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歲末不同尋常,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成為世界焦點,被譽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將在這里舉行。中國也馬上進入“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中國如何控制溫室氣體,以及目前為止“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如何,都是人們關心的熱點話題。同時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等也成為近期一段時間面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我國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近年來,我國抓住利用國際金融危機推進節能減排的重大機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為節能減排創造了良好環境。近年來,我國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
這意味著,《“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的5年內,單位GDP能耗平均每年要降低4%,才能順利按期完成目標。為確保按時完成“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任務,國務院于2007年6月發布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3項具體措施,涵蓋了結構調整、加強節能減排投入、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等諸多方面。
據統計,僅2006年至2008年3年間,我國就關停小火電機組3826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6059萬噸、煉鋼產能4347萬噸、水泥產能1.4億噸。全國共安排157億元人民幣資金,用于支持重點工程實施;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2009年財政安排70億元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開展千家企業節能行動;推動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推進節約型機關、學校、醫院建設等。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我國節能減排成效明顯。據統計,200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今年上半年已完成3.35%,預計全年將達到5%左右,降幅呈逐年加速之勢。目前累計完成降低能耗13%以上,預計“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總體目標有望如期實現。這一目標的實現,意味著我國能節約標煤6.2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億噸。
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中國國情決定了支撐經濟高速發展必須依靠新能源,而新能源只有超常規發展才能滿足要求。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這也導致能源消耗大幅度增長,中國新增原油的需求幾乎占了全世界新增需求的一半。
將新能源列為新興戰略產業政策的首位,已經成為國家共識。國務院近日召開了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把新能源產業放在最顯著的位置,則體現了中央政府對于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道路的整體部署。而這也必將給新能源產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尤其全球金融危機下,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刺激經濟,促進就業的有效手段。2008年全球新能源產業投資額卻同比逆勢增長16%,高達1200億美元,充分顯示了新能源產業蓬勃的生機。
進入2009年以來,為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中國政府先后出臺多項優惠政策。3月份出臺的“太陽能屋頂計劃”,7月份出臺的“金太陽計劃”和風電固定電價等政策,充分體現政府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太陽能發展面臨機遇
進入2009年,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迅速提高,先是被國家列入家電下鄉產品,享受政府補貼待遇,其次就是全國各地一些城市實施了太陽能“強裝令”的政策,掀起了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狂潮,同時中國的節能減排也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近些年太陽能行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行業內的領頭羊力諾瑞特、皇明等為行業在技術創新、品質提升、行業規范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也為中國太陽能行業品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例如,力諾瑞特引進領先世界先進水平的德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同時通過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形成新技術,并先后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清華大學合作,站在世界技術發展前沿。3月27日力諾瑞特成功實現對古巴的技術出口,展現了“中國創造”的風采。力諾瑞特走出了一條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國際化發展之路,產品大量出口歐、美、亞、澳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太陽能熱利用的發展為中國帶來了節能的新方式,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中高溫工業利用、太陽能海水淡化等也已成為中國太陽能行業涉足的領域。節能減排的潮流為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時太陽能也成為節能減排的主力軍之一。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