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石油
  • 中國石油國際化經營的探索與思考

中國石油國際化經營的探索與思考

2009-12-15 16:54:06 中國石油報   作者: 邱寶林 范存強  

飛越巍巍昆侖,飛越阿拉伯半島,飛越紅海。

11月17日,中共代表團參加中蘇建交50周年暨蘇丹石油項目投產10周年慶典。10年前,中國政府特使團也來到這里,開啟了中國首個海外大型新油田投產閥門。如今,蘇丹已成為非洲產油大國。

1993年起,尤其進入新世紀,中國石油屢掀波瀾于國際石油市場,海外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零起步、快滾動、跨越式發展。目前,已在全球29個國家運作81個合作項目,國際工程技術服務有500多支隊伍奮戰在44個國家,國際貿易業務涉及82個國家,已建成海外油氣作業年產能7450萬噸,初步建成中亞、非洲、南美、中東和亞太5個海外油氣合作區,構建了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初步形成上中下一體化的海外油氣業務規模。

沉思既往,中國石油在從“小舢板”到跨國“航母”的歷程中,走過了一條合作共贏之路:其基礎就是依靠成熟技術與整體優勢,其依托就是實踐中歷練出來的大批忠誠的國際化經營人才,其體現就是堅持互利共贏、在資源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其支柱就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發揚光大,其航向就是向著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戰略目標闊步前行。

合作共贏之路,穿越歷史時空,向未來延伸。

合作共贏的軌跡:從“小舢板”到跨國“航母”

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石油市場風起云涌。跨國石油巨頭掀起新一輪油氣資源爭奪,在全球搶灘占位。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使曾經豪邁告別“洋油”時代的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走出去”,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成為歷史必然。

背靠國家的政治外交優勢,在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中國石油手執先鋒大印,擔當了走向海外的“先行官”。

然而,與具有百年跨國歷史的國際石油大鱷同臺競技,甚至虎口奪食,中國石油初出茅廬。作為后來者,就要好好學,不僅學本領,更要學策略。

造船出海,務實之策。16年間,中國石油打造了“三條船”。

先造“小舢板”,投石問路,尋找立足之地,鍛煉隊伍,積累經驗,后圖發展。“走出去”之初,中國石油先后在秘魯、加拿大、泰國、巴布亞新幾內亞、蘇丹等國搞了幾個小型項目。小項目投資不多,風險不大,卻是“瞭望塔”、“敲門磚”。通過這些項目的運作,中國石油基本熟悉了國際環境和產品分成合同等國際慣例。

再造一支“國際船隊”,組建合作項目的“國際聯隊”,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國際上大型投資項目都要搞“聯合艦隊”分散風險,中國石油既遵循國際大型投資的慣例,卻又不完全照搬西方油公司模式。如蘇丹項目的合作,中國石油與資源國不是簡單的石油開發關系,同時還要實現與資源國經濟的互動和“雙贏”,為發展合作雙方良好的政治關系和兩國人民友誼服務。多方合作,中國石油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得到實質性鍛煉和提高,為拓展國際事業積累了強大勢能。

后造一艘跨國“航母”,以投資帶動國內工程技術服務隊伍走出國門。發揮整體優勢是我們與西方大承包商抗衡的重要戰略選擇,中國石油以海外投資鑄造了跨國“航母”艦隊,為國內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隊伍和貿易業務走向國際提供了契機。

16年來,中國石油國際化經營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項目由“小”到“大”,抗風險能力由“弱”到“強”,在強手如林的國際石油市場,開拓出自己的生存空間,逐步走上自我積累,滾動發展之路,也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石油工業實際的海外發展之路。

共和國60華誕慶典過后不久,中國石油聯手BP公司中標伊拉克最大的魯邁拉油田開發項目,正式簽署伊朗北阿扎德甘等6個項目合同,拉開進軍世界油庫的大幕。

一個東方石油巨人,正攜手資源國,以加速跑的姿態,躋身全球跨國石油公司前列。

合作共贏的基礎:成熟技術與整體優勢贏得信任

哈薩克斯坦鹽下油田,儲量上億噸,20多年前就被發現,卻因世界級難題,幾家西方石油公司先后放棄。中國石油接手后,采用石炭系先期裸眼完井和高壓油氣層欠平衡鉆井技術,成功實踐酸化技術,3年即建成200多萬噸的產能。

哈國石油界為之轟動:“中國人救活了我們的油田!”

石油勘探開發是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產業,沒有技術優勢,何談合作?何來共贏?

國際大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主要有三:一是有雄厚的資金和抵御風險的能力。二是有技術。通過技術可以降低投資風險。三是有一大批高素質的國際化管理人才。

中國石油成熟適用的技術當初雖分散在各個油田,但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以市場換技術,以技術爭市場,實現互利共贏,則是中國石油對外合作的一條發展路子。

從最初秘魯小而年逾百歲的塔拉拉油田采收率的巨幅攀升,到蘇丹邁盧特盆地發現法魯濟世界級大油田,哈薩克斯坦濱里海盆地發現希望油田,16年來,中國石油把國內數十年形成的成熟配套技術與海外實際相結合,通過創新,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石油特色的海外先進適用十大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并獲得5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驚人成果,彰顯了中國石油的技術實力,是經濟效益,更是社會效益。活生生的廣告,掙足了印象分。資源國越來越堅定的信任的目光投了過來。中國石油給資源國帶來了新油田,也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合作前景。走過初期階段的一路坎坷,中國石油開始真正參與產權投資、產權交易競爭,國際石油市場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攻堅戰中,只有打開突破口,才能保證后續隊伍連續進入,擴大戰果。實踐證明,中國石油國際化經營,選擇技術作為突破口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

隨著技術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化,中國石油重組改制后形成的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國家法定投資主體的資金優勢,歷經國內外雙重市場洗禮的管理優勢,油公司與工程技術服務雙輪驅動的整體優勢,逐步開始發揮威力。

上世紀80年代,石油公司和服務公司一體化的體制出現分離的潮流。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中國石油企業也應走石油公司和服務公司分離,搞國際流行的“油公司”的思路。但是,中國石油沒有盲目跟風,最終保持了自己獨具特色的一體化體制。

回頭看,海外業務的規模化發展,正是得益于中國石油的這種體制,是中國石油亮劍國際市場的法寶之一。跨出國門,中國石油既有油公司作為投資主體,又有工程技術保駕護航,形成獨具特色的國際競爭力。這種組織架構,優越于國際油公司和國際承包商以純粹利益為紐帶形成的松散聯盟。油公司可以實現滾動發展,承包商可以實現自我發展。耐人尋味的是,跨入新世紀,這種油公司和工程技術一體化又成為新的國際潮流和贊賞對象。

事實證明,所謂國際流行的未必就是最好的,一時流行未必持久,關鍵要找到符合自身實際的模式。

正是靠著這種整體優勢,投資、服務、貿易三駕馬車并行,通過投資帶動、項目滾動、整體協調發展方式,中國石油才能在一個貧窮落后、毫無依托的非洲國家,建立起現代化的石油工業體系,才能在全球形成上、中、下游三位一體的業務格局框架。

合作共贏的依托:復合型國際化人才茁壯成長

1995年,埃克森公司下屬勘探公司的總經理,曾經非常迷惑地問中國石油一位領導,你們CNPC那么大的公司,怎么去搞那么個小項目,秘魯那個項目太小了。

在得到答案之前,美國人實在想不通。而在中國石油的高層決策者腦海里,這個答案再明顯不過了:積累經驗,培養人才。

對比國際石油公司的三條成功經驗,中國石油最缺的就是人才,缺一批具有海外作業經驗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尤其法律、財務類人才更嚴重缺乏。

國際石油合同談判,最終結果直接關系經濟效益。談得好,就可以賺錢,談不好,縱有天大本事也很難賺錢。一個國際項目,如何做好投資分析,這是當初中國石油最缺乏的,根源就是缺少這類人才。

“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人才資源,第一資本是人才資本”。企業間的競爭,實質就是人才和人才管理機制的競爭。沒有人才戰略作保證,企業發展的藍圖難以實現。

放眼國際,中國石油把人才作為一種資本提到戰略高度上。先是在人員管理體制、選拔任用方式、考核與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改革舉措重拳頻頻;再是下大力氣加強各類人才的培養、培訓。于是,一批批新入學的大學生選拔出來、一批批大有潛力的年輕后備干部派往國外學習,一批批優秀技術人才充實到海外項目一線邊學邊干,既練技術,又學管理。

秘魯項目雖小,但中國石油學會了如何與資源國打交道,如何與本土員工合作共事。16年來,依靠這種項目合作上的摸爬滾打,中國石油培養了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術,既有經驗又有熟練外語交流能力,既有很高文化水平又有高度敬業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當年為哈薩克斯坦的合作項目而到處搜羅俄語人才的窘迫狀況已成為歷史。成功收購PK項目后,懂得俄語、英語、德語、哈語的管理團隊在最短時間內組建完畢,實現了PK的順利交接。

除了“派出去”,中國石油還“選進來”,挑選各項目國的優秀員工,送到國內各石油院校、科研機構學習培訓,既培養了外籍員工的技能,也加強了與資源國的文化交流、融合,有助于共建多民族、多膚色、多語言的和諧大家庭。

以發展眼光看,中國石油走出去,最重要的不是拿到了多少油氣資源,而是培養歷練了一支熟悉國際規則、國際慣例的高素質管理隊伍。這是人才戰略的最大收獲,是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重要依托。

合作共贏的體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10月26日,蘇丹喀土穆煉油廠擴建二期環保項目開工。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有效減少大氣污染,進一步改善周邊空氣質量。

工程未動,環保先行。目的只有一個——讓天更藍、水更清。

環保日益成為全球問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鑒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代價昂貴的教訓,很多發展中國家未雨綢繆。國際石油項目招標,HSE占很大分量,屬重磅砝碼。

這是一個社會責任問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才能真正體現合作共贏。

中國石油1993年在秘魯開始第一個海外項目以來,始終嚴格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注重環境保護,HSE管理受到資源國和眾多國際石油公司肯定。

在哈薩克斯坦,中國石油不僅是質量、速度,還是安全和環保的旗幟;在蘇丹,1/2/4區項目投資180萬美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污水處理系統;在委內瑞拉,因為致力于保護美麗的馬來開波湖,中國石油被樹為所有外國石油投資者的HSE典范。

以產業發展帶動資源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是更高層面上的社會責任。

對于中蘇石油合作的價值評判,蘇丹總統巴希爾的話很有代表性,“中國石油不但為我們帶來了石油,也為我們帶來了和平”。隨著石油合作事業發展,水利、電力、農業等更多合作領域打開大門。在非洲,中國、蘇丹互為第一和第三大貿易伙伴。

當今國際石油項目的成功合作,都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礎之上。只有雙贏,才能實現持續合作。

合作、發展,新的合作、新的發展,良性循環,其勢必然。

投身公益事業是中國石油履行社會責任的又一亮點。10多年來,各海外項目或者直接捐資,或者設立基金,或者捐贈設備,支持當地民生建設,涉及基礎設施、農業生產、水利、交通、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人才培養等諸多領域,累計數額上億美元。

大量社會公益性投入改善了資源國的人民生活,密切了與政府和群眾的關系,增進了友誼,獲得了政府、民眾的高度評價。優秀投資者形象樹起來,中國石油影響力越來越大,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為國際業務和諧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中國石油攜手資源國,不僅將其地下石油變成手中財富,而且播撒愛心于異國人民、他鄉土地,為建設和諧的“地球村”盡到了責任,履行了義務。

合作共贏的支柱:大慶精神異域放光彩

“你們是共和國的脊梁/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你們創造了人間奇跡”。

兩次出訪蘇丹,兩次滿懷豪情地謳歌石油人。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異國他鄉綻放的光彩,深深打動了周永康,把中國石油海外創業者譽為國家脊梁和民族英雄是史無前例的。

也正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擦亮了中國石油的國際招牌,為開拓合作共贏之路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成為海外事業的思想支柱。

精神的接力棒在走出國門的員工、隊伍中得到了傳承。看看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大寫的石油管道人”張立福,“中國石油科技楷模”蘇永地,海外“小鐵人”王貴海,“中國石油好榜樣”徐志強,“中國石油十大杰出青年”朱愛軍,“中國石油光榮團隊”大慶1205鉆井隊……每個名字后面都透射著大慶精神之光,傳承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國石油海外項目所處國家相對落后,自然環境差,工作條件艱苦,遠非國內所能想象。但是,無論非洲沙漠還是中亞戈壁,老一輩石油人艱苦創業、戰天斗地、創造人間奇跡的精神,依然穿透異域他鄉的隆隆鉆機聲,激蕩著海外創業者的靈魂。

有人說,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國外。海外石油人用行動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注解,并賦予了大慶精神新的內涵。

烈火煉真金。面對迥異于國內的社會政治環境,面對政局動蕩、地區戰爭、地方流行病以及搶劫綁架等突發事件,海外石油人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身,以愛國主義為軸心的核心價值體系越發凸顯。

有此認識,我們不難理解蘇永地“多找儲量就是報效祖國”的動情語言;不難理解張立福“為了中國管道走向世界,豁出命也要干”的鏗鏘誓言;更不難理解,當14發炮彈在蘇丹油田中心處理站周邊炸響時,來自中國的石油人按操作程序安全關閉設備后,才有序撤離,并在局勢緩和后首先走上工作崗位。

中國石油的合作共贏之路,是用汗水、熱血甚至生命澆筑的。僅在蘇丹,就有37位創業者長眠在異國他鄉。

難道中國人不怕死嗎?生命寶貴,我們奉行以人為本,也有嚴格健全的HSE管理體系,但對祖國的承諾、對事業的執著,遠重于呼嘯而來的炮彈。盡管中西方生命價值觀不同,可美國人也同樣推崇獨立戰爭英雄內森·黑爾擲地有聲的名言:“我唯一的遺憾,就是只有一條性命可以獻給祖國。”

精神力量,中國石油走向海外的獨門法寶。堅定走出去,努力走上去,這是一筆無形的寶貴財富。

合作共贏的航向:堅定地邁向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隨著物質成果的不斷豐富和國際合作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石油跨國經營的戰略理念也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完善。

跨入新世紀后,前期蘇丹、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3大項目的帶動,使中國石油海外業務領域擴大到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建設運營一體化運作,為中亞、非洲、南美3大油氣合作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量的積累醞釀著質的飛躍。經過前期10年的海外創業,中國石油合作共贏的目標越來越清晰,跨國經營戰略逐漸浮出水面。

2003年,中國石油提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這一年,中國石油進入海外風險勘探和海上油氣業務領域,堅持油氣并舉,發展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大步挺進海外,大力拓展全球油氣資源領域。2005年,中國石油開始海外公司與資產兼并收購,先后成功收購哈薩克斯坦PK公司、ENCANA厄瓜多爾安第斯公司等,并建成我國陸上第一條長距離跨國能源戰略通道中哈原油管道。

步幅越來越大,步伐越來越快,跨國經營的目標、規劃、思路越來越成熟。僅僅4年,又一次質的突破來臨。

2007年,中國石油的戰略眼光再上層樓,全面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成為百萬石油人新的奮斗目標。這一年,中亞天然氣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啟動了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大規模開發和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隨后,以中俄原油管道為又一個起點,海外油氣業務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這是中國石油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16年的合作共贏歷程,物質與精神相得益彰,奠定了中國石油宏偉戰略藍圖的堅實基礎。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標,將指引合作共贏之路向前延伸。

石油,國際政治、經濟的命脈。未來海外事業將要托起中國石油的半壁江山。

到2021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成為中等水平發達國家,每年保持7%的經濟增長速度……這些都對能源保障提出了很高要求。中國石油承擔著保障之責任,使命光榮而重大。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

合作共贏之路,有起點,沒有終點。

中國石油續寫輝煌。前浪遠去,后浪更磅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石油 國際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