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要在2020年之前將我國單位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40~45%。
■中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占世界的50%,中國的建筑總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0%。
■5年時間過去,龍錦慧苑仍然是成都惟一一個居住建筑節能65%的小區。
12月10日,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在“西部低碳經濟與綠色建筑產業”高峰論壇上發表演講時稱,中國的建筑總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0%,中國蓋怎樣的房子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不容忽視。其實,從2002年開始成都就要求新建建筑需達到節能50%,但至今全市究竟有多少建筑達到這一要求并沒有準確統計,四川省土木建筑協會綠色建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韋延年在接受采訪時說,到目前為止只有龍錦慧苑掛上《建筑能效測評等級證書》“二星”級認證,是首個也是惟一一個居住建筑節能65%的小區。評判標準接近綠色建筑的“成都市綠色生態住宅小區”也只有8個樓盤。
繼凱德·風尚、摩瑪城、陽光地中海 (論壇 新聞)將地源熱泵、小區雨水回收、新風系統等技術用于建筑之后,中國鐵建宣布將在百萬平方米的項目上采用節能減排技術,開啟綠建之門,國奧投資也透露成都國奧村建成之后每年將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982.47噸,節水25萬噸,泰達·上青城與亞洲潔能資本公司合作,采用地源熱泵供暖制冷,使項目的能源使用效率整體提高約30%。
綠色建筑、節能減排離我們看似很近卻又有些遠?大部分開發商為何行動遲緩?購房者又需要做些什么?
行業協會:說不清四川民用建筑有幾家節能50%
2002年起,四川省已提出民用建筑節能50%,但被問及目前有多少民用建筑達到這個要求時,韋延年卻表示為難:“民用建筑在設計時都按照節能50%的要求進行,然后選擇建筑節能措施修建,再驗收。可是最終的能效測評并沒有形成制度,所以究竟有多少項目真正達到節能50%,很難講。”
韋延年介紹,其實僅僅采用建筑措施如對外墻、門窗、屋頂做保溫處理,成本不超過建筑成本的10%,但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多開發商不愿意出這個錢”。他透露,剛開始推廣建筑節能時,開發商都很積極,但現在都變得比較勉強,因為“看似成本很低,可開發商為了銷售,必須讓產品取悅于購房者的喜好。成都購房者都喜歡窗戶面積大,使用大量中空玻璃必然增加開發商的成本,投入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利潤,是商人的逐利本性”。
開發商:就怕購房者不為新技術買單
正在嘗試低碳建筑的幾家開發商不約而同地對購房者是否為新技術買單不持樂觀態度。中鐵地產(成都)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興龍稱,除了基礎的建筑節能措施外,采用其他技術措施肯定會增加成本,“所以這是一個博弈過程。”陽光地中海 (論壇 新聞)負責人劉媛介紹,項目采用了新風系統、小區雨水回收系統、水暖系統、深度凈化水系統等技術后,每平方米的成本將增加500多元,但售價并不敢比周邊項目高。國奧投資也透露,成都國奧村項目在運用新型外墻保溫、新型LED照明燈具、單晶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等30多項節能降耗、低碳減排的技術后將增加不菲的建設成本,但最后住宅的售價會由市場來定。
建筑節能減排需要開發商與購房者共同努力,如顧云昌所說:“開發商追求大客廳、大開窗是因為購房者喜歡,精裝房是為綠色建筑評審加分的,可是購房者不喜歡始終推廣不開。”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正是因為綠色建筑太少,多數購房者還沒法感受其帶來的居住革命。對于低碳生活,亞洲潔能資本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運營官彼德·伯西如是描素:地源熱泵系統在幫助泰達·上青城的能效提高約30%的同時,實現夏季全區涼爽、冬季全區供暖,全年適度控制,所有的建筑將不再被冬季陰冷潮濕所困擾。據悉,凱德·風尚、陽光地中海的新風系統、雨水回收系統將有效改善家庭空氣質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專家:四大病癥不除,難低碳
無論是顧云昌說的“中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占世界的50%,中國的建筑總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0%”,還是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總工程師孫克放講的“我國每建成1平方米房屋釋放0.8噸CO2,每生產一度電要釋放1公斤CO2”,都意味著房地產企業的節能減排刻不容緩了。
而對于目前橫在綠色建筑發展之路上的問題,顧云昌形象地總結為四大病:肥胖癥、高血脂癥、低免疫力癥和先天發育不全癥。他說:“肥胖癥是大而無當、過于奢華,開發商喜歡追求大而無用的客廳,結果導致衛生間、儲藏室等功能空間不全,酒店式入戶大堂所用的材料又不符合綠建要求。”高血脂指綠地 (論壇 新聞)少、草多樹少,應該增加綠地率、使用大量常見樹種“抽指”;低免疫力則指建筑本身的墻體、門窗、屋頂保溫不到位,沒有權威機構加以檢測,如果在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日照、通風、遮陽,巧妙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房屋將有效節能減排。此外,精裝房推廣不開,毛坯房、期房大量存在,拖了節能減肥的后腿。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總工程師孫克放提出,“外墻保溫、太陽能應用、新風置換、窗外遮陽、再生水回收、有機垃圾生化處理、地源水源熱泵等十五項技術足以讓建筑達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的要求。”并且他認為,“目前在采暖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推廣的15項技術成本都不是很高,但是能真正提高居住的舒適度。”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