資源潛力正在得到釋放,循環發展理念的引入和實踐,帶來了盆地內資源型工業經濟由物理意義上的“質”和“量”的提升向“化學聚合反應”和“清潔生產”轉變。

察爾汗:“循環”理念孵出化工產業集群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青海鹽湖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也是目前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之一,走進其位于察爾汗鹽湖上的生產基地,記者看到,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鹽田旁,一處新建的廠房已拔地而起,不遠處的另一片土地上仍然忙碌著建設者的身影。

“這就是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目前一期已經全部進入試車階段,二期預計明年試車,三期也已經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鹽湖集團副總經理李浩放指著新建廠區說。

據介紹,1999年之前的30年間,伴生資源極其豐富的察爾汗鹽湖中,只有鉀肥得到了開發利用,其他大量的鈉、鎂、鋰等資源都被當作“廢物”排放。

“每提取1噸的氯化鉀就要產生大約3.5噸的氯化鈉和15噸的氯化鎂。雖然這些尾礦被作為廢料儲存了起來,并沒有對環境造成污染,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李浩放說。

2001年,青海鹽湖集團百萬噸鉀肥生產項目被列為首批國家西部大開發十大重點項目工程開工建設,為了達到資源的高效利用,鹽湖集團借助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歷史機遇,聯合清華大學、中科院鹽湖所等科研院所進行科研攻關,并以技術突破為依托,先后啟動了加快鹽湖資源開發的一系列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2005年10月,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被列為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與此同時,鹽湖集團以氯化鉀綜合利用為主的一期項目正式開工;2007年和2009年,以氯化鈉綜合利用為主的二期項目和以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為主的三期項目又分別開工建設,正式拉開了在察爾汗打造國內最大鹽化工基地的序幕。目前,鹽湖集團鉀肥年產能已經超過了200萬噸。

鹽湖集團黨委副書記汪貴元告訴記者,一、二、三期綜合利用項目總概算投資超過了600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察爾汗鹽湖資源的開發將徹底改變單一提取鉀肥的現狀,使鈉、鎂、鋰等伴生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從而形成了鉀鹽、鈉鹽、氣鹽、鎂鹽和鋰鹽五大化工產業群。

“預計未來5年-10年,在不增加資源開采量的基礎上,鹽湖集團的產值將增加10倍,達到400億-600億元,每年創造利潤80億-100億元,并且每年可以減少近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汪貴元說。

錫鐵山:變“廢”為寶礦盡其用

如果把鹽湖集團視為企業內部通過循環發展成功實現產業裂變式增長的典范,那么,位于柴達木盆地腹地錫鐵山鎮的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西部礦業錫鐵山鉛鋅礦尾礦發展循環經濟,則毫無疑問是企業與企業之間銜接進行資源綜合利用的代表。

西部礦業錫鐵山鉛鋅礦是國內最大的鉛鋅原料生產基地之一,年采選礦石能力達150萬噸,除生產鉛精礦、鋅精礦外,每年還會產生10多萬噸尾礦硫精礦。20多年來,大量的硫精礦堆積如山,污染環境。

當地政府于2007年引進了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之后,不僅全部消化掉鉛鋅礦當年產生的尾礦,而且消化了一部分以前堆積的尾礦,同時還帶來了數十億元的工業產值。

在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廠區,一幅巨大的規劃圖案清晰地標明了產業鏈流程:利用尾礦硫精礦年生產硫酸15萬噸,再以硫酸為原料生產15萬噸磷銨,同時,還可以提取3.2噸的生鐵……

在這一完全閉合流程中,甚至連蒸汽和提取生鐵產生的尾渣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利用蒸汽余熱建設一個小型發電廠,尾渣則提供給海西化建有限公司用來生產水泥。“如此循環,綜合利用,不僅真正實現了清潔生產,做到了零排放,而且在循環利用過程中節約了能源。”青海創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銘說,以蒸汽余熱回收利用為例,每年可以節約標準煤近10萬噸。

張銘告訴記者,遵循“科學發展、循環利用”的理念,創新公司接下來將結合柴達木盆地的優勢資源,在上游利用選礦尾渣制酸的基礎上,進一步在中游和下游發展煤氣化合成氨和煤化工、鹽化工產業鏈,并最終形成年產18萬噸合成氨、30萬噸氯化氨和100萬噸復合肥等多元化產品的循環產業鏈,以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循環經濟成為推動柴達木工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引擎”

“事實上,鹽湖集團和創新礦業開發公司的發展模式只是整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一個縮影。”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獻新說。

張獻新介紹,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立以來,5年間引進了青海中信國安3.5萬噸碳酸鋰項目、慶華集團100萬噸煤焦化項目、青海中浩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60萬噸甲醇項目等近60項循環經濟建設項目,累計簽約和達成意向性協議的資金超過了2000億元。

目前,柴達木盆地已經形成了以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和烏蘭四大工業園為核心的“油氣-鹽化工”“煤-焦-鹽化工”“煤化工-鹽化工-建材”“有色金屬-天然氣-鹽化工”和“鐵礦-焦炭-鋼鐵”五大化工循環產業集群。

“2001年以來,柴達木盆地所在的海西州,地區生產總值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而工業年均增速更是高達20%以上,不僅遙遙領先于青海省,而且也高于全國水平。”張獻新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循環經濟的推動。

“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質就是有序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產業之間和產業內部的融合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格爾木市市長朱建平說,通過政府有序引導,提高產業關聯性和融合度,使循環經濟在格爾木和整個柴達木盆地甚至更大的范圍內循環起來,柴達木盆地資源開發才能真正實現由粗放型向綜合利用型和“清潔生產”型轉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柴達木盆地 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