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批各國部長抵達,貝拉中心從這周二開始嚴格限制人數。這兩天重點區域大街上警備到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地步,頭頂時常有直升飛機盤旋轟鳴。緊張的空氣壓迫哥本哈根參會者的神經:全球大人物們要來了!
周二我沒能拿到極其緊俏的NGO新入場證,只能困在城中心的辦公室里焦慮的打電話、刷大會網站的在線視頻。今早千難萬苦總算進了貝拉中心,卻愕然發現過去寶貴的24小時里幾乎毫無進展!
進展拖沓并不是說大家都在睡懶覺。這次哥本哈根大會的兩周會議因層次特別高、議題紛繁復雜按照層層遞進的節奏設計。按計劃,第一周是各國談判代表——通常是處長、司局長等中層官員及顧問專家依國內指示分別討論議題,試圖達成外圍共識。
第二周周二進入高級別磋商,把最難達成共識的那些硬骨頭交給各國部長去啃。在2007年的巴厘島會議,就是十幾個國家的部長們各帶兩位隨員閉門延期辯論一夜搞定。但在去年波茲南會議上,關鍵問題首都不發話,連部長們都不敢做主,特別是許多國家來談判的部長在政府部署里的位置并不那么高,大會無果而終。
第二周的周四周五兩天是史無前例的國家首腦峰會,每個國家站的最高、看得最遠、最能說了算的100多人要發表演說,當然還將抓緊機會展開各種雙邊、多邊會談。而如果談判拖到這時仍懸而未決,首腦們將拿過接力棒,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和完全不同的戰略高度上做出決策。聯合國說周五下午5點會議閉幕。
上周四,長期合作行動談判組的主席提出了一個重要草案,多少緩解了一開場小島國與發展中大國之間劍拔弩張的局勢,大家決定至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談,但具體內容上舉步維艱。丹麥人和聯合國為了推動這輛沉重的大牛車,決定讓部長們提前接第二棒。大會要求部長們提前抵達,由丹麥部長康妮在主席草案中紅筆圈出一些需要領導拍板的問題,周末召開了非正式的高級別會議,跟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十多國部長磋商。這個“要點難點清單”里包括全球長期減排的目標、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減排行動的三可問題——減排數據的透明可靠與是否接受國際核查、京都議定書里沒有包括的國家航空航海排放控制、以及現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最為關心的氣候資金問題。其中還有一些戰略意義突出的段落,比如發達國家減排部分里有一段措辭無比講究的把簽了京都議定書的那些發達國家跟沒簽的國家(眾所周知就是美國)劃分的一清二楚。說白了這段是防止日本、加拿大、俄國、乃至歐盟跳出京都議定書的一道閘門。
無從了解部長們在閉門會議里具體說了什么,但從昨天早上拿到的最新一版文本里,部長級清單里的內容要么寫著“空白待補充”,要么還套著表示異議的方括號。可以想見周末兩天依然推進艱難。
前幾天愛倫說,兩年前沒想到氣候問題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得澎湃民意,成為100多個國家首腦的共同關注。但我沒想到的是,在兩年的艱辛談判之后,作為最后期限的哥本哈根會議只剩兩天,局面還顯得如此混亂,國家之間的信任鴻溝加深,全球共識裹足不前。我想,現在是全球氣候行動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但是,在這最后這兩天里,也存著改變歷史的轉機!
現在首腦們準備提前接棒——聽說有不少總統今天就會抵達并第一時間進入談判狀態。最后這一棒的總統、總理們,接下來得時不我待的跑起來了。(作者:綠色和科李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