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資源枯竭了嗎?(作者:前歐里委員會能源總干事巴勃羅·貝納維德斯)
在當前這種使用各種可再生能源流行的時刻,對于石油時代的終結的回答非常簡單:顯而易見,像其他自然資源一樣,石油也是越用越少的能源,而且最終要面臨枯竭的風險。然而歐佩克創始人扎基·亞馬尼曾在無數場合不無幽默地評論指出:“石器時代的終結并非源于缺少石頭,同樣石油時代也不會因為石油枯竭而消亡。”這一說法過分夸張,但可能的現實情況卻是,無論是亞馬尼不合時宜的話,還是“石油悲觀主義者”的預言都無法完全解釋異常復雜和取決于多重因素的當前狀況。
石油儲量將呈減少趨勢
截至2006年底,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至少已達到1.2萬億桶,其中7420億桶位于中東地區,非洲1170億桶,南美和中美洲1000億桶,接下來遞減的依次是俄羅斯、北美洲、前蘇聯其他地區、亞洲和歐洲。像其他數據一樣,這組數據也并不準確,但是最起碼它指明了使用當前技術條件和成本可采的常規原油數量。至于全球原油生產量,截至2006年底達到每天8170萬桶。
支持石油枯竭論的人強調的一個問題是,可替代逐漸枯竭的現有油田的疑似油田的數量很少。的確如此,便捷和廉價的石油時代無疑已一去不返,頻繁發現大型油田的年代也已經過去,而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美國,其開采率和儲量近20年來無法補救地一直沒有停止一路減少的趨勢。甚至在伊朗發現的南帕爾斯天然田和哈薩克斯坦的卡沙甘油田也引發了地緣政治問題。按照當前的消費速度,如果想要滿足到2015年的需求就必須在目前的產量基礎上每天再增產大約6000萬桶。這似乎是一個無法達到的目標,因為那將意味著需要再發現和開發出十幾個北部油田規模的新油田。
非常規石油開采成可能
但是即使常規原油減少,也不能因此而斷定石油時代的終結已經來臨。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迫使我們不得不去指望其他非常規的石油。直到目前還被視為不可開采的非常規石油已經變成了一種必須的可能目標。例如加拿大艾伯塔省發現的油砂,其儲量可能已經超過了沙特阿拉伯目前可開采的石油儲量。但是油砂開采首先需要從地下挖出油砂巖石,然后在高溫高壓下通過化學方式將巖石中蘊含的瀝青提取出來,這些瀝青經過進一步提純與煉化方能轉化為可在煉油廠進行加工的石油。這一過程存在環境污染的風險。委內瑞拉奧里諾科重油帶正在等待開采和進入商業渠道,前提是現任政府的政策能夠允許必要的龐大投資加入,以應對這一技術難題。深海或超深海原油也是類似情況。當前開采墨西哥灣、北海、尼日利亞、赤道幾內亞或安哥拉等地原油時遇到的技術困境根本無法與開采超深海油田相比。實際上,巴西在東南部桑托斯市附近發現的圖皮油田是一個蘊含著大約80億桶原油的超深海油田。油田的大部分都處于2000米巖層以下,深度達到6000米,其中2000米是海水。這樣一個特殊油田的開采成本絕不會低于500億美元。
幾年前,一直有效開采北海油氣資源的挪威宣布在最北端的水域內極其可能存在著油氣資源,如巴倫支海,這將是對極地石油的補充。目前,仍很難估算出所有這些儲量的可開采潛力,但是這并不能阻礙各北歐大國將目光瞄準在北極地區,將其視作重要的資源區,這不僅僅是因為這里蘊含豐富的油氣資源。例如俄羅斯,已經將其國旗插在了北極的深海區,以此劃定領土,對這一區域的界定和經濟開發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國際糾紛。
石油枯竭取決三大因素
石油是否枯竭基本上取決于三個因素:全球需求的變化、技術知識和價格。無論來源于哪里的估算都指明了同一結果,即未來12年內的世界能源需求將以接近每年2%的速度增長。國際能源機構在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將世界能源需求的年增長率定為1.8%,到2030年世界能源消耗量將劇增55%。在這一可預見的能源需求增長中新興國家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對于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增長該機構予以特別關注。“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將負擔80%的需求增長,中國的能源進口量將增長4倍,印度3倍。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量將趨于平穩,能源的有效利用將起到遏制需求的作用。
為滿足運輸而增加的能源需求構成了石油消耗量的主角,雖然無論是汽車還是飛機都從根本上改善了對燃料的消耗,但增長將繼續。
如果對技術問題加以淺顯地概括,就必須強調在石油生產的各個階段,即勘測、鉆探、開發遠海油田和生產階段中均引進了各種完善技術。
最后是價格因素。1998年11月,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是每桶不到10美元,2008年2月27日已經達到100美元,即使最悲觀的人士也沒有預料到油價會這么早就達到這個高位。
無論未來油價如何發展,大家都寄希望于這一水平能讓我們有機會尋找替代解決方案。
石油枯竭了嗎?
石油時代的終結并非近在咫尺,目前也無法預見到。但不管怎樣人類都逃不脫這樣一條金科玉律: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自然資源的使用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事,還要提前顧及到子孫后代的福祉,當然還要依賴我們的經濟能力和理性。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