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國家權益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體現科學發展理念的氣候政策,是卓有成效的,有必要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進一步維護我國的發展權益。”在今年9月以全國政協辦公廳名義報送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若干建議》當中,這句話被作為之前舉辦的“關注氣候變化:挑戰、機遇與行動”論壇成果的總結。
這份報告6天后即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批轉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負責同志具體研辦,體現出中央領導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高度重視。
最近兩年,全國政協領導同樣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在今年6月中旬全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第四次學習講座上,賈慶林主席親自主持會議并聽取了“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的專題報告,并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幾乎每次到地方考察調研,賈慶林主席都要特別講到低碳經濟方面的問題,并和業內人士一起探討碳固化、碳捕捉技術。王剛副主席、錢運錄副主席兼秘書長也要求全國政協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參政議政的戰略課題來抓。
“關注氣候變化:挑戰、機遇與行動”論壇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委員會、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局等五單位聯合主辦,旨在今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之前,從參政議政的角度為中央提出有現實意義的建議。這次論壇,來自全國政協和政府部門及科學界、工業界、金融界等300多名代表就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適應、減緩政策與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研討,層次之高、范圍之廣、智力密集程度都是空前的。因此,很多專家學者都將這次論壇定義為是為中國政府參加哥本哈根會議出謀劃策的“前哨”。
秉持“氣候公正”理念,尊重和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積極采取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和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成為與會專家們的共識。
經過論壇研討認為,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對當今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系統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未來的氣候變化將對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考慮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國內與國際、當前與長遠,制定并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顯著的成效。
與會專家呼吁世界各國應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授權,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減緩、適應、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同舉并重,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積極成果。發達國家應勇于面對歷史責任,率先深度減排,整體到2020年應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減排40%,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分享成功經驗。
論壇還建議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長期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引導,切實提高全社會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增強經濟社會活動多層面、多環節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這些建議通過政協報送黨中央、國務院,很多都成為中國政府參加哥本哈根會議的表述語言,參政議政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取得了成效。
最近幾年,圍繞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問題,全國政協以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為主體,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視察、調研活動,形成了一批像上述報告一樣的意見建議,為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發展低碳經濟最終要落實到產業層面。今年6月份,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開展了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節能減排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調研,赴廣東、山東兩地深入了解環保產業、低碳經濟發展的狀況及問題。提出要健全體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制,完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效能,發展環境服務業,提高環保產業的效率和效益。
除此之外,全國政協其他相關部門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也給予重視。低碳經濟作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同樣引起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的關注,在他們2010年的工作計劃里,專門就低碳經濟進行的調研已經列入了計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