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由政府牽頭組織的煤炭訂貨會終于畫上了句號。國家發改委昨日下發《關于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決定從今年起不再召開合同匯總會,取而代之的是“網上匯總”。
國家發改委同時明確,將改變目前煤炭供需雙方集中銜接的做法,調整為由企業在規定時間自主選擇適當方式,分散進行銜接。另外,政府將淡出整個銜接的所有環節,變干預產運需銜接為指導產運需銜接。
按慣例,每年12月份或1月份,國家發改委會牽頭部署煤炭、電力、鋼鐵、化工企業通過訂貨會對來年的煤炭供需銜接進行談判和立約,然后一并匯總所有新合同。但近年來,由于煤電雙方長期頂牛,訂貨會一直難以完成銜接之實,今年更是難將三方“匯集一堂”。
“訂貨會一直存在兩大癥結,一是企業間的合同期限都為一年,短期合同難以緩解電煤關系,二是政府相關部門的過多干預影響了市場化的展開。”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對記者表示,指導意見提出的鼓勵供需企業之間簽訂五年及以上的長期購銷合同和建立全國煤炭交易中心通過網上交易“集中”進行供需銜接,便有效地規避了上述兩方面的影響。他認為,這將有利于新電煤關系的形成。
資深煤炭專家黃騰也認為,一年一度的煤炭訂貨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已不適應當今的市場變化。“煤電企業簽訂長期合同的供應方式早就該實行。”
記者在指導意見中發現,新的“網上”交易分為兩部分。一是建立全國煤炭交易中心,形成以區域市場為補充、以網絡技術為平臺、市場主體自主交易的現代化煤炭交易體系,二是要求供需企業簽訂的全部合同必須登錄中國煤炭市場網的煤炭網絡交易系統,由系統自動生成分行業、分企業的匯總數據,然后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將這些合同進行整理匯總。
“前者已經開始規劃,并將落戶北京。”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煤炭交易中心的落戶之爭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煤炭供需雙方均希望交易中心建在離自己較近的地區,爭取地域優勢,這樣可能在交易價格上占些優勢。
目前,我國在地方上存在若干地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如太原、沈陽和廣州等。中國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這些區域的煤炭交易中心仍將成為一種補充。
在指導意見中,記者發現,政府環節出現了“一個減少,兩個不得”。一個減少是指“減少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發改委今后將會同有關部門確定銜接原則、政策和運力配置意向框架等“指導”協調解決銜接中的問題。兩個不得是“供需銜接以煤礦和終端消費企業為主體,任何部門、機構和單位不得干預企業自主銜接簽訂合同;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都不得規定企業的銜接方式,不得強制企業集中銜接”。
“這三項針對政府部門的規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市場化時代的來臨。”李朝林表示,從2004年煤炭供需銜接實行市場化以來,開放程度一直不夠,這也是煤電頂牛的根本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為了防止電煤關系進一步惡化、控制漲幅,指導意見也對煤電聯動設置了最高上限。根據規定,下一步將調整發電企業消化煤價上漲比例,設置煤電聯動最高上限。同時,責令各鐵路局一律不得在煤礦企業提交購銷合同前,對煤礦或用戶分配運力。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