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碳交易標準:大生意帷幕正在拉開

2009-12-12 09:52:22

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的碳強度將比2005年下降40%-45%。對這一政策出臺嗅覺最靈敏的還是那些覬覦碳交易標準的機構們。

  北京環境交易所的“熊貓標準”將在12月16日哥本哈根邊會上宣布,如果其完整公布,或許將是中國目前唯一成形的碳交易標準。

  不過,在同時搶制標準的其他機構看來,誰才能笑到最后。

  而這場標準之爭的背后,事實上是利益和市場之爭,但對于市場參與者寥寥的中國碳交易市場而言,似乎顯得有點“賠本賺吆喝”。

  標準為王

  近日,聯合國掌管碳交易清潔發展機制(CDM)的執行理事會(EB)通過郵件通知中國相關企業,開始是對中國所有“有條件注冊”的風電項目全部暫停審議,稍后的郵件當中說明,這是一個誤解,并不會暫停審議,而會在第51次會議上針對中國風電CDM項目是否具有投資額外行的問題做一個決定。

  河北一位做了三年CDM項目的風電業主認為很多風電企業做得挺規范的,對聯合國的舉動“想不通”,等著消息的同時開始咨詢法律專家是否有救濟的途徑。

  但北京清華源律師事務所趙華對本報表示:“EB的決策沒有正規的法律救濟途徑,基本上他們說了算,CDM機制交易過程中的核心法律文件大量使用歐洲法律概念,使得發展中國家明顯處于弱勢地位。參與他們的交易,必須遵循他們的游戲規則,畢竟他們是標準制定者。”

  業界人士普遍有一種擔憂,即按照京都議定書規定,中國是沒有義務減排的,就意味著中國需要賣碳指標,不需要買碳指標,如果沒有配額的總量控制就意味著不用發展這種減排交易的機制,那么直到有一天突然之間放開了,中國也需要買碳指標了,那個時候中國離全世界的要求就差很遠了。

  “十一五規劃當中的二氧化硫、水污染物、單位能效三個目標,加上碳強度,事實上中國已經有四個總量控制了。現在重點的挑戰是我們這些搞市場的人如何研究出一套合理的市場機制和標準幫助國家去推動。”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天津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助理黃杰夫對本報表示。

  趙華則認為國內碳交易市場的主體將是中國國內企業,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標準、交易規則和交易公式,如果市場漸漸建立,將突破中國長期以來只能在一級市場提供基礎產品的局面。

  標準博弈,最后的結果一方面看政策制定者,一方面看標準使用者。但是很明顯,如果希望參與競爭,首先必須要有標準。

  群雄逐鹿

  一場沒有硝煙的標準之戰已經拉開帷幕。

  北京產權交易所的一位高層拒絕了本報關于熊貓標準內容的追問,并表示這一要在哥本哈根邊會上宣布的標準在正式公布之前是保密的。

  本報從接近北交所的人士處了解到,熊貓標準首先是確定交易的范圍和交易的尺度,然后是規定方法學,包括各個行業標準,另外則規定誰有權作為審核機構來檢測,最后一個層次是規定減排的中間商和投資人的權利和義務。

  北交所在交易平臺領域有其優勢,但在規定方法學方面,尤其是碳含量測定的方法學上,面臨眾多的專業機構的競爭,比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國家技術監督局、環保部等都在做這方面研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甚至在世界自然基金組織資助下做出了11種超市產品的碳含量。

  “不同的行業,邊界界定不同,基礎原料不同,數據收集不同,碳含量是一個復雜的測算過程,但它是很多標準的基礎。”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林翎表示。

他認為國家應對基礎原料做一個統一的標準。事實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中已經有兩項立為國家標準了,剩下兩項正在爭取設立。

  “銅化玻璃和鋁塑板已經列到了2009年的計劃,鋼鐵和水泥將列到2010年計劃。”他透露。

  甚至連NGO都不甘于只做一些事務性的呼吁工作,也試圖參與到標準的制定中來。

  本報獲悉,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已經在為其即將推出的碳中和和碳足跡的測算標準,即方法學和基準線,開始了對企業的調研工作。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于2004年6月5日,是由中國近百名知名企業家出資成立的環境保護組織。SEE是會員制的非政府組織(NGO),同時也是公益性質的環保機構。它的執行理事中有王石、馮侖和寧高寧等企業家。

  據本報了解,其一年的經費達到4000萬元,顯然具備進行相關標準研究的資金實力。而其背后百余家民營企業背景也使得其標準注定備受關注。

  “做這個的目的主要是企業社會責任,同時也為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碳稅做準備。我們的標準如果制定出來,企業參與度應該不會低。”該組織的一位志愿者表示。

  應者寥寥?

  無論如何,中國國內企業將是各路標準的最終使用者。中石化、中石油都已有了自己標準的碳足跡排放測算公式,但只用做內部研究。更多的企業也在這方面花功夫。

  作為萬科在這一領域的戰略合作伙伴,零碳中心中國區總裁陳碩表示,企業做相關的碳足跡和碳中和方面的測算,多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目的,在交易層面的基本沒有,畢竟中國碳市場尚未形成。

  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對碳交易的前景不甚樂觀,他甚至希望紡織企業要冷靜理性面對,不要耗費大量成本盲目跟風。

  IDEACARBON公司的大衛·漢拉漢認為:全球碳交易將獲得更大發展,中國在CDM項目中已經獲得很多,如果說仍然沒有國外碳炒家獲得的多的話,那么是因為這些炒家開發成了利潤豐富的金融衍生品,因此是金融市場成熟與否的問題。

  黃杰夫也很重視開拓和耕耘國內金融機構市場,普及碳交易知識。他在近日多次參加了證券公司為其組織的專場介紹會,主要面向基金經理。

  以他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從業經歷來看,芝加哥交易平臺上有三分之一的碳交易參與者為機構投資者,“碳交易的繁榮離不開金融業的積極深度參與”。

  但除了炒炒低碳板塊和低碳概念之外,國內的金融機構似乎沒有做好迎接中國碳交易時代的準備。

  某券商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表示:“金融市場參與的產品都是標準化的東西,連融資融券、股指期貨都還沒推出,足見中國金融市場尚未成熟到承載碳交易。這東西太超前了。”

  深交所產品創新人士和上交所產品研發部門人士都表示,所里沒有進行相關課題和金融產品的研究。

  本報電話采訪了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產品設計部總監,包括南方、鵬華、易方達、富國等基金公司都表示還沒有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

  富國基金人士表示,我們可能會考慮設計一只以投資低碳上市公司為主題的基金,但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設計對國內基金公司來說還比較前瞻。

  港交所衍生產品市場部總監黃柏中表示,現時市場做法是透過場外市場雙邊交易,向外國投資者出售核證減排,且按歐洲市價折讓出售,由于市場并不透明,令項目持有人議價能力不高,而港交所則可以提供更透明的平臺,透過結算所交易以減少整體對手風險。

  國際上似乎對碳交易前景也有猶豫,自由市場的理念還在為碳交易敲鼓助威,但是一些非政府組織甚至政府機構已然承認失利。英國獨立政府顧問機構氣候變化委員會就對此表示悲觀,“我們不確定‘歐盟排放交易計劃’可以為交易市場減排吸引低碳投資”,并建議回歸傳統的法規管治辦法。

  不過,陳碩依然堅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會出現一批碳交易的標準,他甚至將個人自愿性減排市場也涵蓋在內。

  “只要有目標,它就會出現指標,制定了標準,有了指標和標準就可以交易。”陳碩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帷幕 生意 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